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畢淑敏說:拒絕是一種權力,就是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鄰居家的女兒小敏,很乖很聽話,是一個在生活中處處替別人著想的女生。可鄰居卻有些發愁,她家女兒不懂得拒絕別人。比如新買的文具經常被同學借用,雖然開始的時候小敏不介意,但後來由於同學幾次都沒有歸還,而小敏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同學,只好再把新買的文具借給同學。到最後,反而小敏自己沒有文具用,只好讓媽媽再買新的。
恰巧我正在看《我是便利貼女孩》這本書,小敏的性格和書裡的主人公一樣,膽小、心地善良、性格溫和,不懂得拒絕同學,不想得罪同學,所以才幫同學做事。就像「便利貼」一樣,同學利用完她就把她丟棄了。
故事主角:盛欣怡,她是個好老人。她和同學凌揚波從一年級就是同桌,是好朋友。可到了四年級時,盛欣怡發現好朋友變了……
下課了,凌揚波和別的同學緊緊地挨著走,還說著很私密的話,對待別的同學比對自己要好得多。我的成績不太好,而凌揚波在老師眼裡是個成績不錯的孩子。每次我考得比她差,她就會拿這事來嘲笑我一通。
這就是我最生氣的地方,如果別人嘲笑我,我還可以忍受,可凌揚波是我最好的朋友啊,她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我覺得自己就像凌揚波的一張便利貼,用得著我的時候就用,用不著的時候,我就被她丟棄了。
到小區的活動館打桌球,兩張臺子都被人佔了,本想回家,卻遇到同學夏青和她朋友。夏青讓我和她們一起打球,不過她們先開始打,讓我負責給她們撿球。結果,夏青和她朋友打個不停,我撿球也撿個不停。我撿球撿到腰都酸了,夏青還笑著誇我:「盛欣怡是我們班出了名的好脾氣。」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的誇獎,可我拒絕的話卻說不出口。
為什麼面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時,孩子不會拒絕?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自身、父母教養等等。
★害怕打擊報復
孩子不敢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可能因為害怕如果拒絕對方,引起對方的不滿,會給自己帶來傷害,這種傷害不僅是身體上的,還包括精神上的。比如孩子因為身體瘦小或者性格內向,沒有處理這種事的能力,害怕被打擊報復。
★缺乏自信心
孩子不願意拒絕別的無理要求,往往孩子本身會有點缺乏自信心。上文中的小敏和盛欣怡就是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擔心如果拒絕別人,就會被疏遠和冷落。有研究發現:拒絕能力和自信心有關,缺乏自信心的人如果拒絕別人會感到不安,因此會委曲求全。
★父母不善於拒絕別人
孩子不會拒絕別人,可能父母也是一個不善於拒絕別人的人,給孩子出「忍讓」的示範。《我是便利貼女孩》裡盛欣怡的媽媽也是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盛欣怡有個妹妹,是小姨的女兒,一直住在盛欣怡家。妹妹蠻橫又暴躁,動不動就哭,而媽媽事事都讓盛欣怡謙讓著妹妹。由此可見,如果父母一直用「謙讓」要求著孩子,比如,倆孩子在爭搶玩具,總讓自己的孩子讓給別人。在父母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就算心裡再不舒服,也會乖乖聽話,不會反抗。
記得《家有兒女》裡有一集,鄰居總是來劉梅和夏東海家借東西,昨天借吹風機,今天借電熨鬥,我們作為觀眾已經看出了劉梅和夏東海的不耐煩、不情願,可礙於面子,還是把東西借給了鄰居。
當鄰居看到小雪的雜誌,也想要借走的時候,小雪直接當面拒絕,說「不」。當鄰居走後,爸爸媽媽向小雪詢問:怎樣拒絕別人?怎樣才能說出「不」字?小雪回答:說「不」本來就不需要理由,而且我有權利拒絕別人。還說爸爸媽媽患上了取悅別人的病。
看到這裡,我真的特別喜歡小雪這個孩子,三觀超級酷,特別自信。是啊,拒絕別人,說「不」,根本不需要理由啊,這是我的權利!我們要教孩子敢於對無理要求說「NO」,不要因為不好意思和內心深處的膽怯,而忽視自己的真實心理。
《我是便利貼女孩》這本書是《陽光姐姐小書房 成長寫作系列》其中的一本,這套書一共有6冊。「陽光姐姐」原名伍美珍,是安徽大學文學院的副教授。因為曾經做過「陽光姐姐熱線」主持人,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她的作品多次登上全國少兒暢銷書榜,並且多次選入中小學生的推薦書目。
這套書可以說是寫給孩子們的成長啟示錄,陽光姐姐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幫孩子們解決成長路上的小煩惱。也是專門寫給孩子們看的「作文寫作課」,每本書有一本寫作秘笈,幫孩子們提高寫作能力。
這一起來陽光姐姐小書房吧!和大家一起體味成長,開心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