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梅成棟有關張笨山的詩作

2020-12-24 天津日報

  筆者在整理點校梅成棟的《欲起竹間樓存稿》時,檢索到有關張笨山的詩作,至今讀來仍頗覺親切。

  《欲起竹間樓存稿》是清代詩人、作家、教育家梅成棟的詩集。關於《欲起竹間樓存稿》的成書過程,梅成棟好友、時在廣東任職的餘堂(餘皆升)在序中作了披露:道光十二年(1832)春,「餘為梓先生所輯之《津門詩鈔》告竣」,隨即寫信給梅成棟,請其繼續把他的詩作結集刻印。信中寫道:「敢有請者:大集如何付下?名山著作,廣畀津梁,似不必定待五百年後也。」「先生迫餘請,乃輯其集而郵寄焉,爰為付梓。」

  梅成棟是現實主義詩人,他一生作詩數千首,所作詩文或反映世間百態,或吟誦烈士烈女,或記述津沽風物風俗,或記錄作者交遊,或反映作者志向情趣,內容豐富,思想深邃,範圍廣泛。從這點上看,他所創作的《欲起竹間樓存稿》堪稱天津的一部詩史。

  天津建城設衛以來,名勝古蹟甚多,尤其是各類廟宇分布廣泛,它們不僅是普通百姓祭祀祈福的地方,而且還是歷代文人騷客遊覽朝勝的所在。今河北區窯窪一帶,普有一座「直指庵」,讀者通過詩人的描述,仍可了解到這座名勝的蛛絲馬跡。梅成棟在《遊直指庵見邑前輩張笨山遺墨因題其後》是這樣描繪的:「紅欄斜露柳邊橋,古寺春寒訪寂寥。人去空堂長不返,詩留殘墨未全消。百年詞客同朝露,一代才名付暮潮。獨立蒼茫增百感,思源莊外草蕭蕭(思源為笨山家墓園名)。」紅色的欄杆、金鐘河上的小橋,與壯觀的古寺相映成趣。因為寺院裡留下了張笨山的墨寶,所以,雖然人已逝去,但他的精神永存。

  詩中提到的張笨山(1659—1704),乃為清朝康熙年間的著名詩人、書法家,其兄張魯庵曾任福建布政使、雲南巡撫之職。同為津門文人的梅成棟,對前輩先賢自然很崇拜。他在《欲起竹閒樓存稿》中,還曾多次提及張笨山。除前者外,另有《讀笨山〈秋海棠詩〉愛而和之》有詩句云:「錦石蒼苔小翠鈿,一枝情豔曲欄前。斜風細雨無人院,冷醉閒吟薄暮天。清淚疑彈千點血,香魂欲化五更煙。未知何事成嬌怨,零落秋紅總黯然。」與前輩詩人「唱和」,足見其對張笨山熱愛之至。

  梅成棟還曾作有《四樓詩》,其中有一首題為《篆水樓》,作於1826年,副題是「為沽上詩人張笨山作也」。詩云:「綠豔空亭舊主人,風流裙屐化為塵。墓園尚號思源在,樓影全消篆水新。石匣有詩藏萬首,寺門留字重千春(即所書『無量庵』)。紅欄百尺煙波冷,誰為先生續後身(先生五女而無子)。」這首詩的信息量非常大,包括張笨山的居所、子嗣及書法藝術等,均有詳細反映。

相關焦點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榜樣天津(圖)
    玉屏旅遊  天津玉屏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玉屏旅遊誠實經營、恪守信譽,注重服務品質,公司屢獲殊榮,連續多年被中國旅遊總評榜評選為「年度最受歡迎旅行社」、「年度最受消費者信賴旅行社」、「最具影響力旅行社」等,並成為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的戰略合作夥伴,以及各權威旅遊組織機構授予的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集思廣議共謀高質量發展大計
    本報訊 (記者 袁廣齊 劉鑫 孫承聖 趙金輝)12月9日,靜海2020·企業家大會在區會議中心召開,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天津2020·企業家大會精神,向企業家匯報,請企業家建言。來自全區75位企業家代表圍繞「圓滿『十三五』,擘畫『十四五』」主題,為靜海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青麻記憶
    2020年8月31日,我閱讀了《天津日報》「滿庭芳」欄目中的李顯坤《層層苘葉光》一文,方知農作物「青麻」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苘麻,查字典,方知此物竟古來有之。  李先生在文中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一文言文,解釋了苘麻之形象:「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於溼處,人亦種之。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一雙球鞋
    我從書包裡取出作業本撕了半張,寫下了那張讓他留了半個世紀的字條。  傍晚回到家,媽看我光著腳,問鞋的去處,我如實做了回答,遭到了一頓訓斥。別忘了,那個年代,幾元錢一雙鞋是全家省吃儉用攢了一年才給我買的。  歲月如梭,轉眼半個世紀過去了,而站在我面前的老人,為了一雙舊鞋千裡迢迢來尋找我,尋找那份情緣,讓我感動流淚。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為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
    組織力量挖掘天津文化特質,凝鍊文化主題,形成簡明易記、朗朗上口的表達語言,講好天津故事,提高天津文旅形象的傳播力,劃定天津文旅建設的主軸線。  二是進一步在區域協同中找準定位。把天津定位為建設成京津冀和環渤海兩個區域的遊客集散地,讓遊客住在天津遊周邊,把天津定位於「一帶一路」文化旅遊的陸海樞紐站之一和東北亞文化旅遊的中心站之一。  三是進一步設定文旅產業發展目標。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魯班工坊建設與發展成就2020
    統籌管理項目建設  實現規模化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魯班工坊建設。為更好地協同魯班工坊項目建設各方力量,天津市不斷加強項目建設的頂層設計與統籌管理,專門成立了由三位市領導任組長,市教委、市外辦、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天津市魯班工坊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合力推進魯班工坊建設。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楓葉國際學校退費標準遭質疑
    ▼ 讀者來信   天津日報:  我的孩子就讀於天津泰達楓葉國際學校,現高三已經畢業。全年繳費共計79000元,其中包括70000元學費、3000元住宿費、1060元社會實踐費等。高三年級第二學期因疫情原因,未能按時返校上課,但學校老師並未組織學生上真正的網課。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微信群裡曬溫度
    其中,天津能源集團濱海熱電公司提前制定完善保障方案,周密謀劃2500萬平方米負荷區供熱準備和用戶服務各項工作,於10月23日前全面完成各項生產準備工作,熱電聯產熱源及管網自10月26日即開始逐步升溫。自11月1日凌晨起,天津能源集團濱海熱電公司熱電聯產主管網平均供熱溫度已經達標,滿足供熱運行要求,公司供熱區域順利實現全面達標供熱,目前各類管網設施運轉平穩有序。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西青電視臺一周節目預告
    >  12:05民生實驗室  12:20西青新聞  12:45印跡  13:10健康大問診  13:42德雲社相聲  14:00西青新聞  14:30為黨旗增輝  15:00電視劇:良心26-28  17:30長鴻說電影  18:20中北新聞  18:30轉播天津新聞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致廣大自來水用戶的一封信
    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水務集團將於兩年內免費更換375萬具物聯網居民智能水錶,對居民自來水錶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  如您在生活中遇到用水問題,可撥打天津水務集團24小時供水服務熱線96655,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象牙海岸魯班工坊「雲揭牌」
    本報訊(記者 姜凝)12月9日,象牙海岸魯班工坊「雲揭牌」啟運儀式在天津理工大學和象牙海岸亞穆蘇克羅國立博瓦尼理工學院同步舉行。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保護視力 做視力健康好少年
    宣傳教育月活動期間,發揮我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的作用,把宣講場地搬上「雲端」,線上線下開展互動,著名眼科專家、天津醫科大學校長顏華分別走進天津市耀華中學、天津市實驗中學,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近視防控,示範帶動作用明顯;天津市中小學視力健康管理中心共推出5期「睛彩雲課堂」,在線收看觀眾達到10餘萬人次;全市各中小學校組織100餘場線上線下宣講,受眾達到20餘萬人次,為廣大師生、家長提供全面的護眼指導
  • 人人都可做藏書人---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近年來,愛好字帖收藏與研究的歐海一直熱心於推廣舊書文化,並在書法報刊開設專欄介紹老字帖的鑑賞與收藏,去年他還組織了深圳市藏書愛好者首次聯展。對於藏書,他覺得需要做的就是堅持:「藏書人不是藏書家,只要你願意,人人都可以做藏書人。」10日下午,歐海做客寶安文化茶座,和寶安讀者分享自己的藏書心得與體會,他說:「『書』不簡單,『藏書』卻很簡單。」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文旅融合 商旅並舉 景城一體
    據介紹,和平區現有 A 級景區9家,星級酒店9個,各級不可移動文物502 處,天津歷史風貌建築 663 處,市級歷史文化街區 9 個,2019 年接待遊客 60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 91 億元。  和平區高度重視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編制了《和平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組建和平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為重大項目開發建設和項目管理提供資金支持。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京津冀英文展示大賽收官
    本報訊(記者 仇宇浩)第二屆京津冀「講中國故事,展冬奧風採──我是文化小使者」英文展示大賽天津賽區決賽日前收官。  本次大賽由天津市南開區文旅局、北京市石景山區文旅局、河北省唐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我心中的小鎮(圖)
    早晨常有掉在地上的小蝙蝠,像一個個小肉耗子,張著小嘴要吃的,我們放在小盒子裡,便是特好的寵物。  院子裡的棗樹又高又大,樹蔭可遮擋半個院子。當時,我們總是期盼著颳大風,如此便可撿到落地的大棗了。  突然一夜間街上都是志願軍,出入排著整齊的隊伍,哪怕是三兩個人。他們把大街小巷掃得乾乾淨淨,每家的水缸都挑得滿滿的。後來聽說這是從朝鮮戰場回國的志願軍,獨流鎮接待的是209師。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烏幹達魯班工坊揭牌運營
    本報訊(記者 張雯婧)昨天,由天津工業職業學院、埃爾貢烏幹達技術學院以及天唐集團共同建設的烏幹達魯班工坊,舉行「雲揭牌」儀式、正式啟動運營。副市長曹小紅出席揭牌儀式。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84件文物展現民間藝術魅力
    本報訊(記者 劉茵)昨日,「中國民間的瑰寶──天津博物館館藏楊柳青年畫展」在天博五樓展廳開展。  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傳統民間木版水印年畫,出自楊柳青鎮及周邊村莊,創始於明代末年,清代中晚期達到鼎盛。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弘揚傳統文化 播撒藝術種子
    京東大鼓《攜手創文明》《美麗西青我的家》,相聲《文明條例「踐行者」》,天津快板《消費者笑了》,單弦《為道德模範來點讚》,京韻大鼓《說說咱們的價值觀》……這些都是馨儂一笑曲藝團的原創作品。同時,他們還推出了創文創衛、家風建設、網絡安全等專場宣傳演出近500場,走遍了西青區的各個街鎮,還代表天津去外地演出,一步一個腳印地將這些貼近生活、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節目演繹出來。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推動綠色金融創新 天津發布「綠金十條」
    本報訊(記者 嶽付玉)為進一步推動天津市綠色金融創新發展,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印發了十條重磅措施,即「天津綠金十條」。  「綠金十條」是哪十條?  「天津綠金十條」有三個特點。一是借鑑了國內部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實踐經驗;二是體現了綠色金融發展的前沿創新方向;三是突出了天津特色創新和發展優勢。  近年來,我市綠色金融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經濟和環境效益逐步顯現,有力支持了地方經濟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