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軍分區
將國防教育資源向偏遠山村學校傾斜
大山深處,國防教育「芝麻開門」11月9日清晨,瓦兒崗小學操場上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校師生的目光一直追隨。隨後的國旗下講話環節,校長全雙霖講述了「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的故事。
那天的課間休息,校園裡懸掛的全軍十大掛像英模畫像又一次成為焦點。六年級學生魯成名指著張超的畫像說:「我長大後也要成為空軍飛行員。」全雙霖記得,今年兒童節前夕組織「你的夢想是什麼」活動時,魯成名寫的夢想是能上學不用去打工。
圖為瓦兒崗小學學生對贈送的武器裝備模型愛不釋手。彭三珊 攝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牛車河鎮瓦兒崗位於張家界、懷化、常德三市交界處,距桃源縣城110公裡,地勢險峻、群山環繞。瓦兒崗小學,是這方圓幾十裡唯一的一所學校。該校48名學生都是留守兒童。9月14日,常德軍分區開展第20個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首場選在瓦兒崗小學。
「那是全校師生從未享受過的一場國防教育盛宴。」校長全雙霖說,「它就像神話故事裡的『芝麻開門』,讓大山裡的孩子看到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全雙霖介紹:「平時我們按照教學計劃努力讓孩子們學到儘可能多的知識,雖然也會講授一些與國防有關的內容,但因為條件艱苦、師資力量有限,對國防教育的認識和如何開展幾乎一片空白。」
圖為軍地領導共同為國防教育示範學校揭牌。彭三珊 攝
基於這個現狀,常德軍分區在今年全民國防教育日活動中設置了「七個一」,即「組織一場升國旗儀式、頒授一塊國防教育示範學校牌匾、懸掛一套掛像英模畫像、贈送一批武器裝備模型、聘任一批國防教育校外輔導員、上好一堂國防教育輔導課、發放一份國防小禮包」,旨在讓全校師生接受一次豐富的國防教育洗禮。他們還邀請桃源縣相關部門領導、基幹民兵代表、學生家長和附近村民參加,讓活動更有儀式感。
活動現場,當得知手執國旗的劉凱,曾是國慶70周年閱兵文職方陣的一員時,學生們有些激動。「你看他的背挺得多直!真帥!」一名學生在臺下說。
走近英雄才能認識英雄,認識英雄才會崇尚英雄。「什麼是英模?」「張超烈士駕駛的艦載戰鬥機是什麼型號?」「老師,再講講李向群的故事吧。」……全雙霖發現活動結束後,還不斷有學生向老師請教關於掛像英模的問題。為此,全雙霖隨後幾天組織全體老師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做好整理工作。
從9月21日開始,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上,老師都會講述一位掛像英模的故事。「以後的新生入學儀式、少先隊員入隊活動都要在英模畫像前舉行。」全雙霖說。
圖為瓦兒崗小學學生開心地打開迷彩小書包。彭三珊 攝變化不止這些。前不久,鄒龍海休假回到瓦兒崗後,發現妹妹鄒佳較以前變了很多,愛學習了,大人說話時不再吵吵鬧鬧。
「解放軍伯伯說要守紀律、愛學習。」鄒佳說。「解放軍給瓦兒崗的小學生上課?」鄒龍海迷惑不已。
三年級學生鄒佳提到的解放軍伯伯是常德軍分區司令員李興剛。
9月14日,李興剛為全校師生講授了第一堂國防教育課。為了讓課堂氣氛更活躍、形式更新穎,他還邀請了4名有授課經驗的官兵在講課中分別承擔一個國防知識重點內容的講解。
11歲的廖文燾對這堂45分鐘課的評價是「棒極了」,理由之一是「學會了怎麼區分解放軍兵種」,從那之後,他一直念叨著長大後要當海軍,也要穿一身「海軍白」。
「國防教育課還能這麼上。」瓦兒崗小學的老師們驚喜地發現,多人共講一堂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更有利於整合國防教育校外輔導員隊伍。
為此,全雙霖邀請牛車河鎮專武幹部鄢超和4名基幹民兵擔任瓦兒崗小學的國防教育校外輔導員,雙方協商每個月至少到學校上一堂國防教育課或開展一次活動。
近兩個月來,瓦兒崗小學的學生通過國防教育課堂了解了各類兵器知識,聆聽了抗美援朝故事,還觀看了防空襲戰爭影視資料片。前不久,常德軍分區將飛彈驅逐艦、新型隱身戰鬥機、國產主戰坦克等高仿真國產武器裝備模型送給學校,助力創辦國防教育展覽室。
李興剛說:「偏遠山村學校的國防教育工作不是光靠金錢投資就能彌補的,更需要全社會、軍地雙方的共同努力。希望瓦兒崗小學的國防教育工作能給其他偏僻鄉村的學校做出榜樣,樹立標杆,讓國防教育在每一個校園紮根、生長。」( ■楊滌非 焦盛洋 本報記者 周 仁 )
(中國國防報 2020年11月13日第一版)
責任編輯/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