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彬發燒最嚴重的一次是在2008年的冬天。
那時,徐方彬還是菏澤技師學院08級數控專業的學生,等到班主任李曉傑老師在宿舍裡找到他時,39.5度的體溫已經把他「燒」迷糊了。來不及多想,李老師攙起徐方彬就往市立醫院跑,又背著他上了門診樓三樓。徐方彬說:「這事對我觸動很大,如果別人有需要,在我力所能及時,一定要伸出援手」。也正是這份感恩的心,成就了徐方彬。
畢業後,徐方彬輾轉到了青島,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2014年底,徐方彬和同是菏澤技師學院畢業、曾經做過倉儲的李業亭合計著開家物流公司。經過多方奔走、籌備,2014年8月,青島承乾物流有限公司成立。兩臺電腦、一輛兩輪電動車就是全部的辦公設備,辦公室就在徐方彬的家。
徐方彬記得,2014年青島的冬天特別冷,他們兩個靠著那輛電動車跑碼頭、跑停車場,當時青島的兩個碼頭和大大小小的停車場都有他們的身影。騎著電動車往保稅區送單據,海邊刺骨的寒風,透過手套把手凍得伸不直,抓不住車把。有訂單時,他們就在外面買點吃的,沒有訂單的時候,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
憑著勤奮與吃苦耐勞,公司慢慢有了起色,有了幾輛掛靠的貨櫃車,有了訂單。
2015年夏天的一個正午,徐方彬開車從青島市區回黃島,看到路邊大太陽底下站著三個拖著行李箱的人。下午三點,正熱的時候,打不到車的三個人很是著急。徐方彬把車停在了他們旁邊,問明情況後,沒要三人送到手邊的錢,繞道把他們送到目的地。
徐方彬(左)和李業亭合影
車上閒聊才知道,這三人是上海一家貿易公司的客商,在青島保稅區有自己的倉庫,來找物流公司談合作的。在了解到徐方彬正好有一家物流公司時,他們表示:「我們願意和你合作,你的人品讓我們放心。」
這次的合作讓徐方彬和李業亭當年賺了14萬元,2015年5月,首付8萬元、貸款40多萬元,他們有了第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貨櫃運輸車,6月3日接了第一單,一趟賺了近4000元。他們覺得,日子又了奔頭。
2018年,借著青島小微企業無息貸款優惠政策,兩人拿到了45萬元資金,解決了11部車的掛靠資金問題,公司規模達到了53部車,其中自有車輛5部。
如今,徐方彬和李業亭還成立了青島玖源商貿有限公和青島眾惠冷鏈物流有限公司。與公司合作的企業達到50多家,易安達公司、中國中鐵集團、中國外運、京東、唯品會、菜鳥裹裹等大企業位列其中,而當年那家給了他們第一桶金的上海公司,依然是他們的客戶。徐方彬說:「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運。」
菏澤日報記者 蕎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