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叛逆?

2020-08-27 阿木先森

做為家長,在日常生活,總是會遇到一些孩子叛逆從而不知如何來引導正確方向,許多孩子在青春期叛逆期時候常常與父母對著幹,不聽父母的話,上課也不認真,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對於這些問題可能許多家長都面臨著,父母在身邊的孩子還好,許多農村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從小爺爺奶奶帶著,被爺爺奶奶嬌生慣養,青春期也缺少正確的溝通,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造成青春反逆。

作為曾經經歷過的我如今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叛逆期是什麼時候,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人生第一個叛逆期是在2--3歲時,稱「寶寶叛逆期」。

2、人生第二個叛逆期是在6--8歲時,稱為「兒童叛逆期」。

3、人生第三個叛逆期是在12--18歲時,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二、其次孩子叛逆期的典型表現體現在五個方面:

1、破壞性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衝突,易動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後順序,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三、然而作為父母,知道孩子的叛逆期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

「孩子到叛逆期了,沒辦法,只能慢慢等待,大了就好啦」,這個觀點是大錯特錯的。「叛逆」是成人看到的表現,對孩子來說,這是他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同其他階段相比沒有任何不同,反而因為其重要性而應當特別重視。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長、學習的表現,絕對不能用「等待」的心態,消極被動的等待時間自然過去,反而應當積極參與,幫助和引導孩子,使孩子在這一階段能夠學到更多,成長更快。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屬於不正常的現象了。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1、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孩子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給情緒找個宣洩口。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孩子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洩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鑑於此,果果再發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4、尋找孩子的良好表現。表揚能間接地讓孩子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現,及時地提出表揚。

5、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既然孩子處於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果果享受民主權利。

6、不處處約束。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四、父母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交流溝通

1、溝通時保持冷靜:以硬制硬是對叛逆孩子最失敗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溝通之前,脾氣急躁的父母,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不要脾氣一上來就對孩子打罵,把原本要好好溝通的計劃拋諸腦後。此外,和孩子溝通最好是在孩子冷靜時,再進行溝通,效果更好。

2、在溝通中多觀察:溝通有很多方式,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為孩子爸媽而焦急擔憂的角色裡溝通多少會偏離理智的方式,先觀察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存在什麼問題,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問題,從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溝通。

3、不斷試驗和溝通: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往往都是父母佔主要地位,孩子則是聽話的一方。孩子長大後,父母就要採取雙向溝通的試驗,把角色轉換過來,當孩子的傾聽者,聽聽孩子心裡的想法,包括對大人教育的看法,而父母從不斷的溝通中總會發現有效的解決方法。

4、換角色對待:與人相處,有一顆同理心很重要,理解對方的難處,自然就不會有怨恨的態度,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溝通中關係自然就比較融洽。

5、親身體驗:當叛逆的孩子在溝通中一直唱反調時,那父母不妨就沿著孩子的方向走,讓孩子不生氣的同時,起身體驗他自己的要求,比如在路上看到賣飲料促銷的,兒子要求買好幾瓶飲料,那父母就不要反對,但是買的飲料能讓兒子自己提,讓孩子知道提著不應該買的飲料回家是很累的事情。

6、融入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叛逆一半來源於與父母的代溝,他們認為父母總是批判自己追求的興趣,比如動漫明星、電子遊戲等。身為父母,不妨融入這叛逆孩子的世界,不要因為怕孩子的興趣影響他的功課而厲聲禁止,而是跟孩子討論下他們喜歡的電子遊戲、動漫明星,在融洽的討論中再適時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孩子什麼是該學的,什麼是不該學的。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沉迷電子遊戲或盲目追星。

7、說明分析:叛逆的孩子並不是聽不進父母的話,而是父母要抓住孩子逆反心理的要點,分析原因,舉例說明,讓孩子理解懂得。

8、徵求他人的意見:教育孩子不是父母自己就能解決的事情,總會碰到瓶頸,這時候不妨多和有相同經驗的父母或孩子的老師交流想法,使自己的思想不那麼局限。

五、對待兒童時期的叛逆心理原因分析

1、自我意識增長:嬰兒期的孩子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對他來說,自己和母親和世界是一體的。到兩歲左右,孩子會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要幹什麼,他會學習將自己和世界區分開,思考: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

孩子的學習和思考過程和成人不同,成人多通過思維去學習,孩子則通過實際的行動去學習,這種學習的過程,在成人看來就是「叛逆」的表現。

2、探索「我」的力量:孩子產生自我意識後,必然會對「我」的能力感到好奇。因此孩子會通過各種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麼,自己會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對別人產生什麼影響。由於破壞比建設更容易,而孩子能力不夠,因此孩子通常是通過破壞性行為來判斷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過建設性行為。同時,由於孩子語言能力尚不發達,還不懂得通過語言來社交,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在與人交往中會有一定程度的攻擊性行為,並且會非常樂於觀察他的攻擊所帶來的效果,以此判斷他在人際關係中的地位和對他人的影響。

3、矛盾的親子關係:孩子在自我意識成長的過程中,必將經過一個矛盾的階段:一方面,他渴望獨立,擺脫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對父母有著依賴。這種矛盾的狀況會造成:孩子比之前更粘父母,害怕父母離開,同時又會不斷挑戰父母的權威,和父母唱反調。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尚未真正建立,在獨立和依賴之前來回遊蕩。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過程中,這一現象還會不斷反覆,孩子未來究竟能不能實現真正的獨立,父母的態度是這場拉鋸戰的關鍵因素。

4、探索世界運行的規則:當孩子開始區分世界和自己是不同的,孩子就會對世界是什麼感到好奇。這種好奇已經超過了嬰兒時期「認知世界」的階段,而進入了「為什麼」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化身「問題孩子」,每天會問出無數個「為什麼」,這是孩子在學習各個事物背後的規律。

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會通過行動去探索世界如何運轉。他通過不斷的挑戰規則,來學習哪些規則是不能變的,哪些規則是可以變的。這一階段對孩子認識社會、培養孩子安全感是至關重要的。

案例:孩子每天有半個小時的動畫片時間,最近,看完規定的動畫片之後,孩子總會提出相同的要求:我還要看小鹿斑比。平時總會為了這個問題爭執一番,終於在一個周末的晚上,媽媽同意孩子多看一集小鹿斑比,但孩子聽了,也不看小鹿斑比,卻平靜的玩別的了。

分析:孩子並不是真的要看小鹿斑比,她只是想了解「半小時動畫時間」這個規則能不能打破。媽媽同意之後,她認識到這個規則媽媽有權修改。目的已經達到,當然也不需要再看小鹿斑比。

5、不懂得辨別與處理情緒: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接觸外界越多,各種「意外」情況越多,孩子的情緒也越來越多樣。但情緒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善於具象思維的孩子難以理解抽象的東西。他們會對這些心理變化感到迷茫、害怕、抗拒,而由於年齡所限,只會通過哭鬧這種單一渠道來宣洩。在成人看來,孩子的表現就像歇斯底裡的無理取鬧。在這一階段,父母應當無條件接受孩子的各種情緒,幫助和引導孩子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並教給孩子如何處理情緒。

面對孩子叛逆,許多父母或許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導方式,引導孩子成長,也有的父母與孩子分隔兩地,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所以也就不能及時引導孩子成長。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所有家長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如何對待孩子青春期叛逆?教你不打不罵;教出優秀的孩子
    現在最怕的就是接到老師的電話,準沒好事,孩子回家也不跟他溝通,一個人在房間裡,溝通很少,要麼一溝通就是開啟吵架模式,弄得現在親子關係也很緊張,我想這樣的現象大多數家庭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那我們該如何解決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呢?
  • 家長這3種行為,容易使孩子變得叛逆,孩子叛逆應該如何教育?
    通常孩子在一定時期都會表現出叛逆,性子倔強,不聽家長的話,有的則成為了熊孩子,到處搗亂,這成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大難題。家長下班回到家要是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很容易把這些情緒推向孩子,對孩子釋放自己的不滿。孩子如果平白無故地被父母這般對待,心理肯定會非常委屈,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叛逆內向。
  • 孩子叛逆怎麼辦,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青春期是青少年處於心理的過渡時期,其心理和生理會加速成熟,激素水平會很高,獨立性與自我的思想意識也會日益增強,他們標新立異,敢闖敢拼,反感父母把他們當作小孩子來看待,就像一隻羽翼未豐的小鳥急不可待的要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家長們要認真對待,及時進行正確有效地引導,孩子們才能少走彎路!
  • 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父母必須學習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看著孩子一點點成長進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令人頭疼的時刻。比如,有的媽媽向小7訴苦,說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孩子的叛逆問題。對於自己說的話,孩子好像越來越不耐煩,親子關係急轉直下,感覺非常苦惱。
  • 孩子叛逆時,父母正確的做法,堅持這三點教他做人
    孩子叛逆時,父母正確的做法,堅持這三點教他做人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沒有任何分辨是非的能力的,只能隨風搖擺,根本就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發展方向,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耐心的去進行引導,去呵護好孩子的成長才行。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還應該告訴自己的孩子如何去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千萬不要走不該走的路,要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要建立一個十分正確的是非觀才行。
  • 怎樣對待孩子的「叛逆」?13歲寶媽做法堪比「教科書」,值得學習
    那就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細微地關注孩子的成長,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在必要的時候能給孩子指引方向,理解和幫助孩子順利地渡過難關,可能很多父母都在經歷孩子的叛逆期,覺得孩子經常不聽話,很叛逆,於是很多父母經常在人前人後抱怨自己的孩子,這樣給孩子潑冷水,或者採取強制的手段去壓制,,對孩子的成長都沒有好處,作為父母,應該及時的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時候,也要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愛心
  • 睿智燈塔-孩子叛逆怎麼辦,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渴望擺脫父母的束縛,如果心中有了什麼想法,往往會和同齡人交談,但不會與自己的父母溝通;對父母的教育也不會選擇盲從,反而有選擇性地聽取,有些叛逆心理嚴重的孩子甚至會完全否定父母的言論。而他們的這種表現,在家長眼裡,認為孩子不再順從自己的要求,與以前乖乖聽話的形象相比,會有種受到權威挑戰的感覺,不免產生極大的失落感和挫敗感。
  • 叛逆期是人生的重要拐點,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決定了他今後的發展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說到叛逆,我們就會想到青春期,提及青春期,我們就會想到叛逆。叛逆幾乎是青春期的代名詞,每一個當父母的都深有體會,他們提及自己的孩子時,幾乎總是離不開「叛逆」兩字。在現實生活中,青春期的少年們與父母的爭鬥變得激烈起來,吵架更加頻繁,孩子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而父母也抱怨孩子不懂事,其實這都是正常的。父母們只有先正確認識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對症下藥,因勢利導,才能讓孩子健康發展。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鋒哥的觀點是: 1、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向成人發展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他更希望被當作成人而不是一個孩子來對待,他希望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希望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能減少管控,所以很自然的,會表現得不像小時候那麼乖、那麼聽話。
  • 叛逆與成長共存,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不同階段家長需分別對待
    在現實生活中,向劉星這樣隔三差五就搗蛋的孩子也十分常見,在父母眼中這大概就是一個「叛逆孩子」,而且是從小到大就這麼能折騰人。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雖然都是叛逆,但是對於不同時期的叛逆是有不同的管理方法。那麼家長們又是否知道孩子的叛逆期大概是在什麼時候,有幾個時期呢?
  • 孩子叛逆全是他們的錯嗎?父母應該怎樣與叛逆的孩子相處?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的話題。1.孩子的叛逆行為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說,促使和引發孩子叛逆的因素有很多,諸如父母對孩子的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同伴壓力;孩子對自身形象不佳的焦慮等等,都可以是促使和引發孩子叛逆行為的相關因素。
  • 叛逆的孩子這麼教,99%的父母都不知道
    無論誘發因素是什麼,孩子的逆反是有目的的,孩子以叛逆的方式做出反應是因為他不知道怎樣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當你在處理和孩子的關係時,牢記這一點非常重要。當你用暴力來對待叛逆的孩子時,其實你失去了掌控力,因為孩子會把自己接下來的一切錯誤行為都歸咎於你的暴力。記住一點,你並不孤獨。大量看起來很不錯的家庭都存在著叛逆的問題。平靜地面對叛逆的問題,堅持十天,就會發生改變。
  • 張智霖談14歲兒子太叛逆,孩子的「14歲現象」,父母要重視
    2、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變得叛逆 14歲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了極大的變化,孩子開始變得叛逆起來。父母要正確認識到這種變化,不要對孩子的變化一無所知,青春期的小孩往往會讓父母覺得像一座小火山,動不動就爆發了。
  • 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沒跟上孩子步伐的父母
    韓寒父母因此被請到學校。韓寒被要求道歉,韓寒不從,母親大怒,要他滾出去。他就拎著書包在地上打滾,一圈一圈滾了出去。此後,松江二中老師對韓寒都有點打怵。幾乎所有人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希望通過「修理」來扼殺叛逆的種子。
  • 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性教育?別讓你的保守害了孩子
    為什麼隨著孩子的年齡漸增?當他們問父母,關於性的話題時父母卻不會正面回答,一方面給予孩子嚴禁、教育、逃避,另一方面也開始擔心孩子,會不會被性給玷汙了?­­ 說實在的,當問及很多人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會迴避,因為覺得性是牽連著黃色、暴力、色情有關不雅名詞。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海英博士《情緒密碼》」家長如何對待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當自我意識開始成長時,個體對於外界的反抗意識變得強烈,父母就會看到孩子的叛逆行為。為了解答那些「認識自己」的問題,他們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而不像以往那樣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事情。所以,他們會儘可能多地在父母的建議和要求面前做出「拒絕接受」的姿態,或者以沉默代替表態。
  • 孩子叛逆怎麼辦?父母要信任和認同孩子,把握好溝通的話題和態度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父母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叛逆,無論父母說什麼,他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歪理」,振振有詞地進行反駁。面對父母的苦口婆心,甚至個別孩子到了「風吹不透、水潑不進」的狀況,直把父母氣得直呼無可奈何。
  • 孩子的「叛逆」「偏愛」跟父母的教育和溝通息息相關
    首先,可能父母平時對孩子管教得太嚴格。在他不該承受的年紀,承受不該承受的壓力。古人言,棍棒底下出孝子。如今的形勢你還用古人那一套?有時候就會變成,棍棒底下出逆子。在孩子眼中是會區分好和不好的,他知道誰對他好就偏向誰。孩子有什麼話也只會跟對他比較好的大人講,而經常拿棍棒教育的人,孩子會對你產生畏懼,自然和你交流就越來越少。有些比較「剛強」的孩子就會出現「叛逆」現象。
  •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孩子青春期叛逆?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導讀:作為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成長的人,如何教育孩子變成了這屆父母們最大的難題。曾經許多家庭的父母看著自家孩子小的時候聰明乖巧,覺得長大之後不會有什麼問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叛逆的表現。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12歲之後,就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的階段,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的話沒辦法像小時候那樣多了,能少說就少說一些,多給孩子一些自己成長的空間,在必要的時候再進行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