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芭莘那委員:建議設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播專項資金

2020-12-17 澎湃新聞

茸芭莘那委員:建議設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播專項資金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程婷 高級記者 王俊

2020-05-25 14:03 來源:澎湃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  人民政協網  圖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處獲悉,今年她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加強人口較少民族傳統文化搶救性保護與宣傳力度,提升國際能見度的提案」。她建議,搭建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國際傳播平臺,設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播專項資金。

「今年2月12日,在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海南援鄂護士薛梅麗帶著數十名患者隨著一曲《囑姑九點半》跳起廣場舞,歡快的儋州調聲響徹方艙,感染了很多人。」茸芭莘那說,這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力量。

茸芭莘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作為一名來自普米族的委員,她近年來持續關注著人口較少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問題,今年的提案依然與此相關。

茸芭莘那介紹,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和記憶主要是通過口耳相傳、口傳心授等方式代代傳承。2018年以來,她同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團隊一起策劃了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該項工作主要圍繞28個人口較少民族開展,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通過田野工作篩選和確認採錄對象,以錄音錄像的方式把他們的作品記錄下來。2019年,雲南省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正式立項,將覆蓋雲南八個人口較少民族。

「與此同時,我們正在積極推進與新疆維、內蒙古、甘肅等省區的合作,計劃開展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以及裕固族等人口較少民族的口頭傳統典藏工作。」茸芭莘那說,在此過程中她收穫很大但也發現了不少困難和問題,如文化傳播能力弱、流失速度快、產業基礎薄,這讓她感到很憂慮。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既是少數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在旅遊開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獨一無二、不可替代,而且一旦失傳,不可再生。」為此,茸芭莘那建議,加緊做好人口較少民族的口頭典藏工作,提升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把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少數民族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

具體來說,她希望能加大口頭傳統典藏與文藝創作力度,形成集「典藏—保存—服務—演出—推廣」於一體的完整的工作流程和體系;搭建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國際傳播平臺,全力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

同時,她還建議設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播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大搶救保護經費支持的力度,使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播有穩定的資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全國兩會,提案,民族文化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茸芭莘那委員:建議加強人口較少民族傳統文化 搶救性保護與宣傳...
    未來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郝祥平)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在連線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來自普米族的全國政協委員,今年的提案將持續關注人口較少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問題。  茸芭莘那說,口頭傳統是認識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的鑰匙,建議加大口頭傳統典藏與文藝創作力度,搭建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國際傳播平臺,設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播專項資金,拓寬向國際社會展現人口較少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播渠道。
  • 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加緊保護人口較少民族的口頭傳統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7日電(人民政協報記者 林儀)今年全國兩會,來自少數民族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繼續為保護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發聲   「加緊保護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是保持文化多樣性、促進文化生態平衡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是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必然要求。」茸芭莘那說道。
  • 【履職路上追夢人】茸芭莘那:保護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
    3月6日新聞聯播中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在會議上發言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茸芭莘那,一直關注和支持保護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與文化向心力。這次來北京參加兩會,她帶來了關於加大人口較少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播力度提升民族自信心與文化向心力的提案。  口頭傳統是研究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的樞紐,是展示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的窗口。
  • 茸芭莘那:與時間賽跑 讓口耳相傳的少數民族文化留根
    茸芭莘那,這位來自普米族的全國政協委員用一件件提案踐行委員履職承諾,為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傳承保護代言。《中國同心圓》欄目第8期,專訪全國政協委員、普米族歌唱家茸芭莘那,很多少數民族的神秘故事隨畫面展開。「在我委員履職的過程中跟其他少數民族委員交流,發現不僅僅是普米族存在文化保護傳承中出現斷代和消亡,其他兄弟民族也面臨這樣的問題」。茸芭莘那擔憂說:「少數民族一個老人的離去,等於是一個民族文化博物館的消失,普米族全國4萬多人口,其他少數民族還有不足幾千人的,像他們高齡傳承人數都數得過來,就那麼幾位民族老人還能掌握自己的民族文化,如果老人去世了,就意味著他們民族的文化也消亡了」。
  • 茸芭莘那:理想是家
    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始終為民族文化尤其是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奔走呼籲。不同的身份,卻有著相同的責任。茸芭莘那接受採訪是在今年政協全會閉幕的第二天,素顏的她黑眼圈雖重卻精神飽滿。2018年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次開設的「委員通道」上,茸芭莘那在為保護人口較少民族的傳統文化呼籲的同時,演唱了一首普米族古歌,歌頌偉大的新時代。……能在這些重要的場合出現,在茸芭莘那看來,得益於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委員,茸芭莘那這幾年的提案都是圍繞推動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展開的。
  • 茸芭莘那:文化之脈 青年當傳承
    普米族,主要分布在雲南怒江和麗江等地區,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普米族有4萬人口。茸芭莘那的外公是掌握普米族文化的傑出代表。   作為中國少數民族的代表,站在世界舞臺,茸芭莘那回首來時的路,除了驕傲,更多是一種由心而發的濃烈共鳴,「我是在民族文化的滋養中成長的,離家越遠,走的地方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與偉大。」
  • 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工作正在進行
    並根據需要組建了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由學術委員會、民族諮詢委員會和藝術委員會組成。     2018年10月10日,雲南省文化廳會議室裡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座談會,來自人口較少民族典藏計劃工作組的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們、民族諮詢委員會總召集人茸芭莘那、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的成員、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非遺中心、蘭坪縣、寧蒗縣非遺中心的相關領導以及普米文化研究學會和普米族學者等參加了此次會議,這次座談會的召開預示著普米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工作進入第二階段。
  • 助力文化傳承 雲南省持續推進「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
    「雲南省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典藏計劃」是一項由國家圖書館、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組織推進的記錄典藏工作。該計劃是對以民族語言和方言為載體,以各種民俗節慶活動為應用場合,以各種藝術形式為表現形態的口頭傳統進行系統性地記錄與典藏的工作,其目的是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歷史文化進行保存,對民族的記憶進行傳承。
  • 建言三句不離文化!山裡來的政協委員改不了這個本能
    從一名展示自我風採的歌手,到一名擔當責任的少數民族全國政協委員,茸芭莘那在轉換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過程中始終專注一件事情——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尤其是人口較少民族的傳統文化。「許多人口較少民族和普米族一樣,只有語言而沒有本民族文字,民族的文化和記憶主要靠口耳相傳、口傳心授的方式代代傳承下來,隨著原本掌握本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人的高齡化,一些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正在面臨消亡,所以保護人口較少民族傳統文化顯得更為緊迫。」
  • 茸芭莘那用歌聲呼喚地球是一個和平的村莊
    全國政協委員、央視星光大道2006年年度總冠軍茸芭莘那一曲深情的《陽光下的祝願》呼喚和平,呼喚世界安寧,讓寧靜的天空飛過和平鴿的身影,讓世界鑄劍為犁,讓和平的歌聲飛遍天涯海角!演唱 茸芭莘那茸芭莘那,普米族歌唱家、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專委會委員、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 怒江旅遊形象大使。被業內專家稱為「民族唱法的一枝奇葩」。
  • 代表委員通道 人民"秀場"為家鄉代言給新時代打call
    而作為少數民族中的一員,如何傳承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人的責任更是使命,也是一生的追求。劉蕾表示在民族文化傳承上遇到過很多困難。因為赫哲族這個民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而且語言只掌握在一部分年齡較大的老人手中。
  • 傳承、保護、記錄雲南特色民族文化 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
    推介會現場12月26日,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雲上之光"重要項目成果推介會在昆明東方書店舉行。推介會現場推薦了包括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音像製品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民族文字出版資金資助項目、雲南省民族文化「百項精品」工程等項目的成果。
  • 雲南:人口較少民族與「直過民族」聚居區將實行14年免費教育...
    新華社昆明12月24日電(記者 龐明廣)雲南省政府近日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提出,將逐步在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聚居區實行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的14年免費教育。據了解,雲南省內的獨龍、德昂、基諾、怒、布朗、景頗、傈僳、拉祜、佤9個民族既屬於人口較少民族,也是從原始社會末期或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此外,普米族和阿昌族也屬於人口較少民族。由於歷史、社會及地理條件等多重原因,人口較少民族與「直過民族」群眾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
  • 雲南省德宏州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
  • 投入民族類專項資金7.5億餘元支持民族地區發展 2020年四川民族...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實習生 肖雯推進四川三州地區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地區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統籌民族地區開發資金1億元重點打造10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2020年,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開展了哪些工作?2021年又有哪些計劃?
  • 北京海澱區公布獲得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名單
    網易科技訊 12月20日消息,今年是北京市海澱區設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的第一年,包括漢王科技的基於TD的電子紙移動數字閱讀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和聯眾公司的聯眾世界棋牌轉播中心等79個項目獲得專項資金支持。
  • 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少數民族政協委員在行動
    然而受經濟全球化、強勢消費文化、跨區域交往和人口流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特別是一些人口較少、無文字的語言正面臨著衰微、甚至消亡的困境。這也是來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多名少數民族政協委員所共同關心的一個問題。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全國政協委員格桑卓嘎(女)說:「我本人是珞巴族,生活在一個民族鄉,當地的語言比較複雜,漢語和藏語都摻雜在一起。
  • 戴立益委員:建議設立「世界中文日」,提升中文國際影響力
    澎湃新聞從民進中央獲悉,今年大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提交了《關於設立「世界中文日」的提案》。他在提案中表示,設立「世界中文日」可以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建議把「聯合國中文日」(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穀雨」,首個「聯合國中文日」為4月20日)作為「世界中文日」。
  •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注重民族文化傳播
    另外,學院注重民族文化傳播教學,《民族文化傳播》是學院基礎選修課,《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是全校通識必修課,《民族文化傳播研究》是研究生必修課。為保證教學質量,學院還實行導師制。大學二年級專業分流後,各學科的教師每人帶10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並開展創新項目研究。  教學之外,學院鼓勵教師加強科研。
  • 安吉縣設立鄉村振興專項資金
    昨天,安吉縣舉行鄉村振興專項資金設立暨鄉村振興主辦銀行授牌儀式。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趙德清,副縣長楊紹軍參加。  趙德清為安吉農村商業銀行授牌。他指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滅經濟薄弱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村級組織建設的物質基礎、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的經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