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寬恕一個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嗎?

2020-12-19 百家號

逃避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寬恕曾經傷害我們的人。寬恕不只是慈悲,也是修養。集中營裡的成森塔爾照例每天為德國人幹活。

這一天,他在休息的當兒,一個護士向他走來,問他是不是猶太人。當獲得肯定的回答後,護士示意跟她走。進了一大幢大樓之後,來到一個房間。房間裡除了一張白色小床和一張小桌,別無他物。

護士伏在床邊和床上的人嘀咕了幾句,然後就出去了,只剩下威森塔爾和他,而他是一個傷勢沉重的德國土兵,年僅21歲。

當護土出去後,床上的士兵讓成森塔爾靠近,並拉住他的手表示,自己馬上就要死了。「我知道,」土兵說,「這麼個時候,成千上萬的人都在死去。到處都有死亡。死亡既不罕見也不特別。

可是有一些經歷老折磨著我,我實在想把它們講出來。否則我死也不得安寧。」原來,這位瀕死的士兵是請那位護士去找一個猶太人來聽自己死亡前的訴說,護土碰巧遇上威森塔爾,此刻他註定就成了個聽訴者。

「我叫卡爾……我志願加入了黨衛隊……我必須把一些可怕的事情告訴你……一些非人的事。這是一年前發生的事……」

這個士兵到了波蘭,經歷了戰爭,也經歷了殘酷。這次執行的是這樣一個任務:把幾百個猶太人趕進一個三層樓閣,並運來一卡車油桶搬進屋子。鎖上門之後,一挺機槍對準了房門。

「我們被告知一切就緒,」接到命令,「要我們從窗戶裡把手榴彈扔進屋去。「我們聽到裡邊人的慘叫聲,看到火苗一層一層地舔食著他們……我們端起來復槍,準備射擊任何從火海裡邊逃出來的人。」

「我看到二樓的窗戶後邊,有一個人接著一個小孩兒。這人的衣服正在燃燒。他身邊站著一位婦女,毫無疑問是孩子的母親。他空出的一隻手緊捂著孩子的眼睛……隨即他跳到了街上。

緊隨其後,孩子的母親也跳到了街上。隨後,其他窗戶也有很多渾身著火的人跳了出來…」「我們開始射擊……子彈一排一排打了出去……說到這裡,這位瀕死的人用手捂著繃帶覆蓋著的眼晴,似乎想從腦海中抹去這些畫面。

但這個畫面永遠也抹不去了,白天、夜間,乃至奄奄一息的現在,「我知道我給你講的那些事是非常可怕的。在我等待死亡的漫長黑夜裡,一次又一次地,我希望把這事講給一個猶太人聽,希望能得到他的寬恕。」

「要是沒有悔罪……我就不能死。我一定得懺悔。但是該怎樣懺悔呢?只講一堆沒有應答的空話……」正如威森塔爾自己所說:

「毫無疑問,他是指我的沉默不言。可是我能說什麼呢?這兒是一個瀕死的人,一個不想成為兇手的兇手,一個在可怕的意識形態指導下成為兇手的人。

他在向我這樣一個人悔罪,而這個傾聽悔罪的人可能明天又會死於和他一樣的兇手手下。」所以,威森塔爾保持沉默,自始至終只是充當了一個聽者。

當晚,那個士兵死去了。「我是否該滿足這個瀕死士兵的心願?」威森塔爾自己並非拿得準這個問題,回來後,他和3個猶太同伴談起過,他們一致認為威森塔爾做得對。

但自此以後,威森塔爾和那個士兵一樣,頭腦裡老是一幅畫面——「那個頭上纏滿繃帶的黨衛隊員」。「我已經斷絕了一個臨終的人最後的希望。

我在這位瀕死的納粹身邊保持沉默是對還是錯?這是一個非常不好處理的道德問題。這個問題曾經衝擊著我的心靈。」1976年,威森塔爾終於把纏繞了自己30年仍然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訴諸文字,交給了讀者。

他在結束寫作時,這樣問道:「親愛的讀者,你剛剛讀完了我生命中這段令人憂傷的悲劇故事,你是否可以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從我這個角度問一問你自己,這樣一個嚴酷的問題:我要是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怎麼做?」

愛是一種倫理學,也是一種道德情感。基督文化中的寬恕,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如果不是愛,又何以會說「我們一直在等你」一一這語氣多親切。

此刻,寬恕想離我不近不遠。人們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最容易產生兩種不同的反應:一種是憎恨,一種是寬恕。憎恨的情緒,使人一再地浸淫在痛苦的深淵裡,反覆數落對方的不是,也不斷地懊悔自己當初所做的種種不理智的行為。

如果憎恨的情緒持續在心裡發酵,可能會使生活逐漸失去秩序,行為越來越極端,最後一發不可收抬。而寬恕就不同了。

寬怨必須隨被傷害的事實,從「怨怒傷痛」到「我認了」這樣的情緒轉折,最後認識到不寬恕的壞處,從而積極地去思考如何原諒對方。

多數的心理分析家都承認,從被傷害、憎恨到平復、重修舊好的過程當中,都必須經歷一些困難的掙扎。

寬恕之所以很困難,是因為我們都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所犯的錯誤付出代價,這樣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否則豈不便宜了犯錯的一方。

但是不寬恕會產生什麼結果或副作用呢?例如痛苦、埋怨、憎惡、報復等等,這些結果值不值得再承受,恐怕才是更重要的一個問題。

寬恕也是一種能力,一種防止讓傷害繼續擴大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的人,往往需要承擔因為報復所產生的風險,而這風險卻往往難以預料。

不愉快的記憶,使我們不能從被傷害的陰影中平安歸來,痛苦總是如影隨形,我們也就不能放鬆和平靜了。所謂沒完沒了,除了不能原諒對方,也可能使自己成為一名「沒完沒了」、心靈被俘虜的囚犯。

寬恕不只是慈悲,也是修養。路易斯密得說:「也許在很久以前,有人傷害了你,而你卻忘不了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到現在還痛苦不堪,那就表示你還繼續在接受那個傷害。

其實你是很無辜的,你要了解到,你並不是世界上惟一有這種經驗的人。趕快忘掉這不愉快的記憶,只有寬恕才能釋放你自己,讓你鬆口氣。

曾經有3位前美軍士兵站在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前,其中一個問道:你已經寬恕了那些抓你做俘虜的人嗎?」第二個士兵回答:「我永遠不會寬恕他們。」

第三個士兵評論說:「這樣,你仍然是一個囚徒!」顯然,那位士兵心中有獄。什麼獄?心獄。囚的是誰?自己。自己把自己囚在自己的心獄裡而不能自拔,這實際上是說,不寬恕別人就是不放過自己。

拒絕一個懺悔者的懺悔,有似於讓一個犯罪的人再去犯罪。而罪惡的存在,卻傷害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

但……如果說道德過失和人格缺陷之類的行為可以寬恕,那麼,反人類罪,特別是那種有預謀的、喪心病狂的,也可以寬恕嗎?極其言,希特勒如果懺悔,是否也寬恕?

寬恕如果能夠解決犯罪,一本《聖經》就夠了,何必要法?更何況,寬恕是在罪惡之後,而我正被罪惡包圍。

當我面對世界上種種侵犯人權的劣行,它甚至發生在自己的最近,這時談寬恕,是否有點奢侈?的確,有些罪不能寬恕。

像以國家名義和政權形式出現的反人類罪,如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波爾布特的紅色屠戮、智利前總統皮諾切特導致的人口失蹤、

韓國前總統全鬥煥、盧泰愚的光州事件乃至類似的統治者對本國民眾的大開殺戒……這樣的罪行因其對人類乃至人類文明的毀滅性傷害,必須得到最嚴厲的指控和懲罰,絕不能以寬恕的名義赦免。

人性中是有惡存在,但希特勒等已經不是一般的惡,而是惡魔的化身。寬恕惡魔,本身就是縱容之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上興起了一種叫做「非免責」的新人權運動。

非免責就是不豁免人權侵犯者和迫害者的法律責任,它源自當年南美國家的集權受害者,其主要工作是調查集權統治時期統治者迫害民眾的個案並追究參與者的法律罪責(對皮諾切特的司法控告即此性質)。

這項工作儘管是滯後性的,但它畢竟是在追索遲到的正義,並且對當下的罪惡也可能形成一定的遏制:它使人權犯罪者有所戒懼一一秋後可以算帳。

寬恕是一種價值,但不是惟一的價值。耶穌可以寬恕出賣他的猶大,但沒有權利寬恕沒有危害他但卻危害了人類的希特勒。因此,寬恕與否,還有一個「群己權界」的問題。

害己而寬想,屬於私域,權在個我。而害群者,尤其是反人類性質的,個我不但無權寬恕(因為這個問題已經屬於公共領域),相反,參與追究,反而是在承擔公共的正義。

相關焦點

  • 《學會寬恕》:如何原諒那個傷害自己的人?首先要學會寬恕自己
    文|蜜禪01人常說「寬恕別人,就是放過自己」原諒那些你曾經在乎的並且給你造成過傷害的人,你才能夠真正地從慍怒、憤恨、自我價值感低中走出來,獲得平靜。寬恕他人,說起來容易,可想要做到卻很難。為什麼我們很難原諒那些曾經給過我們傷害的人?著名心理學博士弗雷德·羅斯金在《學會寬恕》一書中說:不滿和怨恨的根源在於不可執行的原則。
  • 放下仇恨,寬恕傷害過你的人
    但是人和人之間如果是因為仇恨而相識,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心裡已經牢記住了對方的名字。如果我們因為整天想著如何去報復對方而心事重重,內心極端壓抑,那麼倒不如放下仇恨,寬恕對方,為自己覓得一座種滿玫瑰的大花園。或許因此我們還可以覓得一個可以和我們坐在玫瑰園中談心的好朋友。有一個年輕人,在生命最美好的時光裡遭人陷害,鋃鐺入獄,在監獄裡生活了10年。
  • 寬恕別人,可以升華自己,而記恨一個人,卻是在傷害你自己
    俗話說:寬恕別人,可以升華自己,而記恨一個人,卻是在傷害你自己。塵世間,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傷害你自己,而不是別人。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和你理論又不能讓手上的疼痛減輕,也不能讓傷口癒合,相反,生氣只能激化心中的怨氣,讓我心裡更不痛快,這又何必呢?如果我對你惡言相向,或動用武力,打傷你,也會種下惡緣,到頭來心裡痛苦的人還是我自己。」小沙彌又繼續說道說:「若是我不走這條路,或是早出來或晚出來一分鐘,就不會遇見你,也會避免相撞。或許這一撞就化解了一段惡緣,還要感謝你幫我消除業障呢!」
  • 研讀書籍《學會寬恕》: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那麼今日就結合自己的理解,還有生活的經歷,從三個方面,來講一下「寬恕」。01 為何你總是不滿你有不滿情緒嗎?我相信一定是有的。很多人都感慨,年齡越大,生活也就越難如意,不滿情緒也就越來越多。02 寬恕是一種選擇寬恕還是不寬恕,這是一個問題。對於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與事,很多人會想要擺脫,但是內心還是做的無法徹底寬恕。亞歷山大蒲伯說過這樣一句話:「好的天性和好的判斷力,必須永遠結合在一起;犯錯的是人類,寬恕的是聖人。」
  • 寬恕別人,寬恕自己
    我們一生會遇到許多傷害我們的人,我們也會有意或無意地給別人帶來傷害。原因是複雜的。對待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經歷、知識、角度不同,看法往住不同。做領導的人更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規則的調整,對身邊的人產生一些傷害,自己在職業生涯中也被傷害過N次。對傷害過自己的人不要耿耿於懷,蓄意報復。人不能得志便猖狂,得理不饒人。對得罪過自己、傷害過自己的人懷恨在心,不依不饒,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是不健康的心理,選擇包容與寬恕卻是必要的。
  • 寬恕別人,才能釋放自己,誰能說自己不需要別人的寬容呢
    寬恕別人,才能釋放自己不會寬恕別人的人,是很難得到別人的寬恕的,但誰能說自己不需要別人的寬容呢?停止抱怨,忘掉舊惡,學會寬容。寬恕別人是一種美德,即使別人得到釋放,也升華了自己!當我們碰到令自己傷心、痛苦、憤怒的事情時,我們會心生怨恨,覺得委屈和心有不甘。如果得不到解決的話,我們還會陷入深深的怨恨中不能自拔,尤其是對來自親人、朋友、愛人和同事的傷害。
  • 《寬恕》寬恕他人,就是放過自己,幫你找回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文/Lina"寬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提到"寬恕"這個話題,如果你願意靜下來勇敢面對自己曾經的傷痛,相信每個人都有被人激起悲傷的故事。可現實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放下呢?那是因為寬恕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努力,也需要始終如一的決心才能完成。看完《寬恕》這本書,相信你對寬恕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它也能賦予你去"寬恕"的力量。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要寬恕
    你會感激生命中傷害你的那些人嗎?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不會。確實,傷害我們的人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苦難,甚至有些傷害是不可饒恕的。但是如果我們沉浸其中,把傷害當回事了、過於在意了,那只會更增添我們內心的煩惱。如果有人傷害我們,該怎麼辦?是以牙還牙、錙銖必較?還是忍氣吞聲、默默忍受?
  • 寬恕別人就是寬恕自己,是一種美德
    曾經有位名人作者,因為愛受到很嚴厲又苛刻的批評,從此他就放棄寫作了。要勇敢接受別人的批評,誠心接受人家的意見。寬恕是一種高貴的品性,它不會因為別人受到傷害了,又伺機的報復,會選擇寬恕的人,會比報復的顯得高貴,而報復是小人的作為。
  • 為什麼寬恕別人?
    反之,如果能有寬容之心,就能從負面情緒中跳出來,自己的身心亦會和諧起來,而且絕不會把自己弄的心力交瘁。如此說來,能夠寬恕別人,目的是讓自己的生活更輕鬆,更愉悅。而且,從中醫來分析,這樣做還有益於自己的健康。因為寬恕讓我們的身心和諧,進而可以讓五臟六腑歸於平衡。我觀察到,生活中有的人心很大,即使別人對他有過傷害,也能既往不咎,且一笑了之。有的人則正好相反,睚眥必報,甚至記恨別人很久。
  • 算了不是寬恕別人,而是對自己的溫柔
    在人間謀生,要學會讓自己的情緒收支平衡。終究得學會往前看,但也沒必要假裝聖賢,委屈自己去接納曾經所有的傷害。不報復糾纏,也不逼著自己去原諒,不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前路還長,不在意,就是一種最好的放下。算了的意思大概就是:我沒有原諒你,我只是放過了自己。
  • 寬恕他人,成長自己。寬恕世界快活自己
    當你一隻腳不小心採扁了鮮花、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寬恕,這是你沒有在意。我們常在自已腦子裡預設了一些規定,認為別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如果對方違反你想像的規定,就會引起我們的怨很和心裡不舒服。
  • 學會寬恕自己丨愛自己的本來樣子
    你決定寬恕那個傷害你的人,你曾因為他受過不少苦,你被他欺騙感情,為他瘋狂、為他痛哭、為他自暴自棄,但最終你在她的推薦下看了一本書,讀完這本書時,你想起了心靈導師佩瑪丘卓說過的一句話:「寬恕似乎是無法勉強的。一旦能勇敢地敞開心胸面對自己,寬恕便自然出現了。」
  • 曾經受過傷害、遭遇過不幸的你,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了嗎?
    心理學上,把過去心靈上受過的傷害叫做心理創傷。你曾經受過傷害,遭遇過不幸嗎?你是否因為自己過去長期的不自律而有了自卑情結?「心理創傷」讓你難過了嗎?你可能會說:「怎麼可能,我確實受到了心理創傷的傷害!」別忘了,人是會思考、有情感的動物 。過去的經歷只是一個客觀的冷冰冰的事實,你之所以受其影響是因為你賦予了它情感。同一件事情被不同的人經歷,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人有自由意識,人可以被改變,而不是機器一樣的存在。過去的事實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 。
  • 不必急著原諒傷害你的人
    你聽過這種說法嗎?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當你也是這麼想時,就會「自動化」地忽略自己受傷的感覺與事實,你會把內在的憤怒壓抑到某個黑洞裡。如此,反而叫人更傷。不信的話,我再舉個例子給你聽。曾有一位個案因為抑鬱症來找我,她曾多次自殺。跟我談了幾次之後,我才明白她罹患抑鬱症的原因。
  • 每個人都是不容易的,寬恕別人,就是寬恕了自己
    接電話的女士很客氣,說您的快遞到站不是我們本地的,應該轉到分站了,我幫你問問分站。我說,那太感謝了。不一會兒回過來電話,您的快遞還有你們城市的昨天已經全部拉走了。我說那您能把我們這邊物流的電話給我說一下嗎?
  • 當我們懂得寬恕,命運才會越來越好
    你必須了解,寬恕並不是忘記,而當你寬恕後,那個曾經傷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寬恕的過程是個釋懷的經驗,但不代表你同意他人對你所做的事,也不表示你可以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寬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要將自己從持續的痛苦與憤怒中解放。緊緊抓住不滿會使自己痛苦,處在衝突之中。
  • 佛曰:你要活得快樂,你一定要寬恕眾生
    佛說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永遠不要去責怪你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不管他對你做了什麼,你們之間又有怎麼樣的怨結。都要去原諒去諒解,不然你會活得很痛苦!原諒傷害你的人其實活著還真是件美好的事,不在於風景多美多壯觀,而在於遇見了誰,被溫暖了一下,然後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為一個小太陽,去溫暖別人。
  • 學會寬恕讓生活具有多種可能性
    羅斯金說:「寬恕並不意味著忘卻或否定痛苦的事情曾經發生過。寬恕是一種堅定的確信,即壞的事情再也不會毀掉你今天的生活,儘管他們可能曾經毀掉了你的過去。」因為寬恕告訴我們,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它不允許我們陷入過去之中不可自拔,希望我們能夠獲得應有的休息。
  • 寬恕別人,是對自己的仁慈
    容忍別人對自己所犯的過錯,不記仇,別人必然以自己的一技之長來報答你。寬恕自己的仇人,仇人會良心發現,定會找機會報答你。因為你不記他的過錯,給他以希望,他對你心存感激,一定會盡心盡力地幫助你,而一個人的能量、技能一旦被發揮出來,就能幹出一番大事業,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都是一大貢獻。確實,天下最難的事,莫過於以德報怨,不記前仇,寬懷待人。這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氣去忍受住他人對自己的傷害,對自己的背信棄義,沒有高尚修養的人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