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就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2020-10-15 大航媽媽

趙達是個很不錯的人,算得上是事業有成,他的妻子也很漂亮能幹,他們還有一個可愛伶俐的女兒。他們的房子很大,裝修的很美。

按理他們的生活本該有「五星級」的舒適,但他們卻把好日子過成了「小旅館」的檔次。趙達和妻子常常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發生爭執,為經濟問題爭吵,為孩子教育問題爭吵,為過節去誰家爭吵……

他們的女兒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一直生活的膽戰心驚,慢慢從當初那個可愛活潑的女孩變得敏感憂鬱、不自信、脾氣暴躁的問題少女,讓他們夫妻二人都頭疼不已,卻不知道如何去解決。

像趙達夫妻這樣的父母在我們身邊為數不少,他們拼命工作,總想給孩子攢更多的錢,努力為孩子創造美好的生活。可是他們卻忽視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多少錢都買不來孩子的快樂,多少物質也遠不如父母的愛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隨著現代社會對育兒知識、心理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了在孩子生命最初幾年,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

《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以下簡稱《童年不缺愛》)中,作者提煉了媽媽培養孩子安全感的六大關鍵。通過書中生動的案例描述和詳盡的解答,讓父母們清楚知道,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長大後更易遠離緊張、焦慮、無助、煩躁、抓狂、痛苦、恐懼、抑鬱與絕望。而且擁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調的。他沒有太多辛苦的情緒損耗,能集中能量去探索世界、學習新知;他會擁有親密的人際關係,在將來生活得更幸福。


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嗎?

演員黃奕就曾在星空演講中講到童年生活,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年邁的爺爺奶奶帶著她生活,她常常練完琴,一回頭家裡就黑漆漆的。每當這個時候她都很害怕,這讓她極其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心理需要的第一要素,也是一個人人格當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成分。安全感往往建立在一個人的幼年。小時候如果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呵護,就讓他感到孤獨,長大後他就會成為沒有安全感的人。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具體會有一些表現讓我們父母及時發現:

比如過於粘人,一看到媽媽,就會粘著媽媽不放手。只要是看到媽媽想離開自己,就會表現出很委屈,甚至是眼淚汪汪的樣子。

還比如在和小夥伴相處的過程當中,稍微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就會非常的生氣。並且很容易和小夥伴發生衝突,甚至是拳腳相加,想用暴力來宣洩自己內心的忐忑與不安。

還比如孩子喜歡吃手指,尤其是在三歲之後,還會經常的咬手指。其實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他們通過咬手指的動作,來掩飾自己緊張害怕的心情。

還有些孩子不太講話,在陌生人的面前都不敢抬頭,也不敢講話。還有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總是不敢一個人睡,就算睡了也睡不踏實,這也表明孩子內心很缺乏安全感。

童年時代的每一種體驗都可以在生命中留下痕跡,孩子沒有「小事」,每件小事都深刻地影響著他成長的大事。缺乏愛的孩子,就缺少人格健康發展的原動力;缺乏愛的孩子,會感到安全感缺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甚至會逐漸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心。

如果要幫孩子建立健全的心理,那就不要猶豫,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吧。

陪伴與認可是給孩子最大的愛

《童年不缺愛》的作者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她的育兒過程中,以自己親身經歷和周圍家庭的事件為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養育方法才是最合適的。

她發現有些父母就像繁忙的救火隊員,時刻關注著孩子的種種「問題行為」,然後一個個去「撲滅」;而有些父母卻淡定從容,享受其中。那麼後一種父母為什麼能夠享受其中呢?就是他們在親子相處中,有意識地滋養了親子關係。

其實,缺愛的孩子,其本質就是缺少父母認可,而缺少父母認可的孩子,長大後通常都會極其不自信,對他人的認可呈現出萬分的饑渴,稍微聽點好聽的話,就會願意為他人幹任何事,稍微受點批評,就會懷疑自己的人生和價值。

而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才會成長的健康,獨立,放心地探索世界。那麼我們父母應該如何去做呢?

給孩子真正的愛,首先就要學會用高質量的陪伴代替物質。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遠勝過所有玩具帶來的樂趣。你有沒有注意到,當你和孩子一起玩耍或是和孩子聊天的時候,他的眼神是滿足而愉悅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和重視,這種關愛無法被替代。

他不需要你給他買各種物品,或加班加點地工作買更高檔的房子。他需要看到你自豪地微笑,看到你如何解決問題,看到你如何面對矛盾並克服自己的沮喪感。

最重要的是他需要知道,在他需要你的時候,你會在他身旁。給予他這種安全感以後,他就會主動地用功學習,在課堂上集中精力,並在童年時享受各種美好的樂趣。

教育的路上有個永遠打不敗的宿敵叫「別人家孩子」?其實愛攀比的家長培養孩子絕大多數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自己。

這些家長以愛孩子的名義,實際是為了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發洩不滿和滿足自己的期待和需求。很多時候,難以抑制的「比娃」衝動,讓教育顯得急功近利。不計成本地投資孩子,其實只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追趕和喪失意義的比較。

每個孩子都像花的種子,每人花期不同。別因世俗觀念盲目的追趕和攀比,在孩子的心裡的種下自卑的種子。有的孩子認真細緻,有的孩子粗枝大葉,有的孩子心靈手巧,有的孩子笨手笨腳,有的孩子從小善於關注生活小節,表現得精明能幹,也有的孩子喜歡默默思考,思想整天飛翔。

孩子們的狀態很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允許這種差異存在,正是這種差異性構成了人的豐富性。每個人都是從童年走過來的,如果你能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就會發現: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內心深處最大的渴望是得到父母的尊重、認可與愛的陪伴。

作者還在書中給大家提供了六個方法供大家借鑑和參考。

第一,要「看見」並了解自己的孩子,給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愛;

第二,要主動走進孩子的世界,去滋養親子關係;

第三,要學會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

第四,在出現溝通問題時,父母要學會反思,以避免問題再次發生,從而提升親子關係的品質;

第五,要學會照顧自己,擁有好情緒,這樣,才能讓孩子內心更加安定;

第六,還要學會巧妙地處理好與「養育合伙人」的關係,以獲得更多支持。

我們為人父母可以去嘗試著試一試,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增加他們的安全感。


陪伴孩子也是一種滋養自己的方式

一個人沒辦法選擇自己有什麼樣的父母,但可以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不是穿了西服就會變成紳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學習,需要學會如何愛。

很多人習慣把兒童的品行問題歸咎於孩子自身,所以習慣指責孩子,可如果你認真的去看,孩子的品行習慣是非常依賴家長的教育方式的,所以家長在思考改變孩子的問題時,切入點永遠應該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雖然親子教育的對象是孩子,但真正唱主角卻是父母。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對榜樣的模仿,是對環境的反應,想要一個什麼的孩子,不僅取決於父母的日常行為細節的潛移默化,更取決於孩子成長環境的潤物無聲。

作為家長,提升自己愛孩子的能力尤為重要。歸根結底,其實也是家長自我的成長和提升。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自己進一步成長的過程。說到底,我們並不是生來就一定是合格的家長,孩子在一天天成長,我們也是在一天天地成長,都需要學習。

如果你是個母親,你就會知道,愛兒子並獲得他的愛,會讓你的生命變得難以言說地豐富;如果你是個父親並有幸與兒子保持著密切的關係,那麼隨著他的成長,你就會看到自己身上最好的優點體現在他的性格之中。

每一次抱起孩子,每一次溫柔安慰,都在構建孩子對整個世界的愛與信任。父母按教育內容分工也好,按時間分工也好,要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都在關心他、教育他。就好像父母帶孩子上街遊玩,孩子最願意走在中間,一手被父親領著,一手被母親領著,他會充滿歡樂、倍感幸福地往前走。

《童年不缺愛》適合我們每一位父母都來看一看,希望每位父母都能能透過孩子行為的表象,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能更合理地給予愛,讓孩子在愛中感受到安全。而有了安全感的孩子,他們一定也會愛上整個世界的。

相關焦點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出生後,世界對他們來說既是嶄新的也是陌生的,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無力的。孩子的安全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如果在幼年時期缺失安全感,就會產生心理上的障礙,進而會阻撓孩子和外界環境的互動,等孩子成年後就會出現上述很多令人頭痛的問題,那麼父母該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童年的安全感是今生幸福的寶藏,如果想讓你的孩子真正幸福,讓他在成長 的每一步都有取之不盡的寶藏,請給他一個溫暖自由的童年。這種安全感是否在童年被滿足將決定孩子一生關於幸福的潛意識走向,將為他今後人格的開成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1、請一定不要當著他的面和你的伴侶吵鬧。
  • 父母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別讓他缺愛用一生治癒童年
    心心媽是兩個女孩的媽媽,她覺得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其實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沒有安全感的人,一生都在尋找「家」,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將治癒自己的童年。父母的愛與付出,是孩子童年的養分。那些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調。個體的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客體,如果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持續而穩定、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能體驗到安全感。
  • 所謂的富養,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真正的富養,其實是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人的安全感從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瞬間就開始建立,年齡越小時,安全感就越重要,對人一生的影響也越大。一個人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後,才可能放鬆下來,更多地體驗到輕鬆、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 否則人們會掙扎在恐懼當中,耗費巨大的能量去尋求安全感,很難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 被你忽略的親子關係,可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孩子有話可說,什麼話題都願意跟父母交流與分享。孩子有自我選擇和決定的自由,也會為自己的選擇而擔當。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和孩子互相理解,是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相互尊重的關係。這種關係中,你會發現父母希望孩子怎麼變好,他就會怎麼變好。生活中,父母常常是由於忙於工作,缺乏對孩子的情感投注,對孩子的基本需求難以給予關注和反饋,使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 《心理營養》:給予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代碼,你知道嗎?
    如果孩子在7歲前沒有得到足夠的心理營養,往後就會耗費大量的生命能量,去不斷地尋找未被滿足的心理,而不能夠展現自己最好的生命力。孩子需要的這五大心理營養分別是:0~3個月時,孩子最需要「無條件的接納」;還需要確定「此時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4個月~3歲時,孩子最需要「安全感」;4~5歲時,孩子最需要「肯定、讚美、認同」;6~7歲時,孩子最需要「學習、認知、模範」。
  • 童年的「安全感」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長如何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每次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孩子都會哭鬧不想和分別,這種依賴的表現正預示著孩子缺乏安全感。因此,父母應及時的給孩子建立安全感,這對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孩子從小就比同齡人自信、有安全感,他們的父母都有這些行為習慣。
  • 怎樣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下面幾點你知道嗎?建議收藏哦
    小孩子也是需要安全感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需要從爸媽那裡不斷的獲取愛和關注,只有爸媽不斷給予孩子這些愛和關注,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裡。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不要忽視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多拿出一點來就能讓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滿足。做到下面這幾點就夠啦,快來了解一下吧。
  • 給予孩子的應該是足夠的關愛,而不是足夠的溺愛
    足夠的愛可以給孩子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對於心理健康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許多心理學家對於安全感都做了一定的研究,並且總結出許多理論。心理學家霍尼認為,兒童時期有兩種需求,一種是滿足的需求,一種是安全的需求,主要的給予對象就是父母,當父母不能給孩子足夠的關愛,或者不能營造出和諧的環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孤僻,被冷漠的時候,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敵意。而同時自己又要依附於父母去生存,因此就會把這種敵意壓抑起來,轉移到外界,因此外界的一切常常會帶來危險感,這種危險感就會轉化成一種基本焦慮。
  • 《童年不缺愛》:這三個字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童年的經歷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命運。有句話說:幸福童年療愈一生。作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我們已經看過聽過太多令人傷心落淚的事件:前不久,一名初中生,因為被媽媽打了一巴掌,從教學樓縱身跳下,14的生命戛然而止。兩個月前,一名花季少女,從自己家跳樓,父親救女心切,想要接住自己的孩子,卻雙雙殞命。
  • 什麼樣的孩子很難擁有幸福?那就是沒有安全感的孩子
    可是有一樣東西,可能有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最終卻找不到他,哪怕是他的事業再成功,最終都無法逃脫這一切。那就是安全感。他是源於內心深處的恐懼,找不到值得信賴的人和幫助,甚至是失去了與危機對抗的信心,沒有足夠的底氣和後盾能夠支撐自己。安全感影響著我們的一生成長,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和命運。而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則很難擁有真正的幸福。
  • 心理營養,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層代碼!
    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我們要給足孩子恰當的心理營養,這也就給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層代碼,否則他一生都會在找尋。沒有真正的幸福可言。就如我閨蜜的老公,看是優秀、成功,可內心去沒有真正踏實的幸福感。可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心理營養有多麼的重要!那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哪些心理營養呢?
  • 安全感是獨立自信的基礎,父母要做好三點,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需要四種養料,那就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會自信獨立,能夠積極面對各種挑戰,這是孩子獨立自主的關鍵,安全感主要源自父母和家庭,父母要做好這三點,給孩子內心足夠的安全感。
  • 《童年不缺愛》孩子問題行為不斷,父母如何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終其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的缺失。1.安全感是孩子生命成長的基石。當孩子有足夠牢固的基石的時候,他們才敢於安心的去探索世界,學習新的知識發展,自我展現,實現自我理想。從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個體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由父母(尤其是母親)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客體,如果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能體驗到安全感。
  •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在找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孩子等,都讓人感受到媽媽的安全性不足,導致她的行為也傳達給了孩子,孩子行為的背後,比如攻擊性很強、愛打人、外表看似霸道的娃,內心卻很脆弱,這何嘗不是孩子內心安全感不足的體現。最近在看《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 孩子沒有安全感?這位媽媽花式向孩子表達愛的方法值得借鑑
    《童年不缺愛》一書中說:安全感指的是一個人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它植根於每個人的童年。從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個體的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尤其是母親,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客體,如果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
  • 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錢地位
    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錢地位,而是這一樣!其實一個孩子為大家所反感,多是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壞習慣。一個孩子得到周圍人的歡迎,得益於他身上有很多好習慣和品質。人是習慣性的動物,孩子一生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終生受用,自然幸福;養成一大堆不良習慣,遺害無窮,毀掉一生幸福。
  • 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這使我想起了自己讀小班的孩子。一天,我的女兒在二樓睡覺,我在三樓。突然,樓下傳來了哭喊聲:「奶奶,爺爺,媽媽,姐姐,阿麗,我害怕,我害怕……」我趕緊下樓,看到了女兒也是站在樓梯上,應該是想下樓找人,但是不敢下去。我抱著她,問她怕什麼?她說被洗衣機的聲音嚇到了。(那時家裡在洗衣服。)
  • 當孩子說「媽媽你不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導讀:當孩子說「媽媽你不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說「媽媽你不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的情緒,爸爸的格局: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關鍵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是極富智慧的,世上任何事陰陽平衡達到和諧,就能發展進步。(魯鵬程《媽媽的情緒 爸爸的格局》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媽媽的情緒,決定家庭的溫度!爸爸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做個好父母,是我們一生大的成就!在孩子的教育中,僅僅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爸爸和媽媽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孩子的成長、成才,源於父母雙方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