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寶媽都有個經歷,就是:還在懷孕的時候,朋友說生了就解放啦;等生了以後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又有朋友說,上了幼兒園就輕鬆了;再等到上了幼兒園,才發現原來這個坑依然存在,還是繼續前行在辛苦的道路上。所以到底什麼時候最累呢?就沒有不累的時候啊,尤其是三歲以前。
每個階段都有「關卡」,一個一個慢慢通關,在育兒道路上初始的三年中,有過了關的,有沒過去的還在努力中的。
1歲前
吃喝拉撒睡是主要關注點,吃母乳,加輔食,換奶粉,防過敏,餵夜奶……
養過娃的一定做過一件事,就是娃拉完便便後,仔細觀察便便的成色,以判斷寶寶現在的身體狀況吧。。。
而最讓我們身邊媽媽們崩潰的頭一年就是餵夜奶,從以前一覺天亮,到夜裡起來3、4回給娃餵奶,這需要多大毅力才能堅持天天如此。
1歲~1歲半
寶寶會獨立行走了: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我們可沒少彎腰扶著他,牽著他的小手慢慢走。
1歲半~2歲
喜歡冒險的探險家:這個階段的寶寶特別喜歡冒險,可能會愛上高速搖擺的蕩鞦韆和溜滑梯所帶來的加速度***,整天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帶一天孩子比上班還累!(朋友曾經戲稱:有娃以後上班就是休息啊)
2歲~2歲半
喜歡問「為什麼」的年紀:開始對生活產生一連串的「為什麼?」話也多起來,我們就天天耐著性子與寶寶溝通。
而且,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意識,展現了任性與耍脾氣的個性,已經不再是我們說什麼都是的樣子了,寶寶開始出現拗脾氣,出外遊玩的時候,經常會表現出要抱抱不肯走路的態度。
2歲半~3歲
充滿自主性的小大人:想要參與家事,極力地想要表現自己是家中重要的一份子。
而此時期的寶寶特別難纏,因為他的大腦已經慢慢有了自主性,懂得如何表達「要或不要」,每天都要和寶寶鬥智鬥勇。對於和大人間的互動有了更明確的模式,正式的進入了所謂「小大人」的階段。
我們把這種累分成了兩類:身體累和心累
身體累:孩子每天的吃喝拉撒,吃什麼,喝什麼,都需要我們去準備,還要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孩子病了,我們著急,帶著孩子不斷的往醫院跑,就為了孩子能快點康復;孩子要學走路了,因為在網上看到了學步車、學步帶等的危害,於是每天自己拉著孩子蹣跚學步,每天腰酸背痛。
孩子學會走路了,擔心孩子絆倒,時刻跟在孩子的身後,不敢一秒分神;孩子上幼兒園了,每天早起為孩子準備早餐,中間時刻牽掛孩子,向老師打聽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可以說,孩子從小到大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時時關注著。
心累:孩子終於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也慢慢變得叛逆了,我們說往東,孩子偏要往西;我們說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碰,可孩子的做法總能讓我們提心弔膽,心驚肉戰。
孩子慢慢變得不那麼乖了,於是我們一會兒向這個媽媽請教,一會兒翻翻各種專家寫的各種育兒書籍,想從別人身上、從專家的書上得到讓孩子聽話的辦法。可是,孩子還是按照自己的成長方式成長著,還是不聽話,仍然愛哭鬧,於是我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哭得歡,我們自己也很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34;,讓我們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