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A股出現了久違的大漲行情,滬指更是一舉站上了3100點整數關口。市場為什麼會大漲?有說是深港通消息的刺激;有說是舉牌潮刺激地產權重股發飆帶動;還有的說是《人民日報》發文肯定資本市場提振信心。這些說法其實多是消息面上的外在表現,究其根本,還是股市自身良性發展帶來的積極變化。
一個健康的股市,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什麼樣的股市是健康的呢?首先它要有力量,能夠承擔直接融資的任務;其次它要有理性,暴漲暴跌都是不成熟的表現;最後還應該有規矩,有健全的制度法規。
股市的第一個功能或者說主要功能就是直接融資。在5月9日《人民日報》刊發的「權威人士」在答問中表示,股市、匯市、樓市的政策取向是「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對股市發展而言,要立足於恢復市場融資功能。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已經成為廣泛關注的經濟問題,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融資難融資貴。近期管理層多次提到加大直接融資比重化解金融風險,加大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從股市看,近期新股發行力度加大,從7月開始新股發行審核明顯提速,數量從此前的每批七八家提升近一倍,整個7月27家公司拿到批文,創年內單月發行最高;8月5日更是一次放行了13隻新股,也證實新股發行正在提速,這也體現出股市融資功能正在恢復和增強。
當然,僅僅滿足融資功能的股市肯定是不正常的,也是不現實的。我們期待的中國股市應該是一個理性的市場,是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資本市場,而不是要麼高燒要麼極寒的不成熟狀態。中國股市自身改革必須深化下去,糾正市場偏差,完善市場監管,引導價值投資,吸引外部資金入市,切實保護好投資者利益,這也是證監會主席劉士餘上任近半年來做得最多的事情。仔細觀察最近的盤面不難發現,以金融和地產為代表的藍籌股受到了資金的青睞,而前期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題材概念股卻出現了連續的調整走勢,這正是響應監管層去泡沫的表現,有利於投資者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
健康的股市離不開健全的法制建設。依法治市是中國股市改革的基本原則,最近半年以來證監會全面加強制度建設。無論是發行制度的監管,還是併購重組的審核,都有新規不斷出臺。在信息披露方面更是屢出重拳,ST博元成為證券市場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退市的公司。劉士餘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將更加注重法制建設,更好地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風險,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未來股市的法制建設肯定會越來越完善,為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法制基礎。
最近滬股通資金持續買入A股,養老金入市步伐加快,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資金進入市場,一個科學的、健康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正在逐步建立,這將為更多企業創造良好的直接融資環境,為更多企業直接融資貢獻更大力量,從而為實體經濟改革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