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式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共提供2000個名額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1月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8日公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香港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是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公布的其中一項措施,目的是鼓勵和支持香港青年人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發展事業,讓他們了解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最新發展並把握大灣區的事業發展機遇。

根據計劃,任何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都可申請參與,提供職位空缺。參加企業須在香港按照香港法例聘請合資格畢業生,並派駐他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職培訓。計劃共提供2000個名額,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特區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1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

據悉,欲申請該計劃下職位的青年人必須為香港居民,可合法在港受僱工作,並持有在2019至2021年由香港或香港以外的院校頒授的學士或以上學位。他們在計劃下受聘可獲得不低於1.8萬港元的月薪。如有關職位與創科相關,則合資格的畢業生除須符合前述的條件外,亦必須持有與科學、科技、工程或數學學科相關的學位。他們在受聘後須分別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各工作6至12個月。

目前,勞工處聯同創新及科技局已就計劃成立秘書處,負責處理企業申請和發放津貼。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正如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指出,以香港的經濟和市場規模,青年人的失業率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的雙位數字。另一方面,有7000萬人口的大灣區有十分巨大的發展潛力,能為香港青年人提供事業發展機會。

據悉,有關計劃已得到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期望青年人能放眼國家,把握大灣區在學習、就業、生活方面的種種機遇,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實現夢想。(完)

相關焦點

  • 香港各商會支持「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會員企業提供職位助青年發展
    中新社香港1月8日電 (記者 史冰筠)香港各大商會8日發表聲明,對香港特區政府正式開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表示支持,認為該計劃可為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在內地就業和發展機會,從中汲取寶貴經驗,擴闊青年人對國家發展的視野。
  • 每周聽香港|「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現已推出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說,《文旅規劃》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文化和旅遊發展提供指導性方向,引領大灣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樞紐及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也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文化大都會及國際旅遊樞紐的地位。
  • 香港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即日起接受登記
    (8)日公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並邀請有興趣的企業申請參加計劃,提供職位空缺予青年人。  香港政府發言人表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已得到廣東省及深圳市香港政府的支持。特區香港政府期望青年人能放眼國家,把握大灣區在學習、就業、生活方面的機遇,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實現夢想。
  •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出爐,月薪最低1萬8,香港特區政府出1萬
    1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月薪不低於1.8萬港元,特區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1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
  •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出爐 2000個崗位備選
    新華社香港1月8日電(記者王茜)香港特區政府8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將向2019年至2021年畢業的香港大學生提供2000個職位空缺,其中約700個為創科職位。特區政府將向參加計劃的企業發放津貼,每名獲聘畢業生為每月1萬港元,為期最長18個月。
  • 月薪至少1.8萬,香港青年大灣區工作機會來了
    香港特區政府今日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共提供2000個名額,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月薪不低於1.8萬港元,特區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1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該計劃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11月25日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為鼓勵和支持香港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林鄭月娥指出,以香港的經濟和市場規模,青年人的失業率可能會維持雙位數字一段時間。另一方面,有7000萬人口的大灣區發展潛力卻十分巨大,能為香港青年人提供事業發展機會。
  •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香港青年...
    新華社香港1月10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0日發表網誌表示,日前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很多機會,希望香港青年把目光放得更遠,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尋找新機遇。羅致光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多國面對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等問題。
  • 林鄭月娥發表2020施政報告:2000個大灣區工作機會等著香港年輕人
    11月2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報告以200項新措施為香港規劃新藍圖,其中年輕人到大灣區就業也是報告的重點之一。在問到具體有哪些措施來給香港年輕人創造機會到大灣區工作時,林鄭月娥表示,從青年角度出發,她提出兩個計劃,一個是大灣區的青年就業計劃,一個是大灣區的青年創業計劃。
  • 滙豐推出800萬港元大灣區獎學金 資助香港本科生在大灣區發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滙豐推出800萬港元大灣區獎學金!資助香港本科生在大灣區發展滙豐12月14日宣布推出「滙豐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獎學金」,鼓勵香港本地大學的本科生探索日後在大灣區的發展,未來三年,滙豐將資助最多100名學生,獎學金總額達800萬港元。
  • 張建宗: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青年事業發展提供更多路向
    中新社香港12月15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15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為香港青年人的事業發展提供更多路向。張建宗當天主持以網上形式進行的第二屆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作出上述表示。
  • 深圳開展 2020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
    來源:讀特日前,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前海管理局協辦、前海香港商會承辦的深澳人才合作交流的品牌活動——「2020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正在深圳開展。「今年選擇在深圳實習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深圳是一個創新創意之城,網際網路、電子科技等領域在大灣區城市中算走得比較前,所以今年我們召集的實習生主要來自IT軟體開發這些專業。第二,今年正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我們想透過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澳門的同學們來感受一下短短40年深圳是怎麼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本次學生團組織方——澳門中華青年進步協會秘書長施逸說到。
  • 林鄭月娥:深港兩地正研究香港科技園承租及管理部分福田科創園區
    (觀察者網訊)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1月25日發表其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林鄭月娥表示,中央政府同意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可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以及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兩地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園區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
  • 香港抗疫應用程式「安心出行」至今錄得20萬下載次數
    20萬次下載次數,共2萬個公私營場地參與。為協助市民精準抗疫,特區政府早前推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供全港市民下載。據介紹,市民在參與處所使用該應用程式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自動將出行情況記錄在手機內。當用戶曾到訪地點出現新冠肺炎確診者,應用程式就會自動向用戶發送通知。
  • 首辦大灣區城市探索之旅 香港公布學生「內地交流計劃」
    個交流計劃。值得一提的是,為配合此前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香港教育局大力推廣大灣區發展機遇,首次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探索之旅」。  在發布的通告中,香港教育局向全香港各學校介紹下一學年的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其中7個項目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探索之旅」,以小學4年級至中學6年級學生為參與對象,目的地包括大灣區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及澳門。
  • 求職 | 「青春試翼·大學畢業生啟航計劃」 正式啟動,2000個職位任你挑選!
    為舒緩香港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積極響應香港特區政府「保就業」計劃的呼籲,推出「
  • ...報告》:利好香港保險,支持大灣區設立售後服務中心,續保理賠無憂!
    特首稱,將全力推進「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容許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無須配額,經大橋進出廣東省,並根據實施情況積極研究把計劃延伸至一個港深陸路口岸,讓香港私家車可以穿梭粵東粵西;  3. 港珠澳大橋將實現免過關進入香港機場。
  • 香港青年李培:粵港澳大灣區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在香港出生、長大、就業,李培曾以為自己的人生會一直這樣下去。直到2017年,他在電視上看到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新聞——《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籤署。「那之前,我不知道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有報導提到港珠澳大橋,還說以後香港要通高鐵,『1小時生活圈』這個概念『嚇』到我。」
  • 滙豐首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獎學金
    >發布日期:2020-12-14 21:57   12月14日,滙豐銀行宣布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香港)獎學金,鼓勵香港大學生探索未來在大灣區的發展機遇,通過推動區內的人才流動,促進大灣區經濟與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 為讓香港青年來內地就業,港府補貼月薪至少18000元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各行各業遭受重挫,失業率又飆新高。據港府近日公布數據,8月至10月的失業率為6.4%,失業人數25.7萬,續創16年新高,其中運輸業成重災區。為幫助企業在疫情下不大幅裁員,香港特區政府自今年5月起推出兩輪「保就業」計劃,代僱主支付員工的部分薪水,以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