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網上有段新聞,一個爸爸把不寫作業的孩子直接丟到了火車站,還發給他一個碗,讓他沿街乞討,轉身就走了。最後還是警察出馬,把孩子送到派出所,讓媽媽接回了家。評論區的留言倒是high翻了天,好多人贊同這是一個好主意,認為爸爸做了一件自己很想做但沒敢做的事情,甚至還有人建議警方在火車站劃出一個管轄區域,專門留給上海的父母做規矩用。一陣嘻哈輕鬆過後,我卻感受到了陪讀父母們背後深深的無力感。那麼今天,作為10後新生代的父母,又該如何面對陪讀帶來的種種難題呢。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雙方的心理建設,去贏得孩子的心!在這場陪讀大戰中,如果父母是將軍,孩子就是手上的兵,能不能打勝仗,最關鍵的是將軍能不能得到士兵的信服和尊敬。
首先,父母擺正心態,學會調整期望值。
當女兒還沒進入小學的時候,我也和很多家長一樣,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優秀,每天母慈子孝,快樂無比,同時各種興趣班英語班也是上的不亦樂乎。我甚至一度認為孩子繼承了爸媽的優秀基因,一定可以輕鬆拿下語數外,笑傲江湖。但在入學的前兩年連受暴擊之後,逐漸改變了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到了三年級,我突然頓悟,終於接受了女兒悟性差的事實,尤其是數學,就是腦速不夠,轉不了彎。怎麼辦?
從假想的雲端跌落谷底之後,我開始調整期望值,改變自己的節奏。各種課外班該停的停,該斷的斷,集中一切精力對付課內。以前我領著她跑,現在的我跟著她跑,她快我就快,她慢我就慢。看她快要跌倒的時候扶她一把,在她走得順暢的時候加個油鼓個掌。期望值一降低,感覺心情也順暢了很多,以前看到她不會題目,急得抓耳撓腮恨不得替她做,現在居然可以心平靜氣的講一個小時,畫圖、擺實物,一個點一個點的摳。偶爾氣到不行,就找個房間躲起來冷靜一下,深呼吸,平復情緒後還能乖乖回來繼續講。或者與隊友輪番上陣,一方陣亡,另一方接上。
就這樣跌跌拌拌地前行,最弱的數學居然也能從及格的邊緣慢慢往上爬,甚至有幾次還拿到了優秀的成績。
總之,先擺正自己的心態,接受孩子的弱項,這條陪讀之路才能走得穩,走得順。
其次,家庭是舒緩壓力的養身館,而不是製造壓力的工廠。
我覺得,大多數孩子都是抗壓能力很差的人。從幼兒園嘻嘻哈哈的生活,一下子跳躍到要用考分來決勝高低的小學,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對於一個大腦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小孩來說,就是一種懵逼的狀態,有的時候這種懵逼的狀態會持續很久。我家女兒剛入學的時候,對每天需要按時提交作業就沒有很清楚的概念,我也經常被要求與老師面談,去接受老師的再教育。女兒本來就缺乏自信,再碰到一些負面反饋就更緊張了,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更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媽媽再吼一頓,更是雪上加霜。尤其對內向的孩子來說,學校就是一座大山,如果家庭再是一座更高的大山,就會把她壓得喘不過氣來。在我眼裡,家庭應該是一個舒緩壓力的地方,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想想如何把家庭變成一個舒緩壓力的養身會館。
所以,女兒放學後,我經常詢問她:「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嗎?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嗎?有什麼可以和媽媽分享的?」她就會主動跟我提一些事情,很多是和同學相關的,我就會順勢把話題引到學習上,說:「今天媽媽也有一些事情想和你分享,老師和我說你今天沒有交作業,媽媽很著急呢。是不是作業上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媽媽替你分擔嗎?」「。。。」問到女兒的痛點,她沉默了,看起來並不想討論這個話題。於是,我繼續給她信心:「沒關係,你現在可以想想,等你想到了,隨時都可以來問我和爸爸。你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向爸爸媽媽求助,因為我們是你背後的靠山!」再次表明我的心意:我是來幫助你的,不是來批評你的,你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隨時出現。果然,到了第二天,女兒自己跑過來跟我講,說她覺得作業有點難,不想做,我有點心疼,抱了抱她,告訴她我們可以一起面對,一起解決。
當然,孩子的類型不同,每個媽媽的風格也會不一樣。有的是溫柔型,有的是嚴肅型,也有的就是河東獅吼派。但不論是和風細雨,還是猛烈的暴風雨,雨過天晴後,一定要記得向孩子傳遞自己的心意:媽媽兇你,不代表不愛你,只是看你不好好寫作業,媽媽太著急了,媽媽還是很愛你的。
樊登老師曾經說過,孩子解讀信息的方式與大人不同。孩子依靠感知而不是分析,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讀懂信息的內容,卻讀懂了信息背後的情緒。陪讀的爸媽們,如果能夠讓孩子體會到你們的用心、愛與關懷,這條陪讀之路即使布滿荊棘,也可以充滿愛意。
最後,要得到孩子的配合,一定要先讀懂孩子的心。
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勝利,只是強弱不同而已。到了三年級,我女兒已經清楚的知道自己在班級的排位,只是每次在和我交流成績的時候,都會說還有誰誰比她差,就是為了強調她不是最差的那個。我也曾一度以她的阿Q精神和良好的心態而心寬,但後來仔細想想,孩子真的沒有一點想提升的願望嗎?其實不是的。
有一次,班級群搞了一個線上英語單詞默寫小競賽,只要參加的同學都有可以拿到積分換取禮品。女兒卻說不想參加,我猜了下原因,就試探她:「媽媽知道你其實很想參加,只是擔心自己默寫錯太多,拿不到好分數,在同學面前會不好意思。」聽到這話,女兒一下子趴在我的肩頭哭了起來,啜泣地說:「媽媽,我覺得你比我還要懂我。」於是我拍拍她的後背,給了她一個有力的擁抱,告訴她:「這樣吧,這次我們只參加默寫,但是不上交分數。錯的地方媽媽和你一定訂正,一起改進,好嗎?」女兒點點頭,回到桌子前默寫。我的內心卻開始波瀾起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想贏的心意正在被點燃,心門也在一點點的向我敞開。
做媽媽的,只能去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她贏得每一次戰鬥,幫助她享受片刻勝利的喜悅。
知女莫若母,相信每一個媽媽都是最了解孩子的那個人。孩子為什麼不願寫作業?為什麼寫作業慢?為什麼寫完後卻不交?我們真的了解孩子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嗎?是覺得太難太累?還是覺得簡單無趣?他有想進步的意願嗎?還是對自己的認知出現了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我們需要抽絲剝繭,層層剖析,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知道你是懂他的,他才會願意向你敞開心扉,請你走進去幫助他。
好了, 今天只是說了一點做好陪讀的心理建設,下次再來寫可實操的方法論。陪讀不易,父母更不易,我更願意把陪讀看成是一場心性的修煉,老天爺安排了這麼一個難纏的孩子來考驗我,我接受考驗,並決心與她攜手走完這條陪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