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感激生命中傷害你的那些人嗎?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不會。確實,傷害我們的人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苦難,甚至有些傷害是不可饒恕的。但是如果我們沉浸其中,把傷害當回事了、過於在意了,那只會更增添我們內心的煩惱。如果有人傷害我們,該怎麼辦?是以牙還牙、錙銖必較?還是忍氣吞聲、默默忍受?其實無須折磨自己,相信看完本篇文章後,你的心中會有正確答案。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佛家是非常注重因緣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散,「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你和誰有因緣,時機到了,因緣際會,就會遇見。其實,每個人的人生終究都是孤獨的,我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在不斷地結緣、了緣,要債、還債,彼此緣深的,結識得久一些,緣淺的,緣盡了,彼此就疏遠了。
就像我們這一生與父母、兒女的緣分一樣,有來報恩的,有來報仇的。夫妻之間的因緣也是這樣,有善緣,也有惡緣,其實都是自己的業力感召。我們與朋友、陌生人的緣分就屬於比較淺的,「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我們每天生活、工作,在路上,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是大部分都被我們錯過。茫茫人海,今生能遇到,已是不易,來生再難遇,所以不論什麼緣分,都要珍惜。
要相信任何人的出現都是來圓滿我們的生命的,包括那些對我們不友好的人。善緣貴人是來幫助和溫暖我們的,自然要無比珍惜,但那些惡緣小人也應接納和寬恕。我們對愛自己的人心懷感恩,卻忽略了害自己的人也對自己恩重如山,他讓你不斷強大,強大到足以承受各種風雨。我們願意接受諸般讚美,卻忘了誹謗聲也功不可沒。它讓你的心沉靜下來,面對一切寵辱不驚。再醜惡的東西也能轉化為正能量,關鍵在於你的心。
生命中傷害我們的人,其實亦是來渡我們的佛菩薩。表面是傷害,其實是人生的「逆增上緣」,使我們突破安逸的生活,變得更強大。要相信,生活想讓你成長的時候,必然會安排一些人折磨你、歷練你,過程雖然痛苦,卻可以成就你,把你塑造得更加能忍辱、更加有智慧。人生一帆風順未必是好事,安逸的生活是在消耗福報,也無法讓人增長智慧。人生就是這樣,需要從痛苦中覺醒,在痛苦中汲取力量,快速成長。
佛菩薩渡人會示現各種不同的形象,看似是小人、惡人,其實是貴人。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偉大的佛陀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的幾年時間裡,本來跟隨他修行的堂弟提婆達多嫉妒佛陀的成就,造反生事,誹謗佛法、破壞僧團,故意與佛陀做對,破壞佛陀修行,給佛陀的修行帶來無休止的麻煩。在我們看來,提婆達多罪大惡極,應當墮地獄。其實也是,種惡因得惡果嘛。
但佛陀最終成道時,提及提婆達多的種種惡行,對自己的種種傷害,沒有心生怨恨,也沒有報復之心,反而感謝提婆達多當年的傷害。在佛陀看來,正是這些傷害,讓他更加強大,更加能容忍,因苦而生覺悟、生智慧。傷害我們的人不惜造業,不惜冒著下地獄的風險來成就我們,我們應該寬恕並且感恩吶。在佛陀的眼中,提婆達多是來渡他的「佛」,佛陀後來也為提婆達多授記為「佛」,我們若以佛眼看待身邊的人,則一切人都是來渡自己的「佛菩薩」,一切看我們自己的心如何對待。
著名的《寒山問拾得》裡寫道:世間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惡人自有其惡果,我們不要心生報復,不要和惡人一般見識。人要做的是廣結善緣,真正的本事是化解惡緣,而不是讓惡緣加深。寬恕他人,解脫的是我們自己,何必自尋苦惱呢。心裡放不過他人,是沒有慈悲。生活夠不容易了,不要給自己添堵了,做好自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