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1歲開始,家長就要培養娃這兩個好習慣,越晚越不容易養成

2020-11-14 爆炸母嬰課堂

最近媽媽群談到寶寶從1歲開始難帶的問題,群裡就好像炸了窩一樣:

小鄧媽媽分享說自己的寶寶剛開始學習說話,會通過咿、呀、嗚、哈的方式表達,慢慢地會幾十個詞,此時的他很可愛。可隨著寶寶語言能力的提高,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喋喋不休的話癆,尤其是自己耐心為零時,忍不住會對孩子發脾氣。

寶媽小王也有同樣的感受,雖然寶寶不是小話癆問題,但從1歲開始後變得十分黏人,每當我出門上班時都會哭鬧不止,想要用哭來獲取關注並試圖操作自己,真是快崩潰了。

還有很多媽媽反應,娃從1歲開始後就和「小魔王」一樣,總能惹得自己發火,如果沒忍住真的發火了事後又後悔……

為什麼寶寶從1歲後變得難帶?

其實,我也是從那時候過來的很理解父母的感受,孩子在1歲之前缺乏行為控制能力,也沒有太多的自我意識,這個階段幾乎能任由父母擺布,多數寶寶都會是個乖小孩。

但從孩子1歲後,隨著寶寶不斷成長,他的心智、肢體等各個方面發生質的飛躍,父母會遇到寶寶各個敏感期,如叛逆期、自我意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寶寶更容易「作妖」,讓父母頭疼、崩潰、不知所措。

著名法國兒童教育學家布雷澤認為,從寶寶1歲後到3歲之間是寶寶成長的黃金期。寶寶出現這些現象不是壞事,但父母要懂得培養他。如果你家的寶寶已經1歲了,父母要培養他這以下幾個好習慣,會省心很多,不然越晚越不容易養成。

1歲後,幫娃養成安全的好習慣:‍

90後的寶媽思想先進,平時會看些育兒方面的書籍,知道越早培養孩子安全意識越好,但最早也要在1歲之後。

1歲之前的寶寶更多的時間會花在睡覺喝奶等身體需求上,出門也多會坐在嬰兒推車裡或父母抱著,不知道安全方面的規矩。但到1歲之後,寶寶慢慢學會了坐、爬、站、走,對各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當你發現他總是把髒東西往嘴裡塞、經常磕碰到,這個時候就要幫他建立安全意識了。可以通過對他們說一些簡單易懂的詞語,如「 不要」、「不行」、「不好」、「不可以」,加強寶寶的理解提高安全意識。

或通過行為引導,如飯前飯後洗手、吃飯時坐在餐椅上、坐車坐在安全座椅上、過馬路要牽著父母的手等等,可避免病從口入、磕碰、交通事故等危險。

1歲後,幫娃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有些寶媽開始親子閱讀的時間比較早,從寶寶六七月齡會坐時開始給寶寶講故事,甚至有從在肚子裡就開始對寶寶說話和講故事的。

研究表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越早開始親子閱讀越有利於培養寶寶的閱讀興趣及閱讀習慣。

如果你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1歲後就要培養寶寶閱讀的好習慣,這個時期是他的語言交流期、手腳協調能力逐漸完善,寶媽們可以選擇故事線簡單的繪本、布書、紙板書,用愛和陪伴的方式讓寶寶愛上閱讀。

各位父母,你認為還有哪些習慣越早幫孩子養成越受益?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3歲前培養娃這幾方面好習慣,寶寶今後更好帶,對娃成長也有利
    有寶寶後,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觸,那就是家裡這個小祖宗真的是老天派來「收拾」自己的。養一個寶寶不僅費錢,夫妻倆的時間和精力基本也都花在他身上了,可即便如此,娃折騰起來,自己在去應對的時候還筋疲力盡,帶娃的過程那完全就是一部血淚史。其實,寶寶難帶不聽話,未必都是娃的錯。作為父母,有些錯正是因為父母自己不注意才釀成了。
  • 好習慣勝過100分,一二年級這7個習慣要先養成,娃將越學越好
    而要實現這樣的期待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決定其未來的學習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年齡越小,好習慣就越容易養成和鞏固。當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就會成為一種很自然的行為,而不需要孩子刻意去做或要藉助外部的監督力量來完成。
  •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受益一生,娃將來有出息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家也給制定一些規矩,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那麼將來也會很省心。作為家長,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成才的,因此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也為了減輕我們的教育負擔,必須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如果孩子沒有養成好習慣,那麼以後不僅是學習不好,而且進入社會,也可能沒有辦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 這6個好習慣,越早養成,對孩子以後的人生越有利
    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人的習慣大多都是在幼年時養成的,貫穿一生,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重視孩子哪些良好習慣的培養呢?1、自立自強的習慣父母愛子,當為之計深遠。
  • 寶寶累了自然就會睡?這就錯了!越疲勞越難入睡!
    在我們的一般認知裡,人累就要休息,寶寶累了自然就會入睡快、睡得沉,但是現實往往不如人願。我家貝兒就是這樣的一個娃,白天甜萌甜萌的她是個活潑惹人愛的寶寶,但是到了晚上就像變了一個娃,不僅入睡超級慢,睡前還喜歡鬧,眼看此刻和白天相差甚遠的娃,完全是既糟心又無力,偏偏歷盡艱辛哄睡後還不省心,睡不安穩總愛動來動去,真叫人不知如何是好?
  • 有這些習慣的寶寶,可能會越長越醜!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對此,媽媽覺得可能是孩子長大了,相貌長開了,也就跟小時候不太一樣。可是有一次,媽媽在朋友圈曬娃,有位朋友在評論區留言道:&34;婷婷媽媽看到朋友這樣說自家閨女,心裡是不怎麼高興的,但還是對這句話上心了。經過一番了解後才知道,原來自家孩子顏值下降是因為用嘴呼吸,要是不改正,以後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 臺灣虎媽兩個孩子全上名校,教育心得:培養好習慣從小學開始
    1、從小開始,小學低年級培養學習好習慣 孩子剛入小學的這一段時間,正是建立讀書習慣和觀念的黃金期到了四年級,尤其是女孩子,伴隨著一些青春期發育帶來的生理變化,自主意識就變強了(男孩子通常會慢一點,開始的時間約在初中一年級)。 這段話和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的話有異曲同工之處,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 哈佛研究: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對娃成長助力越大,父母別瞎收拾
    個地方越亂,對娃成長助力越大,父母別瞎收拾第一個地方:孩子的桌面亂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喜歡把自己的桌面弄得很亂的話,家長們一定不要幫孩子收拾。作為家長,建議從小要養成孩子別的習慣和愛好!閱讀、聽故事要代替電視機、打遊戲!閱讀的習慣也要從小培養,孩子2歲起就要看繪本,從繪本中學習行為。父母可別小看繪本的力量!抓住孩子2-8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段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可以說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
  • 寶寶不愛刷牙,怎麼辦?這樣培養,讓寶寶越刷越上癮
    好比,朋友小連最近對孩子不愛刷牙這件事情特別苦惱。她家寶貝三歲多,上幼兒園,是一個活潑、可愛、聰明、特別討人喜歡的女孩,長得很水靈,叫瑩瑩。當然有,從寶寶1歲我就開始有意識無意識的幫他擦牙,以為這樣就能培養他保護牙齒的習慣。開始買紗布幫他擦,剛開始好玩配合一下,幾次後嘴巴都不開。等孩子大一點,買幼兒牙刷給他玩,培養興趣,偶爾幫他刷兩下,如果他不願意,我也不會強迫他。反正還小,不刷也沒關係。
  • 清華校長直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3個舉止,家長偷著樂
    清華校長直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3個舉止,家長偷著樂很多家長知道跟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是特別重要的,也是有益於孩子成長的,但是苦於不知道該跟孩子談些什麼,清華校長曾經公開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個特徵,家長偷著樂吧。
  • 哈佛大學研究: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娃長大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世界很陌生,他們有豐富的想像力,不受世界規則的約束,從不遵守規則,不墨守成規。如果你家孩子有這種表現應該高興才對,特別是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就越聰明。桌面亂如果監督孩子做作業是件傷腦筋的事,看孩子的桌子亂七八糟簡直是痛苦。總忍不住大喊,把書桌弄這麼亂還怎麼做作業,連東西都會找不到。
  • 如何培養寶寶收納整理好習慣?看以下這幾點
    自從有了孩子,尤其是寶寶學會走路以後,家裡經常一團糟,瞬間感覺自己收拾東西的速度還趕不上熊孩子破壞的速度,那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整理收納東西的好習慣呢?家長首先培養寶寶的收納整理的意識,然後再培養寶寶收納的好習慣。
  • 孩子這兩個時間睡得越香,家長就越要叫醒,不利於他生長發育
    家長覺得孩子多睡也沒壞處,於是也不阻止,一旦養成習慣那傷害可就大了。因為吃完飯後躺床上睡覺沒有了時間約束,孩子可能一睡就是一上午,越睡腦子越昏沉、精神越差。吃完早飯,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在家做遊戲或者帶他出門玩耍,避免他爬回床上睡回籠覺。
  • 好習慣從小養,越大越不容改,不想孩子被人詆毀立即執行
    最好在一歲內就把孩子的一些固定的習慣養成。避免孩子越大越難改。或者利用孩子喜歡的玩具讓孩子知道,現在不碰它,但很快就會得到更多的玩具等等。使用這樣的方法,訓練孩子延遲滿足自己欲望的能力,這是一個孩子以後形成自律,能收穫更多的最好教育。
  • 家長要注意:寶寶的這4個壞習慣,會使寶寶越長越醜!趕快改掉
    小寶寶的健康對於家長們來說可是頭等大事,都想讓自己寶寶長得健健康康、漂漂亮亮地。但其實,細心的家長們可能會發現,寶寶會存在很多壞習慣。而這些壞習慣,不及時糾正,會對寶寶的顏值有所影響。這4點是尤為常見的:1、習慣性睡覺含著奶瓶大多數寶寶都有睡前喝奶的習慣,甚至喝完含著奶嘴就睡覺了。這樣的習慣容易造成門牙齲齒,即「奶瓶齲」;另外,如果含奶瓶時間過長,口腔肌肉沒有得到良好的鍛鍊。以後對寶寶說話也有影響。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寶寶從出生起,就會對這個未知的世界進行積極地探索,父母應該在孩子這個過程當中,從小對寶寶進行教育。三歲前讓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寶寶將來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感到更加容易。實際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在三歲前就有了一些簡單的習慣,並且他們養成一種習慣也非常快。
  • 寶寶出生1個月內,這4個證要趕緊辦好,拖的越晚越麻煩
    因為過了辦理出生證的時間,所以香香要帶著寶寶去做親子鑑定,抽血又化驗的,不僅大人累,孩子也跟著一起受罪。其實寶寶出生以後,這些證件都要及時辦理,拖得越晚越麻煩,所以各位家長在寶寶出生後,別只顧著開心,及時辦理證件也很重要。
  • 寶寶吃「大人飯」越晚越好?關乎孩子身體健康,別再盲目跟風
    那麼,寶寶吃大人飯是越早越好還是越晚越好呢?有人說"寶寶越晚吃'大人飯'越好",但事實並非如此,不管是過早還是過晚食用大人飯,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樣做才正確有的家長說,寶寶一歲後就可以嘗試吃大人飯菜了,但這個年齡並不是絕對的。世衛組織提醒,寶寶1歲前要嚴格控制食鹽的攝入,不能吃"大人飯"。
  • 1歲寶寶越吃越瘦,兒科醫生:4種輔食不能碰,坑娃,家長別大意
    寶寶6個月之前,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但是6個月之後,母乳中的營養成分跟不上寶寶的發育需求了,就得在母乳基礎上添加輔食。但是很多新手寶媽,在給娃吃添加輔食時總是手忙腳亂,不知道加什麼好,什麼輔食孩子能消化,什麼有營養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利。
  • 生在9月的娃上學不吃虧,生在這倆月份才不划算,男孩更明顯
    裡裡外外上下打點,好不容易把娃送進去,孩子卻跟不上學習進度,成績不好,一開始就是班上的「差生」,自信心也備受打擊,後面的學習也很難有起色。,年齡越小,越能看出來:舉個例子,小月齡的寶寶,6個月的寶寶會的技能,5個月的寶寶基本不會,剛滿1歲的寶寶與1歲半的寶寶比起來,相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