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同學不合理的要求,為什麼孩子不會拒絕?或許是孩子缺乏自信

2020-10-26 棉花糖媽媽

作家畢淑敏說:拒絕是一種權力,就是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鄰居家的女兒小敏,很乖很聽話,是一個在生活中處處替別人著想的女生。可鄰居卻有些發愁,她家女兒不懂得拒絕別人。比如新買的文具經常被同學借用,雖然開始的時候小敏不介意,但後來由於同學幾次都沒有歸還,而小敏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同學,只好再把新買的文具借給同學。到最後,反而小敏自己沒有文具用,只好讓媽媽再買新的。

恰巧我正在看《我是便利貼女孩》這本書,小敏的性格和書裡的主人公一樣,膽小、心地善良、性格溫和,不懂得拒絕同學,不想得罪同學,所以才幫同學做事。就像「便利貼」一樣,同學利用完她就把她丟棄了。

我是便利貼女孩

故事主角:盛欣怡,她是個好老人。她和同學凌揚波從一年級就是同桌,是好朋友。可到了四年級時,盛欣怡發現好朋友變了……

下課了,凌揚波和別的同學緊緊地挨著走,還說著很私密的話,對待別的同學比對自己要好得多。我的成績不太好,而凌揚波在老師眼裡是個成績不錯的孩子。每次我考得比她差,她就會拿這事來嘲笑我一通。

這就是我最生氣的地方,如果別人嘲笑我,我還可以忍受,可凌揚波是我最好的朋友啊,她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我覺得自己就像凌揚波的一張便利貼,用得著我的時候就用,用不著的時候,我就被她丟棄了。

到小區的活動館打桌球,兩張臺子都被人佔了,本想回家,卻遇到同學夏青和她朋友。夏青讓我和她們一起打球,不過她們先開始打,讓我負責給她們撿球。結果,夏青和她朋友打個不停,我撿球也撿個不停。我撿球撿到腰都酸了,夏青還笑著誇我:「盛欣怡是我們班出了名的好脾氣。」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的誇獎,可我拒絕的話卻說不出口。

面對不合理要求,要說「NO」

為什麼面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時,孩子不會拒絕?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自身、父母教養等等。

★害怕打擊報復

孩子不敢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可能因為害怕如果拒絕對方,引起對方的不滿,會給自己帶來傷害,這種傷害不僅是身體上的,還包括精神上的。比如孩子因為身體瘦小或者性格內向,沒有處理這種事的能力,害怕被打擊報復。

★缺乏自信心

孩子不願意拒絕別的無理要求,往往孩子本身會有點缺乏自信心。上文中的小敏和盛欣怡就是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擔心如果拒絕別人,就會被疏遠和冷落。有研究發現:拒絕能力和自信心有關,缺乏自信心的人如果拒絕別人會感到不安,因此會委曲求全。

★父母不善於拒絕別人

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可能父母也是一個不善於拒絕別人的人,給孩子出「忍讓」的示範。《我是便利貼女孩》裡盛欣怡的媽媽也是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盛欣怡有個妹妹,是小姨的女兒,一直住在盛欣怡家。妹妹蠻橫又暴躁,動不動就哭,而媽媽事事都讓盛欣怡謙讓著妹妹。由此可見,如果父母一直用「謙讓」要求著孩子,比如,倆孩子在爭搶玩具,總讓自己的孩子讓給別人。在父母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就算心裡再不舒服,也會乖乖聽話,不會反抗。

《家有兒女》小雪教你拒絕別人

記得《家有兒女》裡有一集,鄰居總是來劉梅和夏東海家借東西,昨天借吹風機,今天借電熨鬥,我們作為觀眾已經看出了劉梅和夏東海的不耐煩、不情願,可礙於面子,還是把東西借給了鄰居。

當鄰居看到小雪的雜誌,也想要借走的時候,小雪直接當面拒絕,說「不」。當鄰居走後,爸爸媽媽向小雪詢問:怎樣拒絕別人?怎樣才能說出「不」字?小雪回答:說「不」本來就不需要理由,而且我有權利拒絕別人。還說爸爸媽媽患上了取悅別人的病。

看到這裡,我真的特別喜歡小雪這個孩子,三觀超級酷,特別自信。是啊,拒絕別人,說「不」,根本不需要理由啊,這是我的權利!我們要教孩子敢於對無理要求說「NO」,不要因為不好意思和內心深處的膽怯,而忽視自己的真實心理。

《我是便利貼女孩》這本書是《陽光姐姐小書房 成長寫作系列》其中的一本,這套書一共有6冊。「陽光姐姐」原名伍美珍,是安徽大學文學院的副教授。因為曾經做過「陽光姐姐熱線」主持人,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她的作品多次登上全國少兒暢銷書榜,並且多次選入中小學生的推薦書目。

這套書可以說是寫給孩子們的成長啟示錄,陽光姐姐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幫孩子們解決成長路上的小煩惱。也是專門寫給孩子們看的「作文寫作課」,每本書有一本寫作秘笈,幫孩子們提高寫作能力。

這一起來陽光姐姐小書房吧!和大家一起體味成長,開心寫作。

相關焦點

  • 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怎麼拒絕,才不會傷害到孩子脆弱的內心
    一味地用情緒壓制孩子,不跟孩子講道理,那孩子自然也不會給你好好說、講道理,反正是以「情緒大小論輸贏」的,你用情緒來壓制孩子久了,孩子也會學會先發制人,用情緒來威脅你的——在提要求之前就發脾氣、擺臭臉。根本學不會好好商量。都說臭脾氣會遺傳,估計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傳遞給孩子的。
  • 面對男友不合理的要求卻無法拒絕,怎麼辦?
    現在很多女生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會拒絕別人,即使是在面對對方不合理甚至是過分的要求時,也常常委屈自己去順從別人。無論是在對待同事,朋友,還是自己的另外一半時,她們無時無刻不在委屈自己,扮演著被迫屈從的那個人。曾經我遇到過的一個學員是這樣,她的前男友特別的大男子主義,經常發脾氣,對她各種要求,各種不滿。
  • 不要做直接拒絕孩子的「否認型」家長,面對不合理要求可以這樣做
    孩子提要求不可能家長都要滿足的,當拒絕他們的時候相比於直接說不,其實還有更好的方式去拒絕他們。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當中,有的父母已經將否定作為了一種下意識的回應,對孩子自信心的打擊是很大的。甚至有的時候不讓他們把話說完,不給他們解釋的空間,只是將自己想要說的噼裡啪啦一通說,強迫孩子去執行,認為自己是家長,永遠為了他們好,總是沒有錯的。
  • 面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除了拒絕,你還可以這樣做
    ,但是這個「不」字就是說的不堅決,無用功的長時拉鋸到最後還是妥協了,這到底是為什麼?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的應對方法。之前我們說過,當孩子無理取鬧時,首先要理解並接納孩子表達的感受和情緒,嘗試用共情解決問題。但是當共情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 善良是好事,但得把握度,不會拒絕的孩子,連保護自己都成問題
    但每次同學向瑤瑤開口時,瑤瑤總不好意思拒絕,並想著他們的難處,故很多錢借出去就沒有了消息了。善良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良好品質,但慣性妥協不會拒絕,會容易使孩子吃虧。教會孩子取捨,明白善良的尺度,才能避免孩子受欺負。為什麼慣性妥協不會拒絕?
  • 拒絕孩子的要求會傷害孩子嗎?
    前面說到,不能過度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麼,拒絕孩子的要求會傷害到孩子嗎?是否傷害孩子,這要取決於孩子的感受。和所有對孩子的管教一樣,這個結果也取決於爸爸媽媽是否處於愛。如果能讓孩子知道,拒絕他是爸爸媽媽處於愛的目的,也就不會傷害到孩子。
  •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幼年和童年時期的自尊心如果沒有得到積極的引導,孩子長大以後有可能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最終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 孩子缺乏自尊,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今天咘媽為大家分享什麼是「低自尊」,容易造成孩子「低自尊」的原因是什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樂觀的孩子。
  • 從小缺乏自信的孩子是怎樣的?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自信的人, 自信的孩子願意學習新的技能,面對新的挑戰。 但現實是,有相當多孩子缺乏自信。 網絡上曾經有個熱帖, 叫做:「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
  • 我的孩子患了自閉症丨面對不愛說話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
    他在他們班上也不愛和其他同學說話,也不喜歡參加各類遊戲,總之就是不太合群。我和他爸爸對他的期望很高,但不知道為什麼,他的自信心總是很差,到現在甚至有了輕微自閉症的現象。愁、愁、愁!老師,我該怎麼辦呢?如有的孩子由於容貌、長相等而自卑;有的孩子由於能力較差,不能被同伴認可而導致較低的自我評價;有的孩子由於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往往被老師和同學忽視,缺乏積極的自我體驗,懷疑自我價值。
  • 孩子不知道怎樣拒絕別人的要求,父母懂得這樣培養
    面對同學們的要求,文文不知道怎樣拒絕同學們?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孩子不知道怎樣拒絕別人的合理要求,甚至也不懂得拒絕別人的不合理的要求?有的孩子認為友誼是在一起玩時順從別人的意見,拒絕別人就會失去之間的友誼。如例中的文文一樣,害怕拒絕同學的要求,儘量滿足同學的需求就是友誼的持續。容易使孩子在長期的同伴交往中,無意識的形成了不會拒絕別人的慣性,發展成為一種相對穩定的性格特徵。
  • 父母的「中國式教育」,或許正是導致孩子缺乏自信的源頭
    書中內容指出了中國式教育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引起了一批網友的深思。每個父母都真心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成人。雖然他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難免在這個大環境裡一直採用中國式教育,來培養自己的孩子。中國式教育是中國每個家庭教育的常見方式,他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以家長以自我為中心去要求孩子做什麼,而所謂的藉口都是為了孩子好。
  • 《聽見她說》:缺乏自信的孩子,受困於「容貌焦慮」的魔鏡之中
    3個小時後,自己在鏡子裡的臉被「裝修」得看不出本來面目,去參加同學聚會,從「小透明」一舉成為眾人焦點。一個缺乏自信的女孩,從小時候第一次被人議論「象腿」開始,她就陷入了極大的「容貌焦慮」之中。哪怕內心多強大的人,都難以忍受這些外貌攻擊,更何況那些不自信的女孩。
  • 孩子缺乏自信,容易成為一個「受氣包」,如何才能讓孩子更有勇氣
    ,從來不敢對別人的不合理要求說「不」,寧願自己默默承受,也不敢提出反對意見,總是擔心拒絕會令他人不滿。二、如何讓孩子告別「受氣包」,建立自信1、父母不要太強勢太過於強勢的父母,經常在家中對孩子大呼小叫,要求孩子無條件執行自己的想法,使孩子長期處於被動局面,無法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也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能力,這樣很容易培養出膽小懦弱的孩子。
  • 孩子缺乏自信,人前老是畏畏縮縮?了解「自我效能」幫娃找回自信
    所以「自我效能」越高的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越有信心,而「自我效能」低下的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就會顯得畏手畏腳的,不敢去嘗試解決問題,不敢面對困難。除此之外 「自我效能」還有如下優勢。1.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對自己這一方面不夠自信,自我效能低下,可能他們並不是真的不擅長這些事情,只不過內心潛在的意識告訴了他們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所以他們才會用不喜歡三個字當成自己的藉口,去迴避這些事情。然而倘若是自我效能高的孩子,他們即便真的不擅長也不會選擇迴避,而是會對自己有莫名的自信。
  • 缺乏自信的人往往退卻順從用行動和語言鼓勵讓你的孩子變得自信
    當所有的小朋友都說完了故事,我請明明上前來試一試,可是卻遭到了他的拒絕。拒絕的理由是:我不會。經過協商和鼓勵,終於勇敢的走上前來為大家表演故事,雖然聲音並不大,故事也沒有說完整,但是能夠勇敢站在臺上就是值得表揚的進步體現。
  • 孩子不愛說話可能是缺乏自信,培養孩子自信,家長要掌握這幾點
    前言:每個家長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們會開心,但難免有些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而且在生活當中不喜歡打招呼。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寶寶沒有禮貌,真的是這樣嗎?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這樣的孩子就是缺乏家教,家長沒有教育好,我們在生活中已經看到有些孩子家長帶著他出門玩的時候,我們先讓他出來打招呼,他卻躲在母親的後面,不敢出來,甚至不敢說話。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每次這種場景,都特別揪心,本想拒絕孩子的時候,卻因為他一哭就心軟,最後不得不妥協。 孩子一哭,就無條件的滿足,所以很多父母變得不會拒絕孩子。 所以,用哭鬧「要挾」父母,成了許多孩子的致勝「法寶」,只要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哭就可以了。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孩子一哭,就無條件的滿足,所以很多父母變得不會拒絕孩子。或許容易妥協的父母,存在這幾種心理:•因為難以面對孩子的情緒:所以面對孩子的需求,內心的「匱乏感」會激發內心的滿足欲而向孩子妥協。然而,沒有被拒絕過的孩子,不僅不會懂得感恩,還可能會因為過度縱容而變成一個「壞孩子」。
  • 孩子的這些要求,家長別捨不得拒絕,一時的心軟會「害」娃不淺
    寶媽不懂拒絕孩子要求,結果後悔莫及王女士生孩子比較晚,直到35歲才生了兒子洛洛,一家人對洛洛都寶貝不已,平時,=只要洛洛有什麼要求,他們都想辦法滿足。尤其是王女士,更是從來不會拒絕,長時間下來,洛洛年紀不大,卻養成了一副唯我獨尊的性格。
  • 孩子被同學當「軟柿子」捏?請告訴孩子: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
    很多父母在小地時候都告訴孩子,要當一個善良且樂於助人的人,但是一不小心卻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老好人」。這裡的「老好人」可不是褒義詞,誇獎孩子善良勇敢樂於助人,而是說孩子不懂得拒絕不合理的要求,經常被別人當成「軟柿子」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