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缺愛》:告訴你,怎樣才能真正地看見孩子

2020-11-06 衿兒書屋

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怎樣才能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呢?

有的家長在孩子成年以後,卻在抱怨,家裡從來不缺他吃穿,都是給他最好的,為什麼性格還如此偏激。

那是因為,父母沒有「看見」孩子。這時,你也會覺得奇怪,既然孩子得到的都是最好的,為什麼還要說父母沒有「看見」孩子呢?

心心媽著的《童年不缺愛》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地「看見」孩子。



「看見」孩子就是看到孩子的性格特點,年齡階段,深藏於行為之下的真實需求。

比如一個孩子,活潑愛動。嘴巴經常一刻不停地說話,嘰嘰嚓嚓的。孩子的爸爸媽媽煩的時候,會衝著孩子大聲地喊:「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這時候,孩子往往會蒙圈,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會吼他。次數多了,這種活潑好動的性格就會被壓抑。這就是沒有真正「看見」孩子性格的原因。

而且,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的性格也不同。如果不顧孩子的年齡階段,一味地高標準要求孩子,那麼有可能是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真正地「看見」孩子,就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看見深藏於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猶如,一個嬰兒哭個不停的時候,你會去探究這個嬰兒會不會是餓了。同樣孩子反常行為的背後肯定有自己真實的需求。當你能看到孩子真實的需求後,你才能正確地疏導孩子。

你有沒有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這輩子是沒有大出息了,也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就指望我的閨女(兒子)替我去實現了!」

這是典型的替代思想,你自己沒有實現的事情,為什麼要讓孩子去彌補呢?你看見的是什麼?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人生缺憾。這樣以來,孩子不是順其自然地去成長,而是要背負著你的理想去成長。

「你應該早點整理好書包,你應該把老師的作業記清楚……」,如此多的不應該,因為你的眼裡只有孩子沒有做完的事情和嚴苛的時間表。在這種應該思維下,你容易忽略孩子的成長階段。

心心媽說,「別讓兩個人的溝通只剩下一個人的聲音」。

很多情景下,都是爸爸媽媽在大聲地斥責孩子,這時候如果孩子大聲地辯駁,爸爸媽媽反而會認為孩子是在狡辯,是在頂嘴,不服管教。

這時候,你忘了,溝通至少是兩個人在交流。如果只有一個人在說,那不叫溝通,充其量是自言自語。你聽不到孩子的訴求。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用心「看見」就是最好的鼓勵。當你看到孩子的成長階段、性格特徵以及真實需求以後,孩子的心會和你走得很近,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才會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看得見孩子,理解孩子,有時候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那就是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父母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經常說,我的孩子,數學不行,偏科。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被貼上偏科的標籤,自己也會認為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

負面標籤貼多了,孩子就不會再努力;中性標籤貼多了,孩子就會放棄進一步的發展,那是不是要多貼正面標籤呢?也不行,因為老是被貼正面標籤,孩子就會被正面標籤綁架,反而無法表達真實的自己。孩子的成長,沒有標籤可貼,沒有標籤,孩子才會有真實的自己。

只有看見了孩子,你才能給他合理的愛,如果看不到孩子的真正需求,你給的愛往往會適得其反。看得見孩子了,你就會找到自己與孩子的溝通點在哪裡。找到了溝通點,親子關係自然和諧融洽。在包含愛的溝通中,孩子自然會找到安全感。



工作一天,你回到家,身心往往會很疲憊。這時的你本想安靜一些。可是一進門,孩子往往會撲到懷裡,歡呼跳躍,小嘴叭叭不停地向你分享今天他的經歷。你往往容易情緒失控,「上一邊待著去」。孩子還小,還無法理解你為什麼會發火。這時的孩子往往會害怕,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心情平和,家庭和諧,孩子才會安心。

心心媽,原名項目。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凱叔講故事、成長樹等平臺閱讀量10萬+文章作者。心心媽育有兩個女兒。《童年不缺愛》就是她將所學與育兒經驗與大家分享的寶典。



其實,這本書不僅給育有兒女的爸爸媽媽深刻的啟迪,就是對於我們成人之間怎樣實現有效溝通、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也很有借鑑意義。

相關焦點

  • 《童年不缺愛》:被愛的孩子是幸運,會愛的父母是奇蹟
    心心媽在《童年不缺愛》裡用自身的真實經歷,從「看見」孩子、懂得孩子、建立聯結、有效溝通、情緒平和、家庭和諧等6方面,向父母展示了如何更好愛孩子,才能給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作者心心媽,原名項目,家有兩個女兒。她是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多個平臺閱讀量10萬+文章作者。
  • 真正的富養,是「看見」孩子「學會」愛
    讓孩子擁有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童年,也許是我們家長最重要的一件事。讀到心心媽寫的《童年不缺愛》這本書時,這種觀點尤其強烈。顯然,女兒同學的父母完全沒有看到孩子內心真正的訴求,而一味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管理和控制,這樣做只能讓孩子更壓抑和痛苦。所以只有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才能真正「看見」和「讀懂」孩子。
  • 《童年不缺愛》:從小缺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很難「富」起來
    所以說,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很幸運能在此時讀到《童年不缺愛》這本書,我的寶寶3個月,每天醒來,那小眼神尋到我,會咧開還沒長牙的小嘴衝我笑。而我,除了滿足寶寶的吃喝拉撒,接下來,就該關注他的精神層面了。
  • 童年不缺愛,才能讓孩子健康無壓力地成長|學習做父母,特別重要
    文|十裡荷塘秋水長最近看到兩起親生的父母傷害孩子的新聞,讓我看了義憤填膺,真的不能忍。孩子那麼弱,我們如果能成為父母,必須要是保護者的角色,而不能是這樣的非但不盡責保護,還要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吧。一個人只有童年不缺愛,大概率才能成長為一個溫暖健康幸福的人,否則會比較缺乏安全感。
  • 《童年不缺愛》:從小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很難「富」起來
    所以說,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很幸運能在此時讀到《童年不缺愛》這本書,我的寶寶3個月,每天醒來,那小眼神尋到我,會咧開還沒長牙的小嘴衝我笑。而我,除了滿足寶寶的吃喝拉撒,接下來,就該關注他的精神層面了。
  • 為什麼3-6歲孩子愛發脾氣?《童年不缺愛》告訴你,孩子的心裡話
    是因為這孩子混世魔王轉世,天生脾氣壞嗎?一次偶然,我看到了《童年不缺愛》這本書。作者心心媽,原名叫項目,是一位育兒師。大女兒心心6歲,小女兒媛媛2歲,她的筆名便由此而來。她將自己的專業育兒知識,結合實際育兒經驗,寫成了這本書。給了我不少啟發,通過她的育兒辦法,我完美解決了孩子的起床問題。
  • 《童年不缺愛》:這三個字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安全感,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從嬰兒到童年時期最重要的課題。如何給孩子安全感,心心媽給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答案。心心媽有一個有趣的名字:項目。她是正面管教講師、是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有兩個女兒,都被她養育得有愛、熱情、能放心表達情緒,特別陽光。她將從專家、學者學習來的理論與自己的育兒經驗相結合,寫出了這本《童年不缺愛》。
  • 孩子沒有安全感?懂愛的父母做好這三點,讓孩子的童年不缺愛
    在撫育過程中我應該怎麼回應孩子,才會讓她建立起安全感?這本書就可以解決父母們的疑惑,學到在日常養育過程中的具體方法——《童年不缺愛: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父母都以為自己愛孩子,事事先考慮孩子的感受。其實並不然,一個天天與孩子在一起的父母,不一定能夠真正的」看見「孩子,你」看見「的孩子可能只是外在的行為表現,而沒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內心世界。
  • 《童年不缺愛》:我們內心的安定是孩子安全感的「源頭」
    這我想起一個名叫項目的作者,她在《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本書中指出:一個情緒平和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內心安定的信息,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情緒失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有時是藉機洩憤,有時是源於童年創傷,有時是觀念錯誤…但只有我們不斷練習反思,才能察覺情緒失控的真實原因,及時修正,避免下次再犯。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反思,可以借鑑《童年不缺愛》這本書中詳細介紹的「薩提亞冰山日記」和「情緒觸發點察覺表格」幫助自己反思。
  • 童年缺愛的孩子到底有多心酸?你真的無法想像
    在父愛缺失的童年裡,她被孤立過、被欺負過、長大之後,她敏感又脆弱。 在原本該好好談戀愛的年紀,她害怕親密,不想花精力去維持一段關係,她說,擔心自己沒能力維持幸福的能力。因為,那些幸福的瞬間怎樣被放大和延伸,這個辦法,她沒學過。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小時候缺愛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 父母要給予孩子安全感,別讓他缺愛用一生治癒童年
    心心媽是兩個女孩的媽媽,她覺得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其實是孩子生命頭幾年最重要的議題,沒有安全感的人,一生都在尋找「家」,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將治癒自己的童年。家庭和諧,父母有愛,孩子便會獲得安全感。所謂「看見」孩子,是指我們清空大腦中的所有成見後,透過孩子,看到他獨特的性格特徵、年齡階段以及其深藏於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當孩子真正被父母「看見」,被理解、被滿足時,他們的問題行為才會越來越少,才能形成真正的安全感。
  • 《童年不缺愛》:孩子的安全感原來是來自我們內心的安定
    這我想起一個名叫項目的作者,她在《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本書中指出:一個情緒平和的父母會給孩子傳遞內心安定的信息,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情緒失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有時是藉機洩憤,有時是源於童年創傷,有時是觀念錯誤…但只有我們不斷練習反思,才能察覺情緒失控的真實原因,及時修正,避免下次再犯。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反思,可以借鑑《童年不缺愛》這本書中詳細介紹的「薩提亞冰山日記」和「情緒觸發點察覺表格」幫助自己反思。
  • 《童年不缺愛》|如何才能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來讀讀這本書吧
    在《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文後簡寫為《童年不缺愛》)這本書裡,作者運用很多家庭教育理念,結合自己的育兒心得,為我們介紹了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法寶。看見孩子,理解孩子,這樣你才不會以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才會帶著包容和愛去引導孩子。
  • 童年不缺愛,成年更幸福!一個溫柔智慧的媽媽是家庭最大的財富
    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後稱《童年不缺愛》)和我的教育理念很契合。,心心媽在《童年不缺愛》中舉了很多她和孩子的互動遊戲,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不僅僅要看見孩子的言行,還要看見孩子言行背後的心理原因。如果我們能透過這些表象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就能更合理地給予愛,讓孩子在愛中感受到安全。
  • 孩子在缺愛邊緣掙扎,你卻一無所知…
    01缺愛的孩子長大後是怎樣的?一個人一旦缺愛,就會去尋求心理上的滿足,瘋狂愛人與被愛,他們會從內心深處不停地去索取愛,彌補自己的遺憾。但不管他們得到了多少愛,他們還是感覺不到安全感。因為就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自己,那誰還會真的愛自己呢?
  • 《童年不缺愛》:什麼對孩子最重要?除了愛,還有滿滿安全感
    其中,心心媽在她的新書《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中給我提供了新的思路,讓我茅塞頓開。所以,給我們孩子滿滿的安全感,才能讓他今後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更好的面對社會的捶打,獲得更幸福的生活。心心媽在《童年不缺愛---如何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這本書裡,詳細的告訴我們如何給孩子「注入」滿滿的安全感,如何發現隱藏在孩子「不聽話」外表下的小心思,如何擺脫「喪偶式」家庭教育等等。
  • 會教育的父母做好這三點,孩子童年不缺愛
    在育兒過程中,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孩子玩積木遇到困難時,抓起零件就摔。和小朋友玩時,一言不合就打人,看到玩具不給買時,馬上躺地打滾撒潑。《童年不缺愛》這本書中介紹了3種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獨立,妥善地處理好情緒問題。《童年不缺愛》的作者是心心媽,她是科恩親授遊戲力育兒師,正面管教講師,還是兩個女孩的媽媽,這本書是她多年育兒的經驗和思考。
  • 童年缺愛的女孩,到底有多心酸
    在父愛缺失的童年裡,她被孤立過、被欺負過、長大之後,她敏感又脆弱。 在原本該好好談戀愛的年紀,她害怕親密,不想花精力去維持一段關係,她說,擔心自己沒能力維持幸福的能力。因為,那些幸福的瞬間怎樣被放大和延伸,這個辦法,她沒學過。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小時候缺愛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 缺愛的家庭造就怎樣的孩子?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說話唯唯諾諾,從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請求,因為害怕別人不高興。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篇文章,我想這就是對於缺愛孩子最好的回答,想被關注卻害怕被說矯情,想被認同卻又害怕失落,想被愛卻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好像不配。作者說直到前幾年,坐公交司機到站沒停都不敢喊一聲「師傅,停一下」,一直以為是自己嫌麻煩。後來才明白,我是怕麻煩別人。
  • 《童年不缺愛》:影響孩子一生的「根源」,其實都在於母親
    《童年不缺愛》一書中就主要為大家分析了我們在育兒路上所遇到的一系列難題,讓我們明白如何正確的去養育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通過有效的溝通方式,學會真誠的去和孩子表達交流,弄清家庭成員矛盾的本質,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下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