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缺愛,才能讓孩子健康無壓力地成長|學習做父母,特別重要

2020-11-06 十裡荷塘秋水長

文|十裡荷塘秋水長

最近看到兩起親生的父母傷害孩子的新聞,讓我看了義憤填膺,真的不能忍。孩子那麼弱,我們如果能成為父母,必須要是保護者的角色,而不能是這樣的非但不盡責保護,還要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吧。

一個人只有童年不缺愛,大概率才能成長為一個溫暖健康幸福的人,否則會比較缺乏安全感。不是有句話說: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心心媽寫的新書《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為我們講述了養育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需要的基礎就是愛的付出和滋養。

有人說,一想到做父母不用考試,就令人感到恐慌。確實,身邊很多人並不懂得需要如何對那麼一個小孩子付出和養育,就已經成為了父母。對於孩子,手足無措的父母大有人在。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恰當地愛孩子,孩子很大可能也不會感知到自己是被愛的,那麼在未來的成長中,就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顯得比較膽怯懦弱。

心心媽是二寶媽媽,有兩個女兒心心和媛媛,心心爸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新東方在線執行長孫東旭。作為全職太太,心心媽並沒有坐享其成,對孩子的養育和陪伴同時,自身也在謀求發展,接受了丈夫給出的建議,心心媽創建了父母讀書會、線上育兒群,並一直在自媒體寫作和孩子養育方面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最終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心心媽每天都在學習如何更好地愛孩子,並且努力實踐著愛。她寫的文章結合了自己的養育理念,還有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非常受歡迎,最後也得以出版這本書《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並且獲得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俞敏洪先生為這本書寫了序言,誇讚說她是個很懂得教育的孩子媽媽,並且對丈夫的事業做出了很大的支持,陪著先生從合肥調動到西安,又從西安搬到北京,接受一個又一個更大的挑戰。

在這樣的情況和狀態下,還完成了自己的書稿,心心媽確實值得佩服,對先生和孩子,她都做到了高質量的陪伴。

01

作為父母,必須做到「看見」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看見」孩子,指的是看到孩子獨特的那一面,性格特徵、年齡階段、內在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做到所謂的高質量陪伴。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這原本是很簡單的一個事實。老話也說,「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可是在集體生活開始後,很多對孩子成長很焦慮的父母就開始急於按照自己所想的感覺和樣子去塑造孩子,期望孩子能嚴絲合縫按照父母心中的樣子成長,這對於孩子來說,先不說不公平,最基本的是會剝奪孩子的安全感。

每對父母在最初都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行走中或許就忘記了初心。打著「我這是為你好」的旗號,堂而皇之地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可能會有的感受,自作主張為孩子做下規劃和目標,殊不知,這些行為最終可能會造成孩子非常大的困擾。他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不被重視的,也是不值得被愛的,更有甚者會對自己評判的價值感非常低。

02

作為父母要反思我們的行為是不是真的就是正確的、無可取代的

書中,心心媽說到一個例子,就是大女兒心心也就3歲的時候,他們夫妻倆帶著心心在周末傍晚的廣場上玩。廣場上很熱鬧,心心想要買個泡泡機,好打出一串串絢麗多彩的泡泡。也就十塊錢,心心媽打算買給孩子,心心爸卻阻止了,說你不能養成孩子看到什麼都要買的習慣啊。聽起來很正當,心心媽妥協了,也說讓心心看看就好了。

孩子很失望,眼巴巴地看著,孤單又可憐的樣子。後來還因為自己的執意選擇大哭了起來,心心媽跟先生意見不一致了,替孩子鳴不平最終給孩子買了這個泡泡機,三口之家看上去解決了問題,但是這個意見其實兩夫妻並沒有真正達到一致。

那到底什麼是正確的做法呢?一味地節儉到底對不對呢?對於孩子,我們應該有原則,但是如果一件事上只花10元錢就能讓她享受幸福和愛的感覺,為什麼不呢?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他是被愛著的,當然也要盡力說服為主來分階段培養一些好的習慣。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就是最佳的選擇。

03

兩代人在帶孩子方面有分歧時怎麼辦,溝通的換位思考最重要

書裡很好的一個點兒是提到了和老人在帶孩子上,觀念不一致時,應該怎麼樣做,其實更多地提供的是一個思路,就是換位思考,要把溝通做到位就必須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站在制高點上指責或者說服對方。

書裡提到婆婆,就是孩子們的奶奶幫著帶孩子,心心媽有時候會就一些問題談自己的看法,但是有時候會帶給婆婆錯誤的感覺,似乎自己在被指責。那婆婆就會反抗說:「行,以後你自己來帶孩子!我不管了!」這似乎在每一家都出現過類似的情景吧?

心心媽的做法是馬上反思和澄清自己的關注點在哪裡,自己為什麼會那麼說,解釋完了老人也就理解了,有時候也會自我檢討,有時候老人的說法也能說服心心媽,那一家人還是其樂融融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同時也讓孩子在平和的氛圍中成長,這真的是很好啊。

我們看到這本書盡心盡力地在為年輕爸媽們的養育孩子出謀劃策,並幫助新手父母一起成長。正是因為如此用心,心心媽的個人成長才如此快速,令人矚目:獲得了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認證,成為了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多平臺閱讀量10萬+文章作者,最大的成就則是她成為了一個在孩子心目中足夠好的媽媽!

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媽媽足以抵禦寒冬,因此這本書是一本非常有效的育兒方面的寶典,它讓我們閱讀的同時成長並反思作為父母自己是否合格。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童年不缺愛》:告訴你,怎樣才能真正地看見孩子
    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怎樣才能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呢?有的家長在孩子成年以後,卻在抱怨,家裡從來不缺他吃穿,都是給他最好的,為什麼性格還如此偏激。那是因為,父母沒有「看見」孩子。這時,你也會覺得奇怪,既然孩子得到的都是最好的,為什麼還要說父母沒有「看見」孩子呢?心心媽著的《童年不缺愛》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地「看見」孩子。
  • 《童年不缺愛》:被愛的孩子是幸運,會愛的父母是奇蹟
    心心媽在《童年不缺愛》裡用自身的真實經歷,從「看見」孩子、懂得孩子、建立聯結、有效溝通、情緒平和、家庭和諧等6方面,向父母展示了如何更好愛孩子,才能給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作者心心媽,原名項目,家有兩個女兒。她是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多個平臺閱讀量10萬+文章作者。
  • 《童年不缺愛》:我們內心的安定是孩子安全感的「源頭」
    這我想起一個名叫項目的作者,她在《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本書中指出:一個情緒平和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內心安定的信息,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當媽的挫敗感並不能幫助我們做的更好,關鍵是接下來怎麼做。我們要學會積極地自我調控、自我肯定、自我體諒 。只有我們自己感覺平靜又滿足,才會對養育孩子這件事有信心;和孩子在一起時,才能讓孩子也感覺到輕鬆、平和。更重要的是,當我們不再苛責自己,也就能更寬容地接納孩子。就拿孩子不好好吃飯這件事來說,我重新找了一個信念支撐自己:「孩子胖瘦無所謂,只要他健康就是好。」
  • 鍾繕夤——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的愛缺不了
    ,原本相親相愛的父母變得如同陌生人,不再愛彼此相愛,爸爸每天下班了就忙自己的活,媽媽除了照顧孩子就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夫妻倆人不再有溫馨的對話與關懷,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但沒有了愛,再大的家,也只是一個擺設品。
  • 《童年不缺愛》:孩子的安全感原來是來自我們內心的安定
    這我想起一個名叫項目的作者,她在《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本書中指出:一個情緒平和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內心安定的信息,讓孩子更有安全感。當媽的挫敗感並不能幫助我們做的更好,關鍵是接下來怎麼做。我們要學會積極地自我調控、自我肯定、自我體諒 。只有我們自己感覺平靜又滿足,才會對養育孩子這件事有信心;和孩子在一起時,才能讓孩子也感覺到輕鬆、平和。更重要的是,當我們不再苛責自己,也就能更寬容地接納孩子。就拿孩子不好好吃飯這件事來說,我重新找了一個信念支撐自己:「孩子胖瘦無所謂,只要他健康就是好。」
  • 孩子沒有安全感?懂愛的父母做好這三點,讓孩子的童年不缺愛
    在撫育過程中我應該怎麼回應孩子,才會讓她建立起安全感?這本書就可以解決父母們的疑惑,學到在日常養育過程中的具體方法——《童年不缺愛: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當孩子漸漸長大,他的需求增多了,表達需求的方式也增多了,他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有時會特別不配合大人,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表面行為,而不知道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這樣很容易誤解孩子。
  • 父母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別讓他缺愛用一生治癒童年
    心心媽是兩個女孩的媽媽,她覺得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其實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沒有安全感的人,一生都在尋找「家」,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將治癒自己的童年。父母的愛與付出,是孩子童年的養分。那些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調。個體的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客體,如果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持續而穩定、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能體驗到安全感。
  • 《童年不缺愛》:什麼對孩子最重要?除了愛,還有滿滿安全感
    其中,心心媽在她的新書《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中給我提供了新的思路,讓我茅塞頓開。就像有人說,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福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可以說,在孩子童年時期為其注入滿滿「安全感」,會讓我們的孩子受用終生。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她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在她小的時候經常不在家,只將她留給家裡的保姆照顧,好不容易有機會一家人聚在一起時,她的父母還總是因為意見不和而吵架。
  • 為什麼說讓孩子的童年充滿愛與安全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所以說,在童年時期,能否擁有愛與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了奠定了人生的底色是幸還是不幸。而對於這兩個需求,更多的是需要父母去滿足,怎樣才能給到孩子愛與安全感,這是所有父母都要要去思考的問題,而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推薦有需要的父母去看《童年不缺愛》這本書。
  • 《童年不缺愛》:從小缺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很難「富」起來
    所以說,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很幸運能在此時讀到《童年不缺愛》這本書,我的寶寶3個月,每天醒來,那小眼神尋到我,會咧開還沒長牙的小嘴衝我笑。而我,除了滿足寶寶的吃喝拉撒,接下來,就該關注他的精神層面了。
  • 《童年不缺愛》|如何才能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來讀讀這本書吧
    讓孩子擁有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童年,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文後簡寫為《童年不缺愛》)這本書裡,作者運用很多家庭教育理念,結合自己的育兒心得,為我們介紹了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法寶。
  • 童年不缺愛,成年更幸福!一個溫柔智慧的媽媽是家庭最大的財富
    ,從孩子出生前開始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育兒知識需要學習,大凡對孩子的養育上點心的家庭,都會很早就做一些相關的知識儲備。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後稱《童年不缺愛》)和我的教育理念很契合。,心心媽在《童年不缺愛》中舉了很多她和孩子的互動遊戲,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
  • 《童年不缺愛》:這三個字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安全感,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從嬰兒到童年時期最重要的課題。如何給孩子安全感,心心媽給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答案。心心媽有一個有趣的名字:項目。她是正面管教講師、是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有兩個女兒,都被她養育得有愛、熱情、能放心表達情緒,特別陽光。她將從專家、學者學習來的理論與自己的育兒經驗相結合,寫出了這本《童年不缺愛》。
  • 父母具備三種能力,才能培養健康親子關係,為孩子的成長賦能
    當孩子負面情緒滿滿時,你會批評孩子還是制止孩子繼續發洩情緒?當孩子特別黏人或者愛發脾氣,是孩子本身存在問題還是作為父母,你給孩子的愛不足以給他足夠的安全感?當孩子在班裡表現比其他孩子差時,你能保持情緒平和,不對孩子發火嗎?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往往和父母的育兒能力不足有關。作為父母,如果你也在育兒過程中存在上述困惑,不妨和我一起翻開《童年不缺愛》這本書。
  • 《童年不缺愛》孩子問題行為不斷,父母如何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心心媽所著的《童年不缺愛》一書中, 慧慧發覺孩子的反常任性,或許是因為自己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從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個體安全感是這樣產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時候,由父母(尤其是母親)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客體,如果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能體驗到安全感。
  • 【心分享】缺愛的父母做教練,濫愛的父母做保姆,會愛的父母做……
    缺愛的父母做「教練」小磊的爸爸,小時候的家庭條件還不錯,爸媽因為都是商人,特別忙,自己幾乎是被奶奶帶大的。可是不巧,家裡面有另一位同胞,他的哥哥,自小就跟隨父母長大,雖然每天見到父母的時間也不長,好歹總在身邊。小磊爸爸直到小學5年級時,才終於被父母接到身邊。
  • 《童年不缺愛》:影響孩子一生的「根源」,其實都在於母親
    都說「幸運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則用一生來治癒童年」,由此可見童年的時光,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究竟有多麼的強大。特別是隨著現代社會對於育兒知識,心理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了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那幾年,對於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
  • 《童年不缺愛》:從小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很難「富」起來
    所以說,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很幸運能在此時讀到《童年不缺愛》這本書,我的寶寶3個月,每天醒來,那小眼神尋到我,會咧開還沒長牙的小嘴衝我笑。而我,除了滿足寶寶的吃喝拉撒,接下來,就該關注他的精神層面了。
  •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不做「完美父母」,只做會成長的父母
    很多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在學習了心理學知識之後,生怕自己被貼上「不盡責」的標籤,所以在養育孩子時特別緊張,生怕自己將從原生家庭帶過來的「不好」的性格特質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在社交媒體發達的年代,「養育孩子」已經成為一個不斷被眾人拿來檢視與討論的議題。每當網上出現引發爭議的育兒方式時,網絡上許多人就會開始討論為什麼這些方法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有的網友還會分享自己童年遭受過的類似傷痛。
  • 孩子在缺愛邊緣掙扎,你卻一無所知…
    一個人一旦缺愛,就會去尋求心理上的滿足,瘋狂愛人與被愛,他們會從內心深處不停地去索取愛,彌補自己的遺憾。但不管他們得到了多少愛,他們還是感覺不到安全感。因為就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自己,那誰還會真的愛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