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初選擇了金融與經濟學這個專業,是因為與自己本科的專業對口。阿德萊德大學的授課型碩士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含金量,是正規認可的科班畢業。個人的見解是,金融和經濟學專業的應用場景是資本市場的各個服務環節。畢業生可以去向各種金融機構,也可以選擇服務於實體企業。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如果對有志於自己創業的學生,這個專業並不一定適合他。金融說白了是一種服務業,掌握金融知識並不等於掌握了資本。誠然,服務於資本市場需要依賴於基礎知識,人脈和市場敏銳度,但是這並不代表學了金融錢就會從天上刷刷掉下來,或者畢業就能在股市變成中國巴菲特。
金融和經濟學的頂層應用場景,可能有些人會想像正裝坐在北京金融街的大樓裡,捧著星巴克談著幾個小目標的生意,或者坐在某地區政府的獨立辦公室裡刷刷籤署著文件,或者甚至在當地信託公司對著6臺電腦盯盤操作客戶的資金。很遺憾的是,雖然這些應用場景是對的,但是這些職業對本校畢業生來說,並不是能非常輕鬆夠得到的目標。
幸運的是,阿德萊德畢竟是澳洲名校,學生的擇業面依然是非常寬廣。對碩士金融與經濟學畢業的學生而言,就業分成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想留在本專業範圍內就業,但是執意不去做銷售的人。就業方向有研究院,操盤手,金融多媒體,銀行管培生。一些國企的金融相關崗位也歡迎有背景的同學。給這些同學的建議是,能考的證書儘量早一些考到,CFA,FRM都可以。在學校期間好好寫自己的論文不要敷衍了事,經常讀一些研報,看一些財經新聞。拿出一些零花錢來試試操盤也不錯。
自己的年化收益率能夠打開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的大門。如果有工科背景能夠自己編程那就更加不錯了,過幾年甚至可以向量化或者基金經理方向努力。
第二個方向是想留在本專業,但是成績並不非常突出,屬於家庭比較硬核,性格開放人脈廣的人。這類人需要做銷售的工作。券商什麼時候都歡迎能夠給他們拉到項目,或者搞定關鍵人物的人。私募基金和非券商類金融機構,什麼時候都是人脈套現的好去處。但是你需要先考到證券從業資格證和基金從業資格證。貸款和保險公司不太推薦,除非對自己的人脈有硬核的信心,比如在自己的家鄉非常能吃得開。如果對自己的經營能力有信心,也有一定的行業背景或者長年的操盤經驗,也可以選擇找人一起創業。我見過幾個年輕人組合創業的小型券商,他們中就有同時具備名校金融背景和實盤經驗的人。注意這裡背景和實盤經驗重要,成績和收益率並不重要。
第三個專業是用海龜背景和英文吃飯,但是並不打算對口就業人。做外貿,董事長助理,都可以。由於此類選擇太多就不一一列舉,很多公司只看你一個學歷背景就讓你進去從頭學起。如果你想轉行,花一些時間去考行業相關的證書,報班網課學習知識,也是可以的。複合背景的年輕人現在也是越來越多。
基於現在激烈的競爭,如果選擇回國就業,哪怕是在國外不方便回來的情況,我也十分不建議學生用空白簡歷出校門。只有一個名校頭銜已經很難為你帶來什麼機會了。遠程實習現在已經產業化了,並不難申請到。我的職業是獨立理財規劃師,屬於銷售類,但是我也是有券商實習經歷的。你想畢業之後去的金融機構越頂級,你需要準備的時間就要越早,從你本科開始,或者從你本科畢業之後那個假期開始,你的實習就不能停下來。從阿德萊德大學畢業出去的學生,實習經歷佔滿半張紙才是常態,尤其對那些想憑藉自己的力量找到工作的學生來說,一張漂亮充實的簡歷不是你的加分項,而是必備物。
對如果有志於從事金融工作的學生來說,需要花一些金錢和時間打理自己的形象。我在學生時代也是出門可以不梳頭,一件校服穿大半年的糟蹋女生。然而一件漂亮的小西裝,熨得整潔的襯衫和清雅的淡妝幫我贏得了現在的工作。公司的大佬們從來不會把西裝襯衫領帶當成拘束,反而穿出了戰袍的感覺。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規則。如果你出來找工作,請你務必遵守規則。你的學生時代有充沛的時間讓你去健身,學化妝護膚,打理髮型,買衣服學穿搭。並不是說有個性不可以,而是如果你連最基礎的尊重都不給,通常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給你機會,你需要熟知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