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2020-08-28 爸爸講

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正確表達出來

我們國家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我們是很含蓄的,我們對愛的表達是需要長時間的醞釀和發酵的,傳說中的一萬年?

往往在我們老去以後,我們才會對孩子說出那三個字。

但是你不覺得太晚了嗎,到我們真的駕鶴西遊了,孩子還不知道我們到底愛不愛他們,他們是我們親生的嗎?

西方這一點就很好,有愛表達的很及時,張口就說「我愛你」。

我們現在年輕的父母一定要學會有愛要及時的表達出來。



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

1、語言上

要經常把我喜歡你,我愛你掛在嘴邊。

剛開始我對自己的女兒這麼做的時候也是很難張開口,中國人就很含蓄,不會表達愛,說出愛這個字眼就是覺得非常難,但是說出以後就會輕車熟路了。說著說著自己就習慣了。

只要勇敢的有第1次嘗試對孩子大聲的說「我愛你」,那以後就會「春眠夢醒愛已紅」。

孩子對說對父母說我愛你或者我喜歡你,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只是我們做父母的要勇敢的邁出這一步。


2、身體上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不好意思用語言表達愛,那麼我們就要多從身體上進行補償。

我們要學會有事沒事找事樣的去跟孩子擁抱。

比如說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或者放學以後,我們要有個愛的擁抱,孩子睡覺之前,我們是不是可以和孩子有個吻別。

在孩子做對事情後,我們要愛撫著揉搓小孩子的小腦袋。或者捏一捏他們肉嘟嘟的小臉頰。

3、行為上

雖然說雷霆雨露都是父母恩。但行為準則上,我希望,更多的父母能雷霆少一些,要多用雨露去關愛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心靈上的一個小幼苗,讓他健康的成長。

比如孩子做對了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要不惜吝嗇的去誇讚他們。讓孩子以後能接著做正確的事情,提供不斷持續的動力和精神支持。

在這裡我要明確一點,誇獎的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言之有物。

不能泛泛的說,唉,做的真不錯,表現的真好,這樣是不正確的。

比如孩子畫畫,畫的很好,那你要正確的表達是這樣的。

嗯,這次畫的很形象,色彩很豐富,我覺得比上次進步了很多。

而不是每次孩子畫完了,你都一個套路:唉,不錯挺好。

那下次孩子一定不會找你記得誇,因為沒啥意思。沒新意,沒創意,臺詞孩子自己都會背,他們為什麼不自己誇自己。

長期在愛的薰陶下,孩子會不會變成熊孩子?

很肯定的回答大家,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因為我們對孩子的愛一定不要理解有偏差。

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正確的愛,而不是是溺愛。

那麼怎麼區分對孩子正確的愛和溺愛呢?


很簡單,因為溺愛只有兩個原則:

第1條孩子永遠是正確的,無論何時何地。

第2條,如果孩子錯了,請看第1條。

如果家長是按這兩條行為準則去愛孩子的話,那就是溺愛。

那麼我們什麼是正常的愛呢?

就是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有選擇、有區分、有表達、有條理的去進行的愛,這才是正確的愛。

所以說只要不是溺愛,就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變成熊孩子。

我們家長千萬不能因為,水盆裡的水髒了,而把孩子和水一起倒出去。

只要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有條理、有限度的,在可控範圍內,那就麻溜的、放肆的、放心大膽的去表達對孩子的愛吧。

家長忙沒時間表達,對孩子的愛怎麼辦?

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時候,我們作為父母的都在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為了事業而上下求索。

當我們去工作的時候,孩子還在擁抱著夢的海洋。

當我們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傾聽夢公的叮嚀。

我們的時間和孩子的時間,永遠不在同一節拍上,永遠是兩個世界的時間。

那麼沒有大量時間去陪伴孩子,怎麼去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呢?有三個方法。


1、高質量的陪伴

既然我們沒有大量的時間去長期的陪伴孩子,那麼我們就要把愛的質量,濃縮在我們有限的休息時間裡。

和孩子好好的進行一些親子活動。

比如說我們有時間的話,我們可以約孩子一起去釣魚,一起去看舞臺劇,一起去遊泳。

如果我們時間真的不允許,只能在家的話。我們就純陪孩子。哪怕一起看電視,一起繪畫,一起學背古詩,一起做簡單的遊戲。

不要看這些零零碎碎的碎片時間,只要我們充分的利用好,一樣會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濃濃的愛意。

2、可以通過技術手段

我有一段時間工作很忙,作息時間完全是孩子兩個世界的時間,那我是怎麼做的呢?

我通過一個留言板。當時孩子3歲,孩子還小,不識字。

我就在留言板上畫一些她能認可的圖畫,表達出我對他的一些愛啊,或一些觀點啊,或者是一些想法。

然後呢,孩子也會在上面做一些批覆,畫一些畫。

後來我嘗試在下面寫了一些簡單的字,慢慢的也引導了孩子去識字,她對認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現在我完全可以在留言板上給他留漢字了。

兩個極端的案例

那麼既然知道了,如何對孩子表達我們的愛,而且知道了什麼是溺愛和正常的愛的區分,我們也明白了一些小技巧和技術手段。

那麼有兩個極端,我們千萬不要踩雷。

第1個、陪伴的時候千萬不要看手機

很多家長都是手機控。手機一刻不離手,手機離手了,就能感到生命在窒息。

那麼好好的愛我們自己,愛孩子!要對自己負責吧!

當你陪伴孩子的時候,你在玩手機,孩子會感受你對他的事情是莫不甘關心。

孩子很敏感,你覺得他不會表達,但是你的冷漠會潛移默化的,在他的心靈當中種下一顆種子。而這顆種子往往是邪惡的化身。


如果你非想看手機,可以邀請你的孩子一起過來看,你抱著他一起看手機,同時和孩子要有正常的交流。交流很重要,因為國外有項研究,孩子自己看電視或看平板的時候,沒有人陪伴他 ,他就會自己對一些信息內容自己產生加工或分析。這往往造成了成年以後,他會有交流障礙,因為他不會區分正常的情緒表達和感情傾訴。

所以說陪伴孩子的時候放下你的手機吧,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正確的活動。如果實在放不下手機,那邀請孩子和你一起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

第2個、對孩子表現出的極端現象一定要有耐心,千萬不要沒事吼孩子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都會遇到,當我們工作一天,拖著殘血回家的時候。

看到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挑三揀四,精神6號溜號不集中,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往往10分鐘吃完的飯能吃一個小時,多次在勸說孩子無果的情況下,我們家長可能就失去了耐心,我們會對他們吼。

比如在逛街的時候,我們提著大包小卷,孩子走不動了,總是讓我們去抱他。我們多次勸說,說爸爸媽媽已經很累了,抱不動你,你自己走好不好?

這時候可能孩子會西斯底裡的哭泣,進而有耍無賴行為。家長也會變身獅吼獸,開始行使家長的權利和責任,古人的傳統棍棒出孝子。

那麼我勸父母,我們千萬要三思而行,記住衝動是魔鬼。今天你在孩子心目當中種下了什麼種子,明天孩子就會結出什麼樣的果。

遇到上面的情況怎麼辦?

我們首先要分析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孩子不吃飯?很可能是對這種食物不感興趣,或者是已經吃飽了,或者是有動畫片,引導他分散他注意力了。

孩子逛街走不動了?那可能是他本身腿就短,而且他力氣比較小,他真的很累了。那麼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去分析,不同可能性下,導致的不同結果,我們要和孩子一起耐心的坐下一起分析,一起跟他一起探討,讓他拿主意,說這種情況怎麼處理,比如說孩子確實走動比較累了,然後我們跟跟他說,爸爸媽媽拿點東西,要不你幫爸爸媽媽拿東西,我們抱著你,你看這樣行不行?

要去學會和孩子去探討溝通,不要對孩子吼叫。

我是爸爸講,每天更新和孩子有關的話題,如果加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壹萬年。

相關焦點

  • 父母要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血濃於水的親情是天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天生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如何去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感情、如何理性地去愛孩子,卻是需要所有的父母學習和重視的。新手爸爸媽媽很多時候真的不夠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在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時常常會莫名其妙、手足無措,因為初為父母的角色,誰都沒有經歷過育兒「崗前培訓」,孩子出生時更沒有附帶「說明書」,所以育兒路上也只能是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不知不覺間孩子長大了,家長似乎才學會如何去對待孩子。
  • 孩子成長中,所有的愛全是正確的嗎,要正確的愛孩子
    愛是偉大的,也是人與人之間或者是人與自然之間都必不可少的事情,可是應該怎樣把愛正確的應運呢?又該怎樣來表達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呢?如果愛對了對孩子的人生成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不正確的愛,帶給孩子的就是身心的摧殘。到底如何來愛孩子呢?
  • 鍾繕夤——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的愛缺不了
    夫妻恩愛,孩子更健康如何彌補孩子缺失的愛,快看看吧都說孩子是夫妻間愛情的結晶,面對家中新誕生的寶寶,每一對父母的內心都是止不住的激動與歡喜。但如果夫妻倆沒有了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孩子是否還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呢?
  • 最治癒動畫短片《Bilby》:父母善於表達愛,才能讓孩子一往無前
    ,他才能健康地成長,愛這個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就像是植物的陽光一樣是永遠離不開的,植物只有有了陽光,孩子只有有了愛才能夠健康的成長。既然家長是因為愛孩子才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就要讓孩子真真切切的感覺到,多向孩子表達愛,特別是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家長的愛才能夠讓他們鼓起向前進的勇氣。
  • 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對於父母來說,可能會嫌性教育太早,然而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小。此外,根據國家計生委的數據,2013年我國人工流產次數高達1300萬次。其中約50%的流產女性不到25歲,15-19歲女孩的多次懷孕率顯著高於20-24歲女性。可見,早期性教育的缺失,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影響深遠。家長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從小給孩子開展性教育啟蒙。
  • 睿花苑公益直播系列 | 如何用好的方法表達對孩子的愛?
    我們如此愛孩子,孩子為何對我們冷淡呢?如何表示對孩子的愛,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呢?9月20號,周日晚19:00-20:10 相約睿花苑線上公益直播課堂,為您獨家揭秘!02《如何用好的方法表達對孩子的愛》 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愛,會非常珍惜,並給以回報。孩子對父母愛的感知,決定了其心理情緒是開朗、愉快、樂觀還是孤僻、膽怯、憂鬱。
  • 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孩子小,主要是以感性認識為主,所以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我覺得可以從下面幾點做起: 一、愛要說出來。 中國人的性格沒有西方的放得開,對「愛」這個字難以啟齒。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父母的愛大都是「愛在心裡」。
  • 正確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怎樣的情緒表達,孩子才會生活得更健康
    為人父母,情緒穩定而樂觀,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身為父母,如何有一個穩定的情緒呢?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一隻可愛的企鵝孩子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
  • 孩子愛模仿怎麼辦?父母要注意言傳身教,讓孩子健康成長
    「傳染性」模仿現在很多模仿其實都是帶有一些「傳染性」,就像我們父母經常會去參考一些網絡博主一樣,找自己的穿衣風格。孩子也是這樣,他們會會尋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然後進行模仿。二、模仿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好處?1.
  • 童年不缺愛,才能讓孩子健康無壓力地成長|學習做父母,特別重要
    文|十裡荷塘秋水長最近看到兩起親生的父母傷害孩子的新聞,讓我看了義憤填膺,真的不能忍。孩子那麼弱,我們如果能成為父母,必須要是保護者的角色,而不能是這樣的非但不盡責保護,還要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吧。一個人只有童年不缺愛,大概率才能成長為一個溫暖健康幸福的人,否則會比較缺乏安全感。
  • 孩子愛哭鬧,父母怎樣做才正確
    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遇上孩子哭鬧難纏的階段。這個時候,沒有經驗的父母,往往都是束手無策,或大聲呼喝,或連抱帶哄,或放任不管。隨著孩子長大,雖然哭鬧的行為會減少,但是成長中父母對孩子的方式,會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痕跡,甚至一生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 如何正確地愛孩子,最好的父母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有人說,如果把管教當作是父母對孩子主要手段或目的,那麼在做父母的本質上,就註定要失敗了。做父母主要的工作其實是多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然後鼓勵他、幫助他、幫他出主意,做他的軍師,了解孩子在想什麼。(相關連結:作合格家長的必修課!
  • 正確表達愛與理解—中美醫療集團智慧父母沙龍第一期分享
    我們究竟如何做才能正確引導孩子,實現正面管教?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轉變思想,要以新家庭教育觀念——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思維方式對孩子進行教導。成長是相互的,孩子的成長也需要父母的努力,只有雙方共同成長才能實現家庭教育的雙向提升與良性發展。
  • 父母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家長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
    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時常考驗著很多家長的智慧。孩子學習成績提高了,家長可以這樣鼓勵:孩子啊,這次期末考試你比上學期進步了X名,家長會上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2、表達內心感受,真實中肯(忌敷衍)。陳述事實後,緊接著表達真實感受,如:看到你能取得這樣大進步,爸爸/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
  • 父母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激勵,家長對孩子的肯定和...
    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時常考驗著很多家長的智慧。 孩子學習成績提高了,家長可以這樣鼓勵:孩子啊,這次期末考試你比上學期進步了X名,家長會上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2、表達內心感受,真實中肯(忌敷衍)。 陳述事實後,緊接著表達真實感受,如:看到你能取得這樣大進步,爸爸/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
  • 對孩子過度保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這就是媽媽對孩子的保護欲,其實每個父母多多少少都對孩子產生了保護欲,只是有些更強烈,有些並不是十分明顯。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以愛之名出發,表達的方式也各有不同。那麼我們如何避免自己對孩子過度保護呢?01、讓孩子自由做遊戲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孩子幾乎沒什麼時間做遊戲。但是,遊戲是孩子成長首先要做的事。並且,真正的遊戲,必須是孩子自己選擇、自己主導的。這樣才是他們想要的遊戲,為了遊戲而遊戲。
  • 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你知道嗎?
    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很多父母都會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批評孩子、指責孩子,他們不是不愛孩子,相反,他們希望孩子能變得更加優秀、更加完美。但是,因為不會表達,這份愛就轉變為了管教、訓斥和責罵,將愛的作用,僅限於「發號施令」。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慢慢地疏離父母,產生爸爸媽媽不愛我的錯覺。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呢?
  • 父母的自我成長,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父母的很多生活習慣和特質,都會在無意之間悄無聲息地去影響孩子,像小孩學習抽菸、穿大人的鞋、化妝等等。所以有人說「孩子是白紙,父母則是第一個作畫的人」,這也凸顯了原生家庭裡面父母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在對孩子進行調查中,問他們最討厭父母什麼,他們說最討厭父母嘮叨。不要成為一個嘮叨的父母是對自己的第一要求。我們常常因為愛孩子,就變得擔心、焦慮。因為害怕孩子做不好,所以一遍一遍地叮囑,只要孩子停下來你就焦慮。其實此時此刻你傳達的不是愛,是一種要求和擔心。
  • 孩子愛塗鴉父母很麻煩?這對孩子是一種成長!
    看到被單和沙發被「毀」,這位媽媽頓時氣暈,質問孩子:「你為什麼畫得到處都是?」「不是我,是爸爸!」孩子的爸爸在房間裡,他聽到妻子不高興的聲音便走了出來。他看到女兒製造的混亂,也是滿臉驚訝……看來,這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塗鴉事故」做好合適的準備和處理,還帶來了一些負面後果。
  • 父母的正確引導教育,會使孩子健康成長,這就是幸福
    2、 父母教育的嚴寬程度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中,不採取太過嚴厲或者溫和的方法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鼓勵他們勇敢、正向的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對孩子過分嚴厲時,孩子就會變得怯懦,對事物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