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裡荷塘秋水長
最近看到兩起親生的父母傷害孩子的新聞,讓我看了義憤填膺,真的不能忍。孩子那麼弱,我們如果能成為父母,必須要是保護者的角色,而不能是這樣的非但不盡責保護,還要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吧。
一個人只有童年不缺愛,大概率才能成長為一個溫暖健康幸福的人,否則會比較缺乏安全感。不是有句話說: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心心媽寫的新書《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為我們講述了養育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需要的基礎就是愛的付出和滋養。
有人說,一想到做父母不用考試,就令人感到恐慌。確實,身邊很多人並不懂得需要如何對那麼一個小孩子付出和養育,就已經成為了父母。對於孩子,手足無措的父母大有人在。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恰當地愛孩子,孩子很大可能也不會感知到自己是被愛的,那麼在未來的成長中,就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顯得比較膽怯懦弱。
心心媽是二寶媽媽,有兩個女兒心心和媛媛,心心爸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新東方在線執行長孫東旭。作為全職太太,心心媽並沒有坐享其成,對孩子的養育和陪伴同時,自身也在謀求發展,接受了丈夫給出的建議,心心媽創建了父母讀書會、線上育兒群,並一直在自媒體寫作和孩子養育方面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最終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心心媽每天都在學習如何更好地愛孩子,並且努力實踐著愛。她寫的文章結合了自己的養育理念,還有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非常受歡迎,最後也得以出版這本書《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並且獲得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俞敏洪先生為這本書寫了序言,誇讚說她是個很懂得教育的孩子媽媽,並且對丈夫的事業做出了很大的支持,陪著先生從合肥調動到西安,又從西安搬到北京,接受一個又一個更大的挑戰。
在這樣的情況和狀態下,還完成了自己的書稿,心心媽確實值得佩服,對先生和孩子,她都做到了高質量的陪伴。
「看見」孩子,指的是看到孩子獨特的那一面,性格特徵、年齡階段、內在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做到所謂的高質量陪伴。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這原本是很簡單的一個事實。老話也說,「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可是在集體生活開始後,很多對孩子成長很焦慮的父母就開始急於按照自己所想的感覺和樣子去塑造孩子,期望孩子能嚴絲合縫按照父母心中的樣子成長,這對於孩子來說,先不說不公平,最基本的是會剝奪孩子的安全感。
每對父母在最初都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行走中或許就忘記了初心。打著「我這是為你好」的旗號,堂而皇之地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可能會有的感受,自作主張為孩子做下規劃和目標,殊不知,這些行為最終可能會造成孩子非常大的困擾。他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不被重視的,也是不值得被愛的,更有甚者會對自己評判的價值感非常低。
書中,心心媽說到一個例子,就是大女兒心心也就3歲的時候,他們夫妻倆帶著心心在周末傍晚的廣場上玩。廣場上很熱鬧,心心想要買個泡泡機,好打出一串串絢麗多彩的泡泡。也就十塊錢,心心媽打算買給孩子,心心爸卻阻止了,說你不能養成孩子看到什麼都要買的習慣啊。聽起來很正當,心心媽妥協了,也說讓心心看看就好了。
孩子很失望,眼巴巴地看著,孤單又可憐的樣子。後來還因為自己的執意選擇大哭了起來,心心媽跟先生意見不一致了,替孩子鳴不平最終給孩子買了這個泡泡機,三口之家看上去解決了問題,但是這個意見其實兩夫妻並沒有真正達到一致。
那到底什麼是正確的做法呢?一味地節儉到底對不對呢?對於孩子,我們應該有原則,但是如果一件事上只花10元錢就能讓她享受幸福和愛的感覺,為什麼不呢?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他是被愛著的,當然也要盡力說服為主來分階段培養一些好的習慣。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就是最佳的選擇。
書裡很好的一個點兒是提到了和老人在帶孩子上,觀念不一致時,應該怎麼樣做,其實更多地提供的是一個思路,就是換位思考,要把溝通做到位就必須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站在制高點上指責或者說服對方。
書裡提到婆婆,就是孩子們的奶奶幫著帶孩子,心心媽有時候會就一些問題談自己的看法,但是有時候會帶給婆婆錯誤的感覺,似乎自己在被指責。那婆婆就會反抗說:「行,以後你自己來帶孩子!我不管了!」這似乎在每一家都出現過類似的情景吧?
心心媽的做法是馬上反思和澄清自己的關注點在哪裡,自己為什麼會那麼說,解釋完了老人也就理解了,有時候也會自我檢討,有時候老人的說法也能說服心心媽,那一家人還是其樂融融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同時也讓孩子在平和的氛圍中成長,這真的是很好啊。
我們看到這本書盡心盡力地在為年輕爸媽們的養育孩子出謀劃策,並幫助新手父母一起成長。正是因為如此用心,心心媽的個人成長才如此快速,令人矚目:獲得了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認證,成為了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多平臺閱讀量10萬+文章作者,最大的成就則是她成為了一個在孩子心目中足夠好的媽媽!
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媽媽足以抵禦寒冬,因此這本書是一本非常有效的育兒方面的寶典,它讓我們閱讀的同時成長並反思作為父母自己是否合格。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