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學習理論之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

2021-01-15 中公教師網

一、知識來源

本知識點來自於《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的基本理論"章節,本章節首先介紹了學習的本質和學習的基本分類,學生在充分的了解了學習的基本概念之後,學習"學習理論"的內容,整體知識的條理性會比較清晰。

二、考情分析

題型:客觀題,選擇題居多。

考察類型:通過題幹描述的,學生能夠理解建構主義的含義,知道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生觀、教學觀;以及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意義及能夠和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進行區分。

三、知識點詳情

建構主義

(一)建構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強調個體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性。不同的學者認為在個體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有不同的重要的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它不是一個學習理論,而是眾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建構主義分為個人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其中個人建構主義強調個人自身在個人知識建構中的創造性的作用,包括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馮·格拉賽斯菲爾德的激進建構主義等;社會建構主義則強調社會相互作用、文化在個人知識建構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理論等。

(二)知識觀

建構主義與客觀主義相對立,它強調意義不是獨立於我們而存在的,個體的知識是由人建構起來的。也就是說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於具體的個體之外,儘管我們通過語言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這些命題還得到了較為普遍的認可,但這並不意味這學習者會對這些命題有同樣的理解,因為這些理解只能由個體學習者基於自己的豐富的和獨特的經驗背景而建立起來,這取決於特定情境下學習的歷程。

(三)學習觀

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雙向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這種建構不能由其他人代替。學習者這種知識建構過程主要有是哪個特徵。

1.主動建構性。在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學習者要不斷思考,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和專項。學習者是學習活動建構的主人,承擔學習的責任需要充分發揮主動性。

2.社會互動性。學習是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二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的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需要通過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

3.情境性:知識存在於具體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不可能脫離情景而抽象存在。它只有通過實際情境中的應用才能真正的被人所理解。

(三)教學觀

教學是激發學生原有的學習的相關知識經驗,促進知識經驗"生長",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以促成知識經驗的重新組織、轉化和改造。教學要為學生創設理想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推理、分析、鑑別等高級的思維活動,同時給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處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適當的幫助和支持,促進他們自身建構意義以及解決問題的活動。

建構注意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教學思路:情境性教學、支架教學、合作學習

(四)學生觀

1.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強調學生的巨大潛能。

2.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性,每個人在自己的活動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化的、獨特性的經驗,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和認知風格,所以,在具體問題面前,每個人都會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個人的理解往往著眼於問題的不同側面。

因此,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人本主義

(一)人本主義認為,心理學應當把人作為一個整體;應當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應該關注人的高級心理活動,如熱情、信念、生命、尊重等內容。

(二)馬斯洛的學習理論

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這一觀點。馬斯洛認為人的成長源於個體的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擴充成熟的驅力。

相關焦點

  • 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區別
    在教師招聘備考的過程中,各大理論流派的區分是讓學員們異常頭痛的點,每一個理論有很多人,很多人又有很多觀點,都需要我們一一區分,在各大理論對比時,最讓人頭疼的就當屬新課程改革的兩大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了。
  • 如何區分行為、認知、建構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
    歷年來,學習理論部分通常以兩大題型出現,分別是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分布於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中,總體特徵是知識點分散、零碎。主觀題分布於論述題,如請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於客觀題不易把握,現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四大學習理論進行區分。
  • 一文幫你理解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建構主義
    理論抽象不說吧,關鍵是還特多,所以建議大家先來大概掌握行為、認知、人本、建構四大流派的基本觀點,然後慢慢再去梳理每個流派中具體小理論 ,這樣學過之後知識框架就特別的清晰。   01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人來到這個世界,是如何進行學習的?
  • 教師招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重要考點,因此幫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內容,從而輕鬆應對考題。一、建構主義的產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吸取認知等理論觀點後,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起來的。
  • 中公專項輔導: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分
    學習理論是各地區教育心理學的一大。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考生在複習中除了要對最基礎的行為主義理論有深度了解,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也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兩個理論是我們開展新課程改革的依據和理論基礎。單方面理解建構主義並不難,包括書上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等。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在江西省的考試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點,單選、簡答、論述都有可能會考到,所以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理解是要非常重要的,接下來就詳細解釋一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在江西省共有5個觀點,分別是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教學觀和教師觀。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建構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人本主義心理學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屬於心理學界的「第三勢力」,主張從人的直接經驗和內部感受來了解人的心理,強調人的本性、尊嚴、理想和興趣,認為人的自我實現和為了實現目標而進行的創造才是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目標是要對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進行描述。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有馬斯洛和羅傑斯。
  •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心理學重要學派。它一方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看作是動物或機器,不重視人類本身的特徵;另一方面也批評認知心理學雖然重視人類的認知結構,但卻忽視了人類情感、價值、態度等方面對學習的影響。
  • 學習理論之發展—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其代表人物為馬斯洛和羅傑斯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他們既不像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只求解釋簡單的反應,如巴浦洛夫試驗中,狗只要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基本簡介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人本主義的學習與教學觀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範圍內的教育改革,是與程序教學運動、學科結構運動齊名的20世紀三大教學運動之一。基本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的。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屬於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理論部分的知識點,在考試當中這部分知識點是備考的重點和難點,需要結合例子理解記憶,出題形式多樣,以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為主。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重點把握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教學觀。接下來對這幾個重要知識點進行剖析。
  •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三大基礎學習理論
  • 概念辨析|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人類的文明發展離不開教與學,那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又有哪些規律?學習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的?近百年來,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圍繞著這些問題,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各種研究,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也由此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理論。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 皮亞傑、布魯納、奧蘇貝爾、託爾曼和加涅。
  • 教師招聘考試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他經過研究認為:兒童自身知識的習得是兒童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以後又經多位科學家、心理學家的深入研究逐漸形成現在的理論。
  • 論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四、 答題及採分點(一)建構主義學習論是學習理論從行為主義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受到皮亞傑、布魯納、維果斯基的影響,分為激進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社會文化取向建構主義、信息加工建構主義。(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1.知識觀(1)在知識意義上,知識並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徵,而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並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2)在知識應用上,知識並不能精確概括世界的法則,在具體問題中,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3)在知識理解上,不同學習者對同一命題會有不同的理解,理解由個體基於自己的經驗進行建構。
  • 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它的形成受當時人道主義和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在批判和繼承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等學派的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與其它心理學派不同,它主要研究人的本性、潛能、經驗、價值、創造力和自我現。人本心理學的形成,為人類了解自己樹立了新的裡程碑,為心理學的發展開闢了新的方向,所以又被西方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 2020福建教師招聘教育學備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
    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重要考點,因此幫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內容,從而輕鬆應對考題。一、建構主義的產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吸取認知等理論觀點後,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起來的。
  • 人本主義課程理論
    「課程理論」這部分的知識點,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比較晦澀,不好理解。今天,我們就對人本主義課程論的知識點進行一下梳理。首先人本主義課程論是奠基於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價值之上的,除此之外,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有喬丹、西蒙等人。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考點解析
    1、建構主義的思想淵源與理論取向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即向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另一方向發展。在皮亞傑和早期布魯納的思想中己經具有建構的思想。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思想對建構主義思想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此外,杜威的經驗性學習理論也對當代建構主義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