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清華的媽媽的教育法,讓人驚豔:2-9歲孩子的家長,不妨看看

2020-12-17 全職寶媽曉曉

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這不僅僅是每一個老師非常關心的話題,做父母的同樣關心。

尤其孩子出生的頭幾年,可以說更是決定了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過什麼生活的人,所以家長更是整日不敢鬆懈。

那麼一位來自清華的媽媽,她的教育方法,就很讓人經驗,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2-9歲,不妨看看。

2-3歲

孩子2歲左右,正是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中,喜歡和家長唱反調,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不」。

孫紅雷在5月20號發微博訴苦說,「我的女兒不到2.5歲,對我百般折磨。」,其實還有朱丹,在女兒小小丹2歲的時候,也發微博說:小小丹從睜開眼開始,就把各種「不」掛在嘴邊……不要起床、不要nainai,不要刷牙、不要水水。

同時,孩子在這個階段也要面臨中一個重大改變,就是要進入幼兒園了!但是如果孩子一直是這樣的性格,那麼在進入到幼兒園中是很難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所以家長一定要通過一些手段去幫助孩子修正他的行為。

愛和規則並存

很多無關痛癢的小事,家長沒必要較真,可以向孩子妥協,但是涉及到原則性的事情,家長就一定要溫柔且堅定的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孩子才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觸犯原則。

家長做到愛與規則並存,孩子才能夠成長成為更好的人。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交流

因為2歲左右的孩子邏輯思維還不是很好,要能夠大人的口吻和孩子交流,孩子未必能聽得懂。

那麼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儘可能的用孩子的思維,像是改換故事書或者動畫片裡的語言,孩子會更加容易接受。

比如說馬上要吃飯了,孩子卻還是在玩遊戲,不肯動。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說,再不吃飯,晚上就沒有了孩子未必肯動。

推薦繪本《0-3歲繪本啟蒙早教故事書》整套繪本一共30冊,每冊都是用小豬,小熊,大森林等小孩子喜歡的主題來描繪,每冊一個主題,通過大聲回應、對不起、排好隊、謝謝等繪本教會孩子克服情緒障礙,養成好習慣。

3-6歲

3~6歲,通常被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塑造的最重要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

等到孩子6歲以後,水泥慢慢凝固,孩子的性格也就穩固下來了,再想改變就很難了。

而且如果沒有培養孩子好性格的話,孩子在和幼兒園的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就會不知道該如何和小朋友相處,不知道如何和小朋友溝通,那麼孩子很容易邊緣化,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所以在這個階段,除了孩子的早教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家長也不應該忽視,這樣孩子才能擁有高情商。

鼓勵孩子表達情感小孩子正是情緒問題最多的時候,很容易因為一件小事就感覺傷心、憤怒。孩子如果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很容易性格就會走極端。所以引導,並且鼓勵孩子多表達,無論是「我現在很難過」、還是「我很生氣」,只有學會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才更容易促進問題的解決。

肯定他們的情緒如果孩子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家長反過來卻說,「這有什麼值得生氣的」、「這點小事哭什麼」,反而會讓孩子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中提到:恐懼等負面情緒不被理解和不被共情的做法,叫做「負強化」,只會讓孩子消極感更強。

推薦《0-6歲幼兒情商與性格培養》通過10冊小故事來讓孩子更自信、有愛心、懂禮儀、更樂觀、樂於助人、體貼父母、勇於認錯、敢表達、可以控制情緒、戰勝恐懼、懂尊重、更自立……等等,培養孩子高情商,好性格。

6-9歲此時的孩子已經進入到了小學階段,那麼學習這件事情就成為孩子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孩子,更是對上課模式,作業強度等都多有不適應。尤其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如果讓孩子養成了懶散、隨意的學習態度,對之後的學習會很不利。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如果孩子一開始就對學習這事情抱有一個不端正的態度,那麼學習的過程也會比別人多走很多彎路,效率低很多。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在上學初始就樹立的學習態度,會嚴重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乃至生活。一個學習態度端正的人,往往學什麼都能學的比別人快、比別人好,比別人牢。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會合理安排時間、上課認真聽講、能夠獨立閱讀思考、能夠排解內心壓力……孩子學習有效率,複習目標更精確,學習壓力也不大,那麼在這樣一個氛圍中學習,孩子也會覺得學習其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清華媽媽的教育法:處於3-6歲的孩子,父母幫助孩子養成3個習慣
    清華媽媽的教育法:處於3-6歲的孩子,父母幫助孩子養成3個習慣每一位家長教育孩子,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習慣伴隨著成長的,並且能夠有一個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成一個好習慣。」大多數的時候,成就一個孩子的命運就是看一個習慣怎麼決定的。
  • 為讓父母滿足要求,孩子倒地撒潑咋辦?試試「ACT」教育法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現在很多家長都會面對孩子不懂事,隨時隨地撒潑的情形,遇到這些情形時,大部分家長總是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辦。在這種情形發生完也只是感到頭疼,並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來制止孩子再一次發生這樣的情況。
  • 3-15歲孩子該如何教育,清華媽媽的親身經驗,家長容易忽略的細節
    家長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為人父母的,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初做家長的父母在教育理念上可能會與上一輩人發生衝突,造成學習的壞境受到影響;同時,他們也會把自己從前沒有達到的成績強加到孩子身上。但是時間不等人啊,家長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那麼,就一定要在3-15歲這個時間段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將對孩子的未來有著不可估摸的益處。
  • 孩子為什麼總是重複犯錯?清華媽媽直言:5歲前,不妨常做3件事
    從孩子正式進入一年級過後,就成為很多家長最為頭疼的時期,因為不僅要操心孩子的日常生活,還要兼顧孩子的輔導學習。作為家長,在缺乏系統的教育方法以及教學方式的前提下,要想能夠高效率地利用時間,來為孩子的成長做出適當的引導,尤其在學習成績上做出自己的努力,除了要用心外,更重要的是要用方法。很多家長總是納悶,為什麼同樣一個知識點、同一個題目,在講了很多遍之後,孩子還是重複犯錯?
  • 分享一位來自清華的母親的教育方法:0~6歲孩子的家長,推薦看看
    做事情三心二意,就是因為家長從小沒有規範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所以長大之後,和同齡小朋友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明顯。所以教育孩子各個方面的好習慣,一定要趁早。下面就來分享一位清華媽媽的教育方式,如果你家孩子正處於3~6歲,那麼千萬不要錯過。
  • 家長課堂:怎樣教育9歲的孩子?
    8周歲的兒子放學回家顧不上脫外套就開始玩手機遊戲,媽媽說「你把外套脫下來再玩,行嗎?」小宇當沒聽到,繼續奮戰遊戲中。媽媽又說了一遍,結果小宇還是沒有反應。媽媽說第三遍的是猴子,小宇終於忍不住發火了「你好囉嗦,能不能少說兩句,煩死了」。
  • 如何培養3-6歲孩子的好習慣?來看看這位清華媽媽的小妙招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成長,也渴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所以很多父母很早就為孩子制定了培養計劃,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到孩子。其實要想讓孩子變成一位優秀的人不僅僅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應該是讓孩子得到全方面的發展。那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 清華校長:多和孩子說這9句話,將來孩子定有大出息
    清華校長:多和孩子說這9句話,將來孩子定有大出息!,他們對外界和自身的認知,主要來自於父母的隻言片語。9句話,這些話都是會讓孩子變優秀的,希望各位家長看完之後,能夠經常對孩子說這些話,多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知道自己很棒,也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相信他,當他每天都得到這樣的暗示,自然而然會更努力,慢慢地就真的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教育法:給孩子愛和自由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應該有一種新的發展方向,那就是釋放人的潛能。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教育呢?我的回答是在人出生起就要進行這樣的教育,因為人一出生就具有無限潛能。」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謂的「兒童敏感期」。而家長就要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做好協助啟發開導,需要和普通幼兒園傳統的教育方式有所區別。適當時候拋出一個問題,只給與協助與引導,讓他們自己去開動腦筋,由此挖掘潛力。
  • 15歲少年考入上海交大 家長創炒菜式教育法/圖
    謝佩初的父母對記者道出了他們教育孩子的秘訣——決不搪塞孩子的任何問題。     我們在採訪中發現,謝佩初的言談中常會蹦出幾個專業術語或幾句辯證理論,他說這是受父母影響。     謝佩初說,爸爸是工程力學研究生,媽媽是哲學系研究生,也許自己的文理科天分來自於父母的遺傳。     不過儘管如此,孩子提出的問題也並非全部落在父母的知識範圍內。
  • 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15歲,要看看
    導讀: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15歲,要看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15歲,要看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妨看看《詩經》,詞美意更佳,驚豔眾人超簡單!
    不妨看看《詩經》,詞美意更佳,驚豔眾人超簡單!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家裡準備生二胎的家庭也是越來越多,而孩子的出生除了帶來的一系列的養育問題外,最為首當其衝的一個特別的問題應該就是「取名」這件大事了。每個人的名字就像是一個人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代號,多年之後,人會逝去,但是名字卻會永遠的留存,那是一個人在這世界上走過的最終的痕跡。
  • 1-9歲,孩子從與媽媽糾纏不清到不想見到媽媽,你會失落嗎?
    到固執不願改變的2歲,再跟屁蟲3歲,以及糾纏、膩歪、戀愛般的4-8歲,最後到讓媽媽失落的9歲。這時,你不妨用明確的態度告訴他;跟2歲的孩子說模稜兩可的話或者同他「打商量」,他會無所適從。因為孩子想要打敗比自己厲害的人,媽媽就是第一個他想到的「厲害的人」,所以,他首先要徵服的就是媽媽。
  • 逆反期7~9歲的孩子(2)
    逆反期是7~9歲是孩子的準大人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同於嬰幼兒時期的寶貝,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成人是一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你說不願意讓家長拉手,不讓父母叫自己寶貝,或者是小明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大人說東他偏往西.
  • 「貓媽媽」的教育法 大津秀女/文
    曉擎上幼兒園以後,媽媽做兼職顧問,每天都會接送孩子和親手做晚飯。小學開始,媽媽正式回歸職場,繁忙比肩爸爸。曉擎開始自己上下學,收拾自己的房間,洗自己的內衣襪。他表現的一直非常好,以至於媽媽缺席了好幾次家長會,媽媽會說:「沒什麼事兒我就不用去了,小孩子才需要老師請家長,你可以的。」
  • 清華北大太難考?和父母有很大關係,來看看你的孩子有多大機率
    但話說回來,大家都知道,清華北大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之一,想進去的人可謂是"能繞地球兩三圈",甚至還有人戲稱:"你覺得中彩票500萬和考進清華北大哪個更實際?"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無意之間體現了這兩所學校的難度有多大。但是!先別著急喪氣,想敲開清華北大的門真的有這麼難嗎?或者說你的孩子到底有多少機率能考進呢?
  • 「3歲孩子一年認識2000字」,媽媽的4個智慧教育法是成功關鍵
    這位媽媽表示:在孩子的幼兒時期,也就是3歲左右,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教孩子認字了。所以她便在孩子3歲的時候,總結了4個教育方法,並且運用到孩子的身上,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讓孩子成功在一年的時間裡面認識了2000個字。
  • 1-18歲身高標準表,你家孩子達標了嗎?家長不妨對照看看
    1-18歲身高標準表,你家孩子達標了嗎?家長不妨對照看看。對於孩子的大致身高標準,家長可以按照"1-18歲身高標準表"來查看,如果孩子在對應年齡的中位數附近,那麼孩子的身高算是達標,如果孩子與標準差得多,那麼父母需要注意孩子的身高問題。
  • 孩子不主動學習?「飢餓教育法」讓孩子愛上學習,比「逼」好用
    爸爸媽媽對此很無奈,難道女兒的學習真的沒救了嗎?「飢餓教育法」在學習上上演「欲擒故縱」,點燃孩子的學習欲望三十六計中有一招叫做「欲擒故縱」,意思是說想捉住敵人,先故意放開他,等敵人放鬆警惕時,再一舉拿下。同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如果逼得太緊,孩子反而會產生逃避的心理。如果家長反其道而行,使用「飢餓教育法」,往往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深度解析「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一個這樣的環境並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而不是把自己認為對的、正確的東西強加給孩子。這就「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的核心思想,學術界稱其為「「自由教育思想」。(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讓我們要善於觀察,在孩子可以通過自己努力完成任務的時候千萬不要幫忙,不要成為孩子成長的「障礙物」。因為幫他是在剝奪他主動學習的機會,剝奪他通過學習找到規律後建立自信的機會。每個人的技能和自信,都是通過一次次的練習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