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備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020-12-11 中公教師網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一章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選擇、判斷、填空、簡答、論述都有涉及,以全題型備考。難度在中等偏上。下面將這部分知識做一個梳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我們所說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並不是一個特定的學習理論,而是許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它的出現被人們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如斯拉文所說:「在教學心理學中正發生著一場革命,人們對它的叫法不一,但是更多的把它稱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分為個人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個人建構主義關注的是學習者個體如何建構某種認知或情感方面的過程,代表人物皮亞傑,基本觀點是:學習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社會建構主義關注學習和知識建構背景後的社會文化機制,代表人物維果斯基,基本觀點:學習是一個文化參與的過程。

一、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建構主義在一定程度上質疑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強調知識的動態性。首先知識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徵,也不是最終答案,而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其次知識並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在具體問題中,並不是拿來就用,一用就靈,而是針對具體情景進行再創造。最後儘管我們通過語言符號賦予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這些命題還得到了普遍認可,但並不意味著每個學生對這些命題有同樣的理解,因為理解只能由學生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取決於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歷程。

二、建構主義的學生觀。首先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強調學生的巨大潛能。其次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性,每個人在自己的活動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化的、獨特性的經驗,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和認知風格,所以在具體問題面前,每個人都會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個人的理解往往著眼於問題的不同側面。

因此,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而是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不簡單是知識的呈現者,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現在的想法,以此為根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

三、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首先學習的主動建構性。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吸收者,相反,他們要主動的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其次學習的社會互動性。學習者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的工具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一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最後學習的情境性。知識存在一個具體、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不是一套獨立於情景的知識符號,只有通過實際應用活動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繫在一起,通過某種社會實踐的參與而逐步掌握有關的社會規則、工具、活動程序等,形成相應的知識。

知識觀、學生觀和學習觀是建構主義三大觀,也是學術研究界普遍、共同認可的建構主義觀點。此外,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和教師觀,我們一一併來了解梳理。

四、教學觀。由於知識動態性和相對性以及學習的建構過程,教學不再是傳遞客觀而確定的現成知識,而是激活學生原有的相關知識經驗,促進知識經驗的「生長」,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以實現知識經驗的重新組織,轉換和改造。

五、教師觀。與傳統教師觀提倡教師權威和中心地位不同的是,建構主義倡導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為教學活動創設有利的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在這種環境中通過實驗、探究、合作等方式進行學習,激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答案。教師還應培養學生批判性的認知加工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並應該通過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意義建構。

鑑於學生總是分不清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我們將這部分內容以習題進行鞏固。

1.簡單概括建構主義與認知主義的區別與聯繫?

1.【參考答案】

區別:

(1)知識觀。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情境性、動態性是一種解釋和假設。認知主要強調知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直接藉助用來學習。強調原有知識對新知識的作用。

(2)學生觀。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是知識的建構者。認知主義認為學習是知識的吸收者。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

(3)教師觀。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是學習學習的合作者和幫助者。認知主義認為教師是學習學習的引導者和設計者。建構主義更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展。

聯繫:建構主義與認知主義都是強調原有知識對新知識的作用。建構主義更強調是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新知識對原有知識的擴充、改進、補充。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2020福建教師招聘教育學備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
    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20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屬於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理論部分的知識點,在考試當中這部分知識點是備考的重點和難點,需要結合例子理解記憶,出題形式多樣,以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為主。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重點把握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教學觀。接下來對這幾個重要知識點進行剖析。
  • 教師招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的基本理論有四大流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是考試中重要考點,因此幫助大家梳理一下主要內容,從而輕鬆應對考題。一、建構主義的產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吸取認知等理論觀點後,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起來的。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在江西省的考試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點,單選、簡答、論述都有可能會考到,所以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理解是要非常重要的,接下來就詳細解釋一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在江西省共有5個觀點,分別是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教學觀和教師觀。
  • 概念辨析|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人類的文明發展離不開教與學,那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又有哪些規律?學習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的?近百年來,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圍繞著這些問題,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各種研究,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也由此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理論。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 皮亞傑、布魯納、奧蘇貝爾、託爾曼和加涅。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考點解析
    1、建構主義的思想淵源與理論取向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即向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另一方向發展。在皮亞傑和早期布魯納的思想中己經具有建構的思想。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思想對建構主義思想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此外,杜威的經驗性學習理論也對當代建構主義產生了重要影響。
  • 論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四、 答題及採分點(一)建構主義學習論是學習理論從行為主義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受到皮亞傑、布魯納、維果斯基的影響,分為激進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社會文化取向建構主義、信息加工建構主義。(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1.知識觀(1)在知識意義上,知識並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徵,而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並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2)在知識應用上,知識並不能精確概括世界的法則,在具體問題中,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3)在知識理解上,不同學習者對同一命題會有不同的理解,理解由個體基於自己的經驗進行建構。
  • 快速明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理論是教育心理學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於很多同學來說都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朦朧感,為了讓同學們簡明地學會建構主義的知識點,總結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是一個特定的學習理論,而是許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它是對學習的認知理論的一大發展。它的出現被人們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
  • 一般的學習理論之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
    一、知識來源本知識點來自於《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的基本理論"章節,本章節首先介紹了學習的本質和學習的基本分類,學生在充分的了解了學習的基本概念之後,學習"學習理論"的內容,整體知識的條理性會比較清晰。二、考情分析題型:客觀題,選擇題居多。
  •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三大基礎學習理論
  • 皮亞傑建構主義發展觀
    皮亞傑建構主義發展觀皮亞傑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發生認識論」的創立者,認知發展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建構主義發展觀以及認知發展理論等教育心理學理論,此處主要呈現其建構主義發展觀。一、建構主義發展觀主要內容建構主義發展觀:人以圖式為基礎,通過同化和順應的方式來達到與環境的平衡,或者說適應環境。建構:簡單說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搭建新的東西。(1)圖式: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什麼是認知結構呢?認知結構是指:人頭腦中關於外界事物的認識。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不同取向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育心理學中是比較常見的考點。該知識在考試中可能以簡答題或論述題的形式考察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也可能以多選題的形式考察其代表人物和以例子型反選的形式考察該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因此,需要考生對該部分的知識深入理解,把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以分為個人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
  •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和代表人物
    建構主義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考試當中經常出現理解類的單選、多選和判斷題,接下來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楊佳老師就此知識點來進行解讀。主要觀點:1、知識觀:知識不是客觀的東西,而是主體的經驗、解釋和假設。(是人在實踐活動中面對新事物、新現象、新信息、新問題所作出的暫定性的解釋和假設)。
  • 如何區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這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各類教招考試中都屬於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對於幾個流派的區分總是比較模糊,尤其是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觀點以及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區分,在多選題中很容易出現錯誤。今天就跟隨老師一起來區分一下這幾個學習流派之間的差異。1. 行為主義VS認知主義: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屬於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理論部分的知識點,在考試當中這部分知識點是備考的重點和難點,需要結合例子理解記憶,出題形式多樣,以選擇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為主。
  • 【教資筆試】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常考點
    一、背景介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是一個特定的學習理論,而是許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它是對學習的認知理論的一大發展。它的出現被人們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建構主義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亞傑、斯騰伯格、卡茨、維果斯基等。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到目前為止,建構主義的理論體系還處在發展過程中。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建構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2018山東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快速明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018山東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快速明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018-11-18 17:35:27| 為了大家能夠更好的備站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中公教育小編特整理了山東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資料
  • 教師招聘考試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他經過研究認為:兒童自身知識的習得是兒童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以後又經多位科學家、心理學家的深入研究逐漸形成現在的理論。
  • 中公專項輔導:建構主義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區分
    學習理論是各地區教育心理學的一大。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考生在複習中除了要對最基礎的行為主義理論有深度了解,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也是一大重點,因為這兩個理論是我們開展新課程改革的依據和理論基礎。單方面理解建構主義並不難,包括書上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師觀。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