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之行為主義_中公教師網

2020-12-13 中公教師網

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由於行為主義強調刺激-反應的聯結,因此屬於聯結派學習理論。

一、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經典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的形成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發現經典性條件作用,並提出經典性條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華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運用於學習領域,將經典性條件作用原理發展成為學習理論。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不需要學習,這種反應叫無條件反射,引起這種反應的刺激是食物,稱為無條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進食時發出鈴聲,一段時間後,狗只要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這時作為中性刺激的鈴聲由於與無條件刺激聯結而成了條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條件反射,後人稱之為「經典性條件作用」。

華生相信巴甫洛夫的條件作用模式適於用來建立人類行為的科學,如果將這種模式加以擴展,可以解釋各種類型的學習和個性特徵。他認為學習就是以一種刺激替代另一種刺激建立條件作用的過程。人類出生時只有幾個反射(如打噴嚏、膝跳反射)和情緒反應(如懼、怒、愛),所有其他行為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建立新的刺激一反應(S-R)聯結而形成的。

經典性條件作用的規律包括習得、消退、泛化與分化。在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叫做條件反應的習得過程。條件反射形成以後,如果得不到強化,條件反應會逐漸減弱,直至消失,稱為消退現象。機體對與條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條件反應,屬於刺激的泛化。如果只對條件刺激作出條件反應,而對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應,則出現了刺激的分化。

二、桑代克的聯結一試誤學習理論

桑代克聯結論的基本觀點可集中在對學習的實質、過程和規律的認識上。

1.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聯結公式是S-R。他認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是直接的,並不需要中介作用。學習的過程就是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過程,而聯結是通過嘗試錯誤的過程建立的。

2.學習的進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隨著錯誤反應的逐漸減少和正確反應的逐漸增加,而最終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形成牢固的聯結。這種理論又被稱為嘗試錯誤論,簡稱試誤論。

3.桑代克認為,學習要遵循三條重要的原則: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桑代克發現的學習律仍然有些簡單和粗糙,不能完善地說明學習的根本規律。他以試誤概括所有的學習過程,忽視了認知、觀念和理解在學習中的作用,抹殺了人類學習與動物學習的本質區別。桑代克的根本錯誤在於背棄了反映論的觀點,取消了反映過程,認為情境與反應之間根本不存在什麼中介,這是一種簡單化的機械主義的觀點。

三、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桑代克為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奠定了基礎,斯金納則系統地發展了這一理論,並使之對教育實踐產生巨大作用。

斯金納把人和動物的行為分為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隨意的反射性反應;而操作性行為則不與任何特定刺激相聯繫,是有機體自發作出的隨意反應。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為都是操作性行為。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可以解釋應答行為的產生,而操作性條件反射論可以解釋操作行為的產生。

斯金納認為,有機體做出的行為與隨後出現的條件刺激之間的關係對行為起著控制作用,它能影響以後該行為發生的概率。他把凡是能增強行為出現頻率的刺激或事件稱作強化物。正強化是通過呈現個體想要的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負強化是通過消除或中止厭惡、不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反之,凡是能夠減弱行為或者降低反應頻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懲罰。斯金納認為「教育就是塑造行為」,複雜的行為也可以通過塑造而獲得。他強調程序教學,即把各門學科知識按其內在邏輯順序分解,使學習由淺人深,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給予反饋和強化,以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斯金納認為程序教學可以利用教學機器進行,這為現在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支持。

四、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以兒童的社會行為習得為研究對象,形成了其關於學習的基本思路,即觀察學習是人的學習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認為,學習是個體通過對他人的行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獲得某些新的行為反應或已有的行為反應得到修正的過程。

觀察學習包括注意、保持、復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在注意過程中,觀察者注意並知覺情境的各個方面。在保持過程中,觀察者記住了從榜樣情境中了解的行為,以表象和語言的形式將它們在記憶中進行表徵、編碼以及存儲。在復現過程中,觀察者將頭腦中有關榜樣情境的表象和符號概念轉化為外顯的行為。在動機過程中,觀察者因表現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到獎勵。他還認為習得的行為不一定都表現出來,學習者是否會表現出已習得的行為,會受強化的影響。強化分為三種:1. 直接強化,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2.替代強化,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3.自我強化,對自己表現出的符合或超出標準的行為進行自我獎勵。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提出了個體行為習得的觀察學習途徑。該理論關於強化的見解,對我們從整體上認識人的行為的學習過程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但其研究成果缺乏對教育情境中的實際觀察學習的研究,且對教學中運用示範的問題沒有進行專門的深入研究,因此,他的示範教學觀還不成熟。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教師招聘備考之要素主義思想
    要素主義教育思想是指20世紀30年代出現於美國的一個反對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為美國的巴格萊。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因為缺乏對要素主義的理解和誤解,經常造成單選題或多選題的誤選,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要素主義的關鍵思想。我們下面分享下要素主義的代表觀點。一、教育的目的是傳遞人類文化中的「共同要素」。
  • 教師招聘心理學考點:思維_中公教師網
    教師招聘心理學考點:思維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思維」這一知識點雖然是普通心理學的內容,但在考試的時候,這一考點仍然是一個重點,以下我們一起來歸納和理解考試的時候,常在「思維」這一內容上的考點。例如:物理教師在課堂上講了一道例題,學生對於例題類似的練習做起來非常容易,而對完成與例題差別較大的練習就感到困難。(四)動機狀態一個人的動機狀態,對解決問題起著不同的影響作用。就其動機性質而言,如果一個人的動機越積極、越有社會價值,他對人的活動推動力就越大,人們為解決問題而進行的探索就越積極越主動,活動效率就越高,反之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 布魯納(上)_中公教師網
    隨著各地市教師招聘時間的臨近,備考教招的小夥伴們吹響了百米衝刺的號角,開啟了夜以繼日的學習模式。然而,面對紛繁雜亂的人物及其著作和思想,究竟該如何進行高效的學習呢?今天老師就以布魯納為例,梳理一下關於人物的學習思路。一、著作傑羅姆·布魯納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對認知過程進行過大量研究,從而對認知心理理論的系統化和科學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 行為主義—華生
    教師招聘考試中,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一直是一個常考考點,今天我們著重了解他。華生是怎樣形成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呢?首先,他是要取消一切具有主觀性的心理學術語,而用客觀的行為來替代。他把刺激(S)和反應(R)的聯結作為行為的基本單位,一切複雜的行為都是些基本單位聯結成的。
  • 教師招聘備考之經典性條件反射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一直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這裡我們主要介紹一下行為主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巴甫洛夫,關於這一部分知識點的考情主要以客觀題為主,單選和多選。以上就是教師招聘備考之經典性條件反射,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 教師招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重要考點,因此幫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內容,從而輕鬆應對考題。一、建構主義的產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吸取認知等理論觀點後,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起來的。
  • 教師招聘考試: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在《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的理論是各地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考點,在學習的理論中,一般我們會學習到四個主義的理論,其中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經常在考題中出現,下面為大家介紹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兩個重要理論。(一)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享有盛譽的人物,他提出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對整個教育心理學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 學習理論之行為主義
    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之中,教育綜合知識是主要的考查科目,其中心理學部分是較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學習理論相關內容,那麼接下來將介紹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次革命——行為主義。對於這一塊知識點我們需要能將人物、實驗、理論及規律對應,更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律的內涵。在眾多考試之中,這一模塊考試主要是以單選題及多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的是例子類的選擇題。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主觀題分布於論述題,如請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一、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區分在學習觀方面,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結,而認知主義強調學習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形成S-O-R聯結。
  • 人格 - 人格_中公教師網
    人格(一)人格的定義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即人格是決定哥特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並使其與他人行為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人格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結構,主要包括性格、氣質、和自我調控等方面。
  • 行為主義流派人物梳理
    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一直都是相對困難的部分,尤其是十分重要又容易混淆的各種不同流派的人物觀點,時常讓同學們感覺難以把握,因此在這裡就為同學們梳理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流派——行為主義的人物及其觀點。行為主義作為整個學習理論中較早也流傳較廣的理論,主要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經驗的過程,故而有時也被稱之為聯結主義。
  • 行為主義理論的兩大發現者之一——桑代克
    行為主義理論一直是我們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部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行為主義原理的兩大發現者之一的桑代克。通過學習他的成長故事,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桑代克的理論。桑戴克的少年時代學習很好,中學時代成績一直名列第一或第二名。大學畢業時,他獲得了衛斯理大學50年來最高的平均成績。
  • 班級授課制_中公教師網
    班級授課制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學組織形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尤其是班級授課制,經常會以選擇題和主觀題的形式出現。班級授課制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是把學生按年齡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數的班級,教師根據課程計劃和規定的時間表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
  • 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7大流派
    《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2. 行為主義的興起被稱為心理學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第一勢力)3. 反對研究意識,直接研究行為4.主張以信息加工觀點為核心以上就是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7大流派,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 如何區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這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各類教招考試中都屬於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幾個流派的區分總是比較模糊,尤其是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觀點以及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分,在多選題中很容易出現錯誤。今天就跟隨老師一起來區分一下這幾個學習流派之間的差異。1. 行為主義VS認知主義:
  • 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後來學習理論主要形成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四大理論流派。下面我們主要說一下行為和認知主義兩個學習理論。行為主義首先對馮特的理論進行批判。華生反對用內省法進行研究,主張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可觀察到的外顯的行為。認為學習就是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是反應的發生概率變化。在理論上受到聯想主義心理學理論的影響,在內容上強調可觀察的行為。
  • 中公專項輔導: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分
    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考生在複習中除了要對最基礎的行為主義理論有深度了解,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也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兩個理論是我們開展新課程改革的依據和理論基礎。單方面理解建構主義並不難,包括書上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等。對此我們常常疑惑,皮亞傑不是認知主義的嗎,怎麼歸入建構之中了。
  • 如何區分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我們時常會碰到兩個容易混淆的教育心理學流派,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這兩個流派的觀點相似,在做題時總是會給大家帶來不少的困擾,究竟是選哪個流派,往往很難進行區分,要正確地在做題時將這兩個流派進行區分,還得從這兩個的歷史淵源進行開始說起。
  • 2017廣東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2017廣東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 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_中公教師網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原電池是考察概率較高的一類題型,而要解決這類題的前提就是要能判斷出原電池的正負極,接下來給大家總結判斷原電池正負極的一些方法。《中學化學》考點精粹2020年遼寧教師招聘考試 ——鹽類水解中的三大守恆題型分析 2020年安徽教師招聘化學筆試之 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