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德萊德大學的NEXUS 10 BUILDING裡上課的商學院學生,大致是金融、會計、市場的天下三分。在就讀授課型碩士學位的學生裡,雙專業和單專業的學生比率也是對半分。我就讀的專業是碩士金融與經濟,經常拿來對比的,也是我身邊最多人學的一個專業,金融與會計。
這並不難理解。從專業挑選的角度來說,挑選金融與會計的學生既希望學到一些硬核的理論知識,好明白資本市場是怎麼運轉的,但是同時也要考慮到未來的就業。在我看來,碩士金融與經濟這個學位,學習方向是偏向金融的。而碩士金融與會計這個專業,則是更加偏向會計。從實操性的角度理解,這個更加偏向會計的專業,在會計方面的法律知識傳授和會計實操層面的課程是非常系統性而且完善的,但是對金融知識的掌握要求非常淺顯,基本上停留在理論階段。
說他們相似的原因是,這兩個專業的第一學期的課程基本完全相同。金融與經濟專業也需要學習一些會計上的知識,因為本身金融與會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知識穿插。純會計專業的學生也會在第一學期學習系統性的金融課程,因為不能讓這些學會計的學生只會做報表,而根本不理解報表是為什麼服務的。
如果有學生對報考阿德萊德大學碩士金融與經濟學有興趣,那麼請務必思考入學前需要準備的一些事情。這裡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針對本科對口,有基礎的同學。比如我就是這類人。我本科讀的專業是工商管理與經濟,4年無間斷學習經濟學,並且還在商學院修了不少金融選修課。所以第一學期的專業課程對我來說都非常淺顯,屬於過度層面。有挑戰的課程從第二學期才開始。我這類的學生,大致上都接受過商學院的系統性訓練,需要做的準備並沒有很多。但是針對那些本科並沒有對學習非常上心的學生,重新找本《公司金融》或者曼昆的經濟學讀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一下子貿然面對語言的轉換,可能以前漫不經心學習的知識並不能對你的成績起到幫助。
第二種針對本科不對口,跨專業過來的同學。工科過來的學生都還好,基本上都能跟得上,excel和金融軟體都用得很上手,就業的時候有些企業甚至更喜歡這些複合型人才。但是我身邊有的同學的專業真的跳躍的很不可思議。這些同學和那些沒有上心學習的同學一樣,建議也在入學前惡補一下《公司金融》或者讀一讀曼昆的經濟學。至於本專業的會計課程,在入學前的補習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因為沒有實操就是很難上手,所以如果不打算在會計方面深造或者轉專業,建議入學之後好好學習就可以了。針對這一部分學生,我的建議是,看專業書籍是一方面,也要把自己的英文好好練好。
這專業的學生,最痛苦的,經常掛科的,都是沒有基礎而且英文也不好的人,說的可怕一點,這些人甚至在第一學期結束就會打退堂鼓。我見過第一學期結束,考試成績公布之後在NEXUS 10自習廳給父親打電話說讀不下去的女生。所以其實最大的心理準備是,不要小看阿德萊德大學的碩士學位,並不是讓你簡單輕鬆混兩年就能拿到畢業證的。
畢業之後回看,我的收穫無論如何都要遠遠大於落差。也就是就投資思維來看,我認為這筆為了自己學歷提升的投資是划算的。一方面是海外名校給我帶來的背景提升,作為一個商學院畢業的學生,能夠把這個頭銜用出10倍的效果,這是理所當然的。
另一方面,我也在學校認識了很多值得長期結交的優質校友。海外的名校裡面必然會有一些神奇的同學,他們的學習方式,眼界見識,知識深度,都會給你的人脈圈層帶來一個質的提升。和優秀的人一起學習,有的同學就是喜歡教人。和有車的同學一起自駕遊,你能享受到袋鼠島隱秘角落的風光,甚至能享受到某個平常不起眼的學生令人驚嘆的廚藝。如果你性格開朗,也可以和印度,中東,越南或者本地的同學打成一片,一起做project或者去他們推薦的餐廳。對商學院的學生來說,最可怕的不是知識沒學好,而是眼界沒有打開。悶在宿舍的床位打遊戲或者圖書館悶頭寫論文並不能讓你看到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人怎麼做生意,人怎麼在股市賺錢,人怎麼生活。
如果說有什麼落差,我認為自己在學校呆的時間還不夠長,因此經濟學的課程還沒有上的足夠多。為了彌補這一點,回國之後我有繼續在讀這方面的書籍。社會現在都是不學習等於自動倒退的狀態,作為不靠技能吃飯的商學院學生就更是如此。學弟學妹們記住,學習,在畢業之後也不能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