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專項輔導: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分

2020-12-25 中公教師網

 

學習理論是各地區教育心理學的一大。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

考生在複習中除了要對最基礎的行為主義理論有深度了解,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也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兩個理論是我們開展新課程改革的依據和理論基礎。單方面理解建構主義並不難,包括書上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等。

對此我們常常疑惑,皮亞傑不是認知主義的嗎,怎麼歸入建構之中了。這是考生心中常有的疑問,也是在考試中較為容易混淆的考點。下面中公教育劉亞迪老師跟大家一起辯證分析下。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認知主義是建立在對行為主義批判的基礎之上,行為主義只強調刺激和反應的聯結,而忽視了二者之間個體心理意識的作用。因而,認知主義認為解釋刺激和行為的中間過程,才更有意義。他們認為,學習就是面對當前的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的組織,從而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強調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繫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

建構主義的觀點是一種關於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於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這一觀點也強調這個認知結構建構的過程。在知識觀上,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動態的,是具體情景中生成,學習觀認為學習是積極建構心裡認知的過程,學生觀認為學生有巨大的潛能,每個人有自己的認知結構。

二者都是建立一種知識結構,認知主義的代表人物布魯納的觀點就是讓學生主動發展認知結構,但是這種結構主要是讓學生去發現已經存在或者說被證實過的,而建構中的主動發現是發現一個適合具體情境中的知識結構,因而不是去理解已有的知識,而是在應用中重新建構出來的。這是二者的主要區別。建構主義的動態知識觀,強調兒童認識的個別差異,以及學習中具體情境應用,這都是與認知主義不同的。

二者讓我們產生很大疑惑原因就是建構主義是認知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會有很多相似點,因而只簡單理解其表面特徵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深層次了解。

中公講師劉亞迪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我們時常會碰到兩個容易混淆的教育心理學流派,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這兩個流派的觀點相似,在做題時總是會給大家帶來不少的困擾,究竟是選哪個流派,往往很難進行區分,要正確地在做題時將這兩個流派進行區分,還得從這兩個的歷史淵源進行開始說起。
  • 如何區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這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各類教招考試中都屬於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幾個流派的區分總是比較模糊,尤其是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觀點以及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分,在多選題中很容易出現錯誤。今天就跟隨老師一起來區分一下這幾個學習流派之間的差異。1. 行為主義VS認知主義: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歷年來,學習理論部分通常以兩大題型出現,分別是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分布於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中,總體特徵是知識點分散、零碎。主觀題分布於論述題,如請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
  • 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參加教師招聘的考生應該都對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不陌生,兩者的觀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部分。由於建構主義是從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二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考生在備考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各種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一)認知主義認知主義認為知識客觀存在的,學習是個體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不同的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頭腦中建構的認知結構是不同的;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二)建構主義1.個體建構主義。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屬於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理論部分的知識點,在考試當中這部分知識點是備考的重點和難點,需要結合例子理解記憶,出題形式多樣,以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為主。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重點把握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教學觀。接下來對這幾個重要知識點進行剖析。
  • 概念辨析|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人類的文明發展離不開教與學,那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又有哪些規律?學習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的?近百年來,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圍繞著這些問題,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各種研究,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也由此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理論。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 皮亞傑、布魯納、奧蘇貝爾、託爾曼和加涅。
  •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三大基礎學習理論
  • 教師招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重要考點,因此幫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內容,從而輕鬆應對考題。一、建構主義的產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吸取認知等理論觀點後,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起來的。
  • 學習認知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
    今天要學的Sharon老師的課更是感覺理論性很強,所以提前一天做了一些預習,有了大致的獲取信息:    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結構主義是structivism,兩者既有聯繫,也有區別),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理論一個重要概念是圖式,圖式是指個體對世界的知覺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動的框架或組織結構。
  • 認知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別和聯繫
    認知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別和聯繫聯繫:建構主義和認知結構主義,都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都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由學生自己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學習觀。區別: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生通過學習共同體在具體的情景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是不一樣的。認知結構主義的學習觀:學生通過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 教招備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一章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選擇、判斷、填空、簡答、論述都有涉及,以全題型備考。難度在中等偏上。下面將這部分知識做一個梳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我們所說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並不是一個特定的學習理論,而是許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它的出現被人們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不同取向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育心理學中是比較常見的考點。該知識在考試中可能以簡答題或論述題的形式考察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也可能以多選題的形式考察其代表人物和以例子型反選的形式考察該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因此,需要考生對該部分的知識深入理解,把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以分為個人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
  • 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理論的研究始於馮特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他主張研究人的意識、並把這些意識分成許多小的元素;在研究中主張用內省法研究,馮特的研究為學習理論奠定了基礎,也成為後面眾多心理學家批判的源頭。後來學習理論主要形成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四大理論流派。下面我們主要說一下行為和認知主義兩個學習理論。行為主義首先對馮特的理論進行批判。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在江西省的考試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點,單選、簡答、論述都有可能會考到,所以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理解是要非常重要的,接下來就詳細解釋一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在江西省共有5個觀點,分別是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教學觀和教師觀。
  • 一般的學習理論之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
    一、知識來源本知識點來自於《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的基本理論"章節,本章節首先介紹了學習的本質和學習的基本分類,學生在充分的了解了學習的基本概念之後,學習"學習理論"的內容,整體知識的條理性會比較清晰。二、考情分析題型:客觀題,選擇題居多。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和代表人物
    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考試當中經常出現理解類的單選、多選和判斷題,接下來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楊佳老師就此知識點來進行解讀。主要觀點:1、知識觀:知識不是客觀的東西,而是主體的經驗、解釋和假設。(是人在實踐活動中面對新事物、新現象、新信息、新問題所作出的暫定性的解釋和假設)。
  • 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區別
    在教師招聘備考的過程中,各大理論流派的區分是讓學員們異常頭痛的點,每一個理論有很多人,很多人又有很多觀點,都需要我們一一區分,在各大理論對比時,最讓人頭疼的就當屬新課程改革的兩大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了。
  • 教育心理學: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心理學重要知識點參加教師招聘的考生應該都對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不陌生,兩者的觀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始終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查部分。由於建構主義是從認知主義發展而來的,二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考生在備考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各種的困惑,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認知主義認為知識客觀存在的,學習是個體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不同的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者頭腦中建構的認知結構是不同的;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1.個體建構主義。個體建構主義者關心個人如何建構自己的認知或情緒成分。
  • 心理學知識:一起走進各種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起來的理論。這一理論的發展有其特殊過程和背景。建構主義觀點起源於皮亞傑的有關理論。根據皮亞傑的觀點,認知是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而建構起來的。
  • 認知主義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一、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 託爾曼(E.C.Tolman,1866—1959)、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布魯納(J.S.Bruner,1915一 )和奧蘇伯爾等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內部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