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之間沒有緣分是不會見面的,「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凡有出現,皆有使命。世間萬千,皆因緣和合,無緣不聚、無債不來。
就像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因緣、夫妻之間的因緣,這都是非常深的,而我們人生路上所認識的同學、朋友,可能僅僅是那一段時間緣分比較深,隨著因緣的聚散,越來越淡,直至緣分消失。
諸法無常,人與人之間的因緣或好或壞、或深或淺、或聚或散,不是來報恩就是來報仇,不是來還債就是來要債,彼此了卻這一段又一段因緣。但不論是善緣還是惡緣,我們都要珍惜,不要拒絕和仇視。
即使是我們這輩子所遇到的再討厭的人,也不要仇恨埋怨,下輩子不會再遇見了。更別說遇到那些善緣貴人了,人與人能相識就是莫大的因緣,緣分不易,莫失莫忘。
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說到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會反駁、不贊同,認為傷害就是傷害,難道還要感謝那些給我帶來風雨苦難的人?
若我們消極看待,那傷害自然就是傷害,但若逆風而行,接受挑戰,那些傷害其實就是生命的「逆增上緣」。上天要你成長的時候,必然會安排一些讓你不順心不如意的人或事來折磨你,更是來歷練你。
換種思維看,其實我們生命裡所遇到的任何人都是來渡自己的「佛菩薩」。何謂「佛菩薩」?凡是能夠指引我們的人生,使我們覺悟、清醒,最終成就。人人皆是來渡自己的菩薩,菩薩渡人也會示現各種形象來啟發你。
那些看似所謂的傷害、痛苦,是在一步一步逼著你成長,歷練你的心性,啟發你的智慧。佛家有句話如是說:身不苦則福祿不夠,心不苦則智慧不全。人生需要磨難去強大自我。
佛門裡說「無魔不成佛」,沒有小人,哪裡有君子?當年佛陀出家修行,他的堂弟「提婆達多」嫉妒佛陀的成就,數次帶人破壞佛陀修行,給他找麻煩,故意去折磨佛陀,造下無數罪業,應墮地獄惡道。然而,佛陀最終成就佛果時,提及提婆達多不但沒有心生怨恨,反而為他授記為「佛」。
在佛陀的眼中,提婆達多是來成就他的,是來圓滿他的修行的,雖是示現「魔」的形象,但其實是來渡他的「佛」,惡緣也被佛陀轉為了善緣,成為他修行的「逆增上緣」。
佛眼中是佛,魔眼中是魔」,我們看到傷害,是我們內心不夠慈悲,心量不夠大。他人無錯,錯的永遠是自己,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唯有改變自己。告訴自己,任何事都是好事,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都知道,佛家最重視一個「因果」,做任何事,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他們造下惡業,損害的是他們的福氣,他們傷害我們,其實是來替我們消業的,他們不惜造惡業來成就我們,我們幹嘛要生氣呢?生氣就沒有福氣了。即使過錯是別人的,這個業障也一定是自己的。
有人就說了,難道要任由惡人傷害嗎?我們講:沒有金剛怒目,不見菩薩慈悲。慈悲也應有底線,無底線的忍讓就是軟弱愚痴,慈悲待人,也要懂得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可以自保,但不要生報復心理,那樣就造業了。別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別人如何,是我的修行。願惜緣,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