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得以有無學籍作為中小學入學必要條件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31日電 31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常見問題及解答》。該文件指出,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後置程序,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

  一、作為學生家長應該關注學籍的哪些相關內容?

  學籍是指某個兒童少年作為某所學校學生的身份。學籍檔案是記錄學生就學和成長過程的重要載體。學籍管理是指學校和有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學籍進行管理的行為,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1月教育部已建成全國聯網的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各類學籍業務均納入系統管理。

  擁有學籍是每個學生應有的權益。在經過批准的學校學習的學生都具有學籍。新入學或轉學後,家長應及時到學生所在學校確認是否已為學生建立或轉接學籍,是否「人籍一致」。「人籍分離」等問題可能導致學生無法辦理與學籍相關的各種管理服務業務,甚至影響升學。學生離校時,家長要及時告知原學校學生的去向,方便原學校協助辦理相應的學籍管理服務業務。此外,家長還要對學生的學籍信息進行核對,確保準確無誤。

  二、學生入學或轉學,地方教育部門是否可將有無學籍作為入學門檻或條件?

  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入學和轉學的前提條件。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後置程序,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

  三、學生入學後應如何辦理學籍手續?

  學生被學校招收後,原來已有學籍的,接收學校應通過全國學籍系統為學生轉接學籍,實現「人籍一致」;原來沒有學籍的,應為學生新建學籍並通過查重程序。如果遇到學籍系統或數據傳輸故障等特殊情況,學校可先通過線下流程辦理轉學等業務,線下流程完成後,即可作為擁有連續學籍的計算時點,學生即應視為在校生,享受在校生待遇(如參加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組織的考試及各種活動),之後再通過學籍系統完成電子學籍檔案轉接,最終以學籍系統記錄的信息為準。

  四、關於學籍信息更新有哪些要求?

  學籍信息是維護學生權益的依據。學籍信息更新是確保學籍信息準確的必然要求。《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快問題學籍處理和建立數據質量核查機制的通知》(教基一廳〔2015〕2號)要求各地各校加強宣傳和督促檢查,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常態工作機制,每學期核查一次學籍信息變動情況。學生家長有義務及時將學生信息如家庭住址、聯繫電話等的變動情況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將學生信息的變動情況通知學校學籍管理員,在學籍系統內及時更新。

  五、學籍號有幾種?

  學籍號是學籍信息的核心要素。學籍號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生成,一人一號,伴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原則上終身不變。學籍號分為「G」字頭正式學籍號、「L」字頭臨時學籍號以及「J」字頭學籍號三種。較為常見的是「G」字頭正式學籍號和「L」字頭臨時學籍號。

  「G」字頭正式學籍號:具有「L」字頭臨時學籍號的學生經過全國查重和與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進行比對,通過後分配「G」字頭正式學籍號,每年春季學期開學後,通過學籍系統下發。「G」字頭正式學籍號為「G+身份證號」,但學生身份證號發生變化等特殊情況下,二者可不相同。

  「L」字頭臨時學籍號:學生首次註冊學籍後,分配「L」字頭的臨時學籍號。「L」字頭學籍號按照身份證號編碼規則生成,與身份證號相似,但與身份證號不具有對應關係。「L」字頭臨時學籍號是學生獲得正式學籍號前辦理各項業務的依據,在辦理有關業務時與正式學籍號效力相同。各地各校在辦理有關業務時應對持有臨時學籍號的學生一視同仁。

  「J」字頭學籍號是為暫無公民身份證號或原公民身份證號不可用的學生設計的。編碼規則與身份證號相同。學生獲得身份證號後,可以申請將學籍號更改為「G」字頭正式學籍號,但保留原來的記錄。

  六、「G」字頭正式學籍號是否一定和身份證號一致?

  「G」字頭正式學籍號依據身份證號生成,因此一般情況下二者應一致。之後學生身份證號發生變化才會導致不一致。不一致也不會影響學生辦理任何業務,因此無特殊理由沒有必要申請修改正式學籍號。特殊情況需修改「G」字頭正式學籍號的,需要依申請按流程重新辦理。

  七、獲得「G」字頭正式學籍號後,是否可修改其中的關鍵信息?

  「G」字頭學籍號具有權威性。獲得了「G」字頭正式學籍號的學生,其學籍號不能輕易修改。因戶籍關鍵信息變動,確需對「姓名」和「身份證號」兩項關鍵信息進行修改的,必須履行相關程序。修改時,應由學校學籍管理員在學籍系統內上傳戶籍等相關證明材料照片或掃描件,縣級學籍主管部門審核把關後提交中央資料庫進行全國查重和身份比對,對沒有問題的,可進行修改。學籍修改情況的歷史信息將隨學籍永久保留。

  八、已獲得的「G」字頭正式學籍號是否可刪除?

  原則上不允許刪除「G」字頭正式學籍號。「G」字頭正式學籍號通過了全國查重、與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比對等一系列程序的嚴格檢驗,是學生身份的權威標識。如涉及問題學籍確需刪除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交佐證材料報教育部審核後方可刪除。

  九、轉學、畢業後跨省就學辦理時間有什麼要求?

  為做好畢業結業和升級處理工作,每年從7月15日零時至8月14日24時,學籍系統暫停發起轉學業務,其他時間均可發起,7月15日零時之前發起的轉學業務可繼續辦理。

  每年畢業後跨省就學新業務發起時間限定為8月15日零時至12月14日24時、3月1日零時至5月31日24時。

  需要注意的是,各省在國家規定的統一時段中,根據各自實際又規定了本省的轉學及畢業後跨省就學時段,在這種情況下,以省級規定為準。

  十、「出國」、「其他離校」、「退學」、「開除」狀態的學籍是否可以辦理轉學及跨省就學?

  為了方便群眾,學籍系統除了允許在校生狀態(休學除外)的學生辦理轉學及跨省就學業務外,還允許處於「出國」、「其他離校」、「退學」、「開除」等狀態的學生辦理此類業務。轉學完成後,學籍狀態不變,在轉入學校辦理相關手續後變為在校生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處於「休學」狀態的學生,須在原就讀學校辦理復學手續後再辦理轉學手續。

  十一、辦理轉學時,家長需提供的證明材料有哪些?

  通過學籍系統辦理轉學,家長需要向轉入學校提供學生基本信息表和說明轉學原因的證明材料。其中,學生基本信息表可由轉出學校通過學籍系統列印,以證明學生學籍信息的真實性;說明轉學原因的證明材料即家長籤字的學生轉學理由說明。

  各地各校不應再要求家長(學生)提供紙質轉學審批表。因為在學籍系統中辦理轉學業務流程時,已經設置了學校和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的核辦環節,相當於紙質材料的蓋章審批,因此除了因系統故障需要先線下辦理以外,不應要求學生家長再提供紙質轉學審批表。

  十二、畢業後跨省就學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為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減少跨省業務糾紛,轉入省、轉出省及學生家長應注意以下內容:

  學生跨省流動客觀存在,必須加以規範和引導。轉入省份應明確外省學生就學、升學的條件和辦理的程序,指導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妥善處理和核辦畢業後跨省就學。就學和升學條件不得違反國家招生入學總體政策,不得利用學籍系統搶奪或變相搶奪生源。

  轉出省份對於外省份同意接收的要及時辦理,不得以接收省份可能違規招生、學生分數可能未達到接收省份要求等理由駁回申請。

  學生家長應提前多了解和遵循相關省份的招生管理要求。以免出現不必要的跨省業務糾紛。

  十三、畢業生被學校錯誤調轉學籍後怎麼辦?

  原則上,被招生的學生到下一階段學校入學報到後學校才能調轉學籍並再次變為在校生。對誤調轉學籍的,學籍系統將按照「誰操作、誰負責」的原則增加回退功能,允許區(縣)學籍管理部門在學生畢業後半年內將被誤招學生退至畢業生狀態,然後再由實際錄取的學校將其學籍調入。

  十四、小學新生入學年齡有哪些要求?

  《義務教育法》對未滿6周歲的兒童是否必須入學沒有做出具體規定。根據其確定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學生入學年齡的具體日期由各省份根據實際自行設定。

  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提供了入學截止日期控制功能,由省級學籍管理部門自行設置。

  十五、學生家長如何反映學籍相關問題?

  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建立完善處理群眾投訴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相關問題工作機制的通知》(教基一廳函〔2014〕50號),建立了群眾投訴處理工作機制,分級妥善處理群眾關心的學籍相關問題。涉及省內市與市之間轉學和業務辦理的,須由省級處理(聯繫電話見附件)。涉及市內縣與縣之間業務的,須由市級處理並公布辦理方式和電話。涉及縣內學校間業務的,須由縣級處理並公布辦理方式和電話。僅涉及一所學校業務的,須由學校或縣級處理並公布辦理方式和電話。只有涉及跨省的,才有必要提交教育部協調。教育部技術服務呼叫中心受理服務號碼:010-66119801,服務郵箱:66119801@moe.edu.cn。

相關焦點

  • 教育部: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和轉學條件
    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記者賀迎春)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通知,進一步規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強調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和轉學條件。 教育部強調,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學籍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前提條件。
  • 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和轉學條件!教育部規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問題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相關問題處理的通知》。《通知》明確,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和轉學條件。
  • 教育部發話:不得將學籍作為學生入學和轉學條件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相關問題處理的通知》。《通知》明確,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和轉學條件。學籍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前提條件。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後置程序,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
  • 學籍對孩子入學的重要性!
    對於家長來說,在學籍全國統一管理並和戶籍脫鉤後,過去在學籍流動時的一些費用就免掉了;過去很麻煩的轉學,將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辦理。教育部對學籍的作用明確如下:◎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和轉學條件。
  •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跨省升學學籍管理作出規定
    寧波奧數網訊 教育部(微博)15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中小學生升級畢業升學學籍信息管理工作,同時明確跨省升學學生學籍管理的相關程序。         進入暑假,各地中小學生升級、畢業和升學工作已經開始,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將迎來第一個應用高峰期。
  • 教育部:中小學校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
    教育部指出,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後置程序,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  一、作為學生家長應該關注學籍的哪些相關內容?  學籍是指某個兒童少年作為某所學校學生的身份。學籍檔案是記錄學生就學和成長過程的重要載體。
  •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跨省升學學籍管理作出明確規定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跨省升學學籍管理作出明確規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6 07:23 來源: 新華社教育部15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中小學生升級畢業升學學籍信息管理工作,同時明確跨省升學學生學籍管理的相關程序。    教育部在通知中規定,學生畢業後,需要跨省進入下一教育階段學校就讀的,按畢業後跨省就學進行操作。在進入全國學籍系統操作前,需在系統外先確定接收學校並辦理相關手續。
  • 教育部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通知來了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定、嚴格規範普通高中招生行為、建立招生入學工作預警制度、嚴格執紀問責等要求。具體有哪些內容?
  • 2020年瀋陽市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政策問答
    轉載自:瀋陽教育發布 為做好2020年全市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規範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秩序,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共遼寧省委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有關工作部署,結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總體形勢,日前,瀋陽市教育局印發了《2020年瀋陽市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意見
  • 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不同字頭學籍號有何含義
    一、作為學生家長應該關注學籍的哪些相關內容?學籍是指某個兒童少年作為某所學校學生的身份。學籍檔案是記錄學生就學和成長過程的重要載體。學籍管理是指學校和有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學籍進行管理的行為,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 解讀 小學入學年齡怎麼算?教育部詳解《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
    ……相信不少家長在為孩子辦理學籍、轉學時會遇到這些棘手的問題。昨天,教育部就中小學生電子學籍管理中的一些常見問題,作了詳細解答,上述問題有了「標準答案」。 本報特邀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對家長關心的問題結合本地情況進行解答。 調查:2013年起執行的《辦法》為何昨日再解讀?
  • 在武漢幼兒園學籍會影響孩子上小學嗎?答案在這裡!
    最近有不少家長在後臺留言中提到關於學籍的問題。從2016年開始,武漢市幼兒園開始錄入學籍,不少家長擔心這個學籍錄入會影響到孩子上小學,特別是一些在外地上幼兒園的家長們,擔心一旦錄入學籍就不能在武漢市入學了,還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沒有上幼兒園明年上小學是否會有影響.......
  • 2016年教育部最新中小學學籍管理辦法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相關問題處理的通知公布,進一步明確相關政策和處理辦法,不得將學籍作為入學和轉學條件。最新版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相關問題處理辦法如下,供2017成都小升初擇校家長們查看。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教基廳〔2019〕1號 轉入學校應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中轉接學生學籍,轉入、轉出學校和雙方學校學籍主管部門應當分別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學生學籍轉接。積極推進融合教育,依法保障能夠接受普通教育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就近就便隨班就讀。對烈士子女、符合條件的現役軍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傷殘警察子女及其他各類優撫對象,各地要細化入學操作程序,落實教育優待政策。  七、建立招生入學工作預警制度。
  • 關於大連中小學招生入學!
    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實行「零擇校」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實行免試入學不得以面試、測評等名義選拔學生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1.嚴格控制擇校。從2020年秋季入學開始,進一步加強擇校治理工作,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零擇校」。
  • 烏市中小學轉學插班怎麼辦?學籍到底是什麼?速收藏
    其學籍可以轉入新學校,也可保留在原學校。 (4)轉學前,一定要核實待轉入學校是否還有學位,如果沒有學位,那基本就是沒辦法轉進去的。 轉學比較推薦的時機 烏魯木齊學校入學壓力大,一般來說,中心城區的學校都很難有空額,家長要提前半年開始了解居住地周邊生源情況是否滿額,學校有無空位接收。
  • 福建省2020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政策解讀
    答: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對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以來,全國、全省教育大會都將完善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作為重點任務進行部署。要把公平公正作為中小學招生基本價值取向,加強招生入學管理,切實保障招生入學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關於招生範圍,明確公民辦中小學招生都要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原則上在縣域範圍內招生,屬於設區市級審批或寄宿制學校的,經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可適當擴大招生範圍,但一般不實行全市範圍招生。
  • 廣東2019年中小學招生入學政策及官方解答
    3月20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4月2日,省教育廳印發了《廣東省教育廳轉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在教育部工作部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廣東省的招生指導意見和要求。
  • 事關您孩子升學,2020年亳州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政策來了!
    一、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各縣區教育局和義務教育學校(含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下同)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定,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面談、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義務教育學校不得招收特長生。
  • 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期如何算?學籍20問一定要看
    ……相信有不少家長會遇到這些棘手的問題。現在,這些問題有「標準答案」啦!日前,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就中小學生電子學籍管理中的一些常見問題,作了詳細解答。2013年,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對學籍信息管理體制、學籍建立、學籍變動管理等提出明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