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東莞一名李姓女生向媒體報料,稱自己的女兒被另一名同班男生打傷「坐輪椅」。
據了解,這名男生在讀小學四年級,和李女士的女兒是同班同學。男生先是辱罵女孩,然後拉扯拖拽女孩的板凳,使其摔傷嚴重。
隨後,女孩被醫生確診為韌帶撕裂,半月板二度損傷。經過治療,女孩的右腿不能負重,整日靠輪椅代步。現在女孩已經回家養傷,每天晚上需要換藥熱敷。
李女士向媒體透露,這個男孩平時在練習跆拳道,從小學二年級時就開始打人。多次欺負女孩,尤其喜歡欺負一些長得很乖巧的女孩。
截止到記者發稿,男孩父親墊付了所有醫療費,但並未對女孩受傷賠償進行回應。同時,學校因學生年齡太小也沒有對男孩進行任何處罰。
由於李女士對這個結果「極為失望」,最終才不得不向媒體曝光尋求幫助。
這件事經過媒體曝光之後,引起了網友們的極大關注。
一名叫做「任乾晉」的網友留言說「恢復收容教育,懲治惡行學生」,認為這個男生做得不對,應該受到一定的處罰。
也有網友擔心「如果女生在學校遭男生欺負咋辦?」
專家表示,如果女生在學校遭受男生欺負,首先要及時告訴老師,讓老師及時制止男生的欺負行為;其次,女生的家長應該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繫,根據欺負行為的程度,和對方男生家長進行適當的交涉。
男生家長:警惕並及時矯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從李女士提供的這個案例來說,該小學生的欺凌行為在心理學上叫做「攻擊性行為」。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在兒童時期,「攻擊性行為」是反社會行為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種行為。
常常表現為:好勝心強,喜歡與人爭執;自控能力差,愛惹事;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時常亂發脾氣,欺負他人等。
作為男生的家長,一定要警惕並及時矯正孩子的這種「攻擊性行為」,否則,到了孩子青年時期,就容易惹大事犯大錯。
一般來講,孩子產生「攻擊性行為」可能有四種原因:
一是「遺傳因素」,父母如果性格暴躁,存在攻擊性行為表現,孩子則可能受到一些遺傳影響;
二是「心理因素」,因為孩子的自尊心受挫,也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
三是「家庭因素」,研究發現,家長過分限制孩子或過分溺愛孩子,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四是「社會因素」,主要來源於不良環境的影響,許多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都是來自對周圍環境的模仿。
家長頭疼:孩子在學校屢屢欺負他人咋辦?
有網友認為,該案例中,「男生家長」應該孩子的打人行為負責,因為這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該網友稱「人家都說養女兒比養兒子操心,但是養兒子的就不能好好教育一下兒子,要尊重女生,愛護女生嗎?」
那麼,從男生的家長角度來看,如何孩子在學校屢屢欺負他人,家長該咋辦呢?
首先,家長應該對被欺負的學生、家長道歉,賠償,積極主動地化解矛盾。
其次,應該加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矯正其「攻擊性行為」。
孩子經常欺負別人,家長可以用三種方法矯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① 懲罰法。當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時候,家長要及時施予一種「厭惡刺激」或「懲罰」,以此來阻止孩子繼續實施攻擊性行為;
② 正強化法。當孩子準備實施攻擊性行為或實施之後,家長要及時帶領孩子做一些正面的、積極的活動,以此來正面引導、教育孩子;
③ 代幣法。每周記錄下孩子打人次數,然後告訴孩子,如果以後改正了或者次數減少了,那麼孩子將會得到一定的獎勵(非現金);如果打人次數增加,則轉而採用「懲罰法」進行處理。
最後,加強和孩子的溝通、監管,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學校老師:應教育孩子從小要「尊重女生」「保護女生」!
一個網友稱,她的女兒在幼兒園時,老師就教他們班上的所有孩子,「男生要保護女生」。
這個概念在她女兒心中一直銘記,每次當她和其他男孩一起玩、發生矛盾的時候,她就會告訴這個男孩「老師說的,男生要保護女生!」
實際上,學校和老師在教育小朋友時必須盡到應有的義務和責任,教育孩子從小要「尊重女生」,要「保護女生」,不準「欺負女生」,不準「恃強凌弱」。
孩子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育和引導,那麼長大之後,這種觀念就會深入人心,「尊重女生」「保護女生」的觀念就會融入孩子的思想文化裡面。
對孩子欺負他人,欺負女生的行為,必須予以及時制止,並告訴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不可再次發生」。
不僅僅是學校、老師要這樣教育孩子,家庭中父母也必須這樣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明確「欺負他人」會受到懲罰,「尊敬女生」「保護女生」才是「大丈夫」所為。
教練須知:要「習武」,先「習德」!
有網友指出,這個案例中,男生的「跆拳道教練」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
該網友留言稱:
「這小孩不講武德,後患無窮啊,看來學校家長都無能為力,只能怪教練沒教武德!」
這名網友認為學校和老師,或者教練應該負一定的責任。這個說法其實非常有道理。
近年來,學習武術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教練在教武術時並沒有教孩子有關「武德」方面的知識。
跆拳道教練往往以他獨特的功夫,獨特的魅力吸引孩子們去練習,孩子們眼中所看到的僅是跆拳道本身的「厲害」和「魅力」。
大部分孩子就是認為會「功夫」自己會顯得「很酷」,或者學「功夫」就是為了「打過別人」,這種觀念肯定是不正確的。
這就需要教練們去引導:要「習武」,必須先「習德」;「練武」是為了強身健體,是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決不是為了打架炫酷或欺負別人!
「武德」應該是所有武術教練給學生們上的「第一課」,只有先領悟了「武德」的意義,才會真正理解「武術」的內涵。
延伸閱讀:《武德守則》和《習武十誡》
《武德守則》:
一、 熱愛人民 精忠報國
二、 弘揚武術 以德為先
三、 崇尚科學 求實創新
四、 強身健體 文武兼備
五、 遵紀守法 伸張正義
六、 維護公德 尊師愛生
七、 愛崗敬業 勤學苦練
八、 團結友愛 謙虛謹慎
九、 誠實守信 知行統一
十、 儀表端莊 禮貌待人
《習武十誡》:
一、 不準有辱國格人格,危害社會治安
二、 不準拉幫結派,搞宗派門戶爭鬥
三、 不準宣傳偽科學,搞封建迷信活動
四、 不準搞非法斂財,牟取暴利
五、 不準淫亂、賭博,參與毒品活動
六、 不準打架鬥毆,恃強凌弱
七、 不準撥弄是非,破壞團結
八、 不準營私舞弊,唯利是圖
九、 不準酗酒滋事,製造事端
十、 不準驕傲自大,出言不遜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