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寬恕別人,可以升華自己,而記恨一個人,卻是在傷害你自己。塵世間,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傷害你自己,而不是別人。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一天早上,有一位小沙彌去挑水,剛一出門就被迎面而來的一位身材高猛的大漢撞了個趔趄,不僅水桶滾到了河裡,小沙彌還被撞得鼻青臉腫,手掌也被旁邊的樹枝劃破了。
大漢怕自己理虧,就先開口埋怨說:「大清早的,誰讓你走路這麼匆忙,不知道看路,我這麼大塊的一個人,沒看到麼?」小沙彌沒說話,只是笑了笑,並沒有怪罪大漢。
大漢見小沙尼沒有講話,仿佛有些慚愧,不好意思地問道:「我撞了你,你怎麼一點不生氣,也不和我理論呢?」
小沙彌很平靜地說:「既然已經這樣了,生氣有什麼用呢?和你理論又不能讓手上的疼痛減輕,也不能讓傷口癒合,相反,生氣只能激化心中的怨氣,讓我心裡更不痛快,這又何必呢?如果我對你惡言相向,或動用武力,打傷你,也會種下惡緣,到頭來心裡痛苦的人還是我自己。」
小沙彌又繼續說道說:「若是我不走這條路,或是早出來或晚出來一分鐘,就不會遇見你,也會避免相撞。或許這一撞就化解了一段惡緣,還要感謝你幫我消除業障呢!」大漢聽了小沙彌的話,覺得無比慚愧,連忙向他道歉。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當痛苦發生時,如果你能以一顆包容之心去接受它,學會以豁達的心態面對,那麼痛苦就可以減輕。
這些痛苦有時來自自身的欲望和他人的傷害,但真正的痛苦卻和自身的修養有很大的關係。生活中人們對於自身造成的痛苦不易覺察和感知,知道後也容易寬容自己,不會對自己的過失心懷怨恨,而對於別人給予的傷害非常敏感,更是耿耿於懷,難以放下,不肯原諒。
其實,痛苦的根源在於自己,因為你太在乎,不肯放下痛苫。你看別人不順眼,你愛發脾氣,你因為別人而痛苦,這些也是自己修養不深。
兩個朋友在聊天,一個說:「我和別人拿一樣多的錢,憑什麼他每天朝九晚五,而我每天加班,周末也不能休息呢?所以,以後我能做的也不做。」他憤憤不平地抱怨道。
另一個對他說:「你這樣想就不對了,為什麼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情呢?這樣既不利於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也影響上班的情緒。另外,在主管看來,你幹的和別人一樣多,拿的錢當然也只能和別人一樣多啊。
你明明比別人強,可是你不表現出來,主管怎麼知道?如果你努力做好了,主管看不見,那是主管沒有眼光。你也就可以考慮換地方了,去尋找更適合你發展的地方。」後來,那個痛苦的朋友調整了自己心態和工作狀況,果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當人陷入某種不能自拔的情緒的時候,是最容易迷失自己、喪失自己內心平和的。逃避和抱怨解決不了問題,當你把一切原因歸結於外部因素的時候,為什麼不多反省自己呢?
其實,一切痛苦的根源原本都來源於自己,來源於自己的選擇。如果你修養夠,懂得選擇,懂得面對,誰能讓你痛苦呢?
當你覺得別人傷害了你,當你覺得生活不公平,當你覺得世界欺騙了你,請記得要向前看,原諒他們,包容他們,只要以一種嶄新的態度和寬廣的胸懷面對周圍的人和事,你就能發現生活的美好,享受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