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孩子身上總是閃耀著奪目的光彩,也許他們並不是表現最優秀的那個,但一定是亮眼的一顆星星。有的孩子喜歡主動表現自己,這和他們骨子裡的自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自信的孩子總是喜歡表現自己,他們並不會顯得愛炫耀,而是發自內心的閃爍著自信的光彩,這類孩子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喜愛,怎樣的家庭更容易養出自信的孩子呢?家長來看這幾點。
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在陪著孩子嗎?這樣的認知是錯誤的,要知道,陪著孩子可不等同於陪伴孩子。家長雖然在家陪孩子的時間也不少,但捫心自問,可有用心陪伴?《少年說》這檔節目裡曾有孩子請求道,拜託他的父母放下手中的手機,多陪陪他吧。孩子低聲哭泣,臺下的父母和其他同學也忍不住落淚,其實這句話道出多少孩子的心聲。
父母不如認真回憶一下,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陪伴孩子了?生活的壓力迫使父母不得不努力工作,才能讓孩子有更好的條件去生活,這是以壓縮陪伴孩子的時間為代價。即使父母休息在家,他們也更希望能有片刻屬於自己的生活,更多時候,他們捧起手機,"陪伴孩子"。實則不過是父母孩子各玩各的,談何陪伴?
長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逐漸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這種負面的想法會讓孩子們認為自己不受父母疼愛。父母太少陪伴孩子,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因為沒有人及時給予孩子關注、鼓勵,導致孩子習慣孤獨,變得孤僻,逐漸形成自卑的心理,他們容易自暴自棄,對生活缺乏熱情。
因此,父母多給予孩子一些高質量的陪伴吧,當父母更用心的陪伴孩子,孩子能成長得更為樂觀、自信自強,他們有更多勇氣去面對困難。孩子成長只有一次,別錯過陪伴孩子的好時機。
常肯定孩子。
中國的傳統文化導致父母習慣用謙遜的態度去肯定孩子每一次取得的成績。即使孩子已經做得足夠好,父母仍然會說:"不要驕傲,繼續努力。"這並不意味著父母沒有因為孩子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但孩子會認為還沒達到父母的預期。在孩子犯錯時,不少父母說出近乎刻薄的話,大大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對孩子來說,自信心是需要培養的,若是父母處處打擊孩子,只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的心態,他們容易產生自卑感。試想,一個尚且還分不清是非對錯的孩子,長期受到父母言語上的打擊,怎能讓孩子產生自信?我一直認為,語言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事物之一,肯定的語言能增加孩子的信心;否定的言語也能摧毀孩子的自信。
讚賞,能讓孩子的眼中迸發出光彩;來自家長的肯定更能讓孩子堅定向前的信心。父母不吝嗇的讚賞孩子,就是培養孩子自信最好的肥料。每個孩子身上一定有著自己的閃光點,這需要他們的父母去發現、去放大。
自信,源於興趣中培養。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但世界上完美的人太少,不必苛求孩子。父母應該去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去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從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入手,鼓勵孩子做自己擅長的事,孩子得到越多肯定,就會越自信。長時間發展下去,孩子能在某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也是難以想像的。
對於孩子未來道路的選擇,家長也不必過多的幹涉,因材施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去做他們感興趣的事,只有興趣才能激發一個人的無限潛力,強迫孩子做家長以為好的事,未必就能達到預期的願景。父母要鼓勵支持孩子勇敢嘗試、發展興趣,在父母的支持下,孩子才能更自信的面對世界。
總結:人生之路本就艱難險阻,一路要面對的困境不少,很多人本能的選擇退縮,他們覺得自己做不到,這也是他們不自信的表現。而那些自信的孩子,他們越是面對困難,越是要堅定向前,這是因為他們身後有著來自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這也是他們最大的動力源泉。希望各位父母要為孩子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用愛與理解去灌溉它,等待它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