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合肥三洋成功獲得榮事達品牌使用權後,風波一直未息。繼此前美的與合肥三洋對榮事達產品售後問題發生爭議後,日前9家被授權使用榮事達品牌的民營企業聯合對合肥三洋提出了質疑。
「感覺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急剎車,但萬萬想不到障礙竟然是來自合肥三洋。」成文彬的公司在9年前取得榮事達品牌授權,開始生產榮事達品牌的電動車等相關產品。經過多年發展,榮事達車業已成長為一個年銷售達8億元、擁有400多個員工的中等規模企業。然而,根據成文彬的說法,在企業正值良好發展之際卻遭受到來自品牌管理方的變相打壓。
被授權方的「多事之秋」
2004年5月,美國美泰克公司在境外將其所持有的榮事達中美合資公司50.5%股權轉讓給美的集團。在失去榮事達中美合資公司主導權後,榮事達集團和5位自然人共同出資成立上海榮事達經貿公司,其中榮事達佔股35%。上海榮事達經貿公司通過品牌有償許可的方式收取被許可方商標使用費,並通過沒有出資的方式和民間資本組建太陽能、小家電、電動車、廚衛電器、水工業、空調、電視機、管業8家企業,以培育榮事達品牌新的增長點。
2008初,榮事達集團被列為合肥市重點改制企業序列。此後,榮事達集團公司又先後與其他3家公司籤訂有償商標許可使用協議。2011年8月,榮事達集團公司在工商部門註銷登記結束,「榮事達」商標所有權以及上海經貿公司股權劃轉至合肥市國資公司持有,榮事達商標的管理權以及商標許可合同的權益也由市國資公司承接。
2012年6月,合肥市國資工作領導小組第五次組長會議決定在美的集團榮事達商標許可合同到期後,收回授權許可不再續租,並將「榮事達」品牌管理權授權給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協議,合肥三洋首年需向市國資公司支付120萬元商標許可使用費,此後每年以上一年度的許可費為基數增加 5%。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來的洗衣機和電冰箱,合肥三洋還取得了榮事達微波爐產品的授權許可。
「最初我們都很贊成,期待跟合肥三洋一起把榮事達的品牌做大做強,但後來卻逐漸發現事實上並不是那回事。」合肥榮事達小家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俊生告訴本報,在得到榮事達品牌管理權後,合肥三洋要求其公司主動提供產銷利潤、供應商和銷售商名錄、生產工藝、主要技術人員的聯繫方式等企業關鍵信息。
夏俊生認為,合肥三洋作為一個家電製造企業,在生產、銷售和採購都存在競爭關係,公司沒義務向三洋公司提交上述信息,但考慮到其為品牌管理方,因此並未多想。
但隨後,美的和合肥三洋因冰洗產品的售後問題產生分歧。談判破裂後,美的一度切斷了400呼叫中心榮事達品牌的服務功能,合肥三洋也堅持不承接此前產品的售後,最終殃及其餘使用榮事達品牌的被授權商。
「沃爾瑪的客戶直接就跟我說,如果冰洗售後解決不了,其他榮事達的產品就一律不準上架,光是那兒就有2000多萬應收帳款。」夏俊生無耐地表示,由於聯繫不上售後,客戶都打到小家電投訴,一個月內公司裡面的24個客服人員就被罵走了5個。
據本報了解,目前除榮事達管業授權協議2009年到期終止外,共有10家被授權企業分別在不同品類上使用「榮事達」品牌。除榮事達冰洗產品外,另外9家被授權企業去年產值超過50億元。
變更VI手冊的打擊
讓夏俊生等徹底絕望的是更改榮事達VI手冊的決定。5月初,合肥榮事達太陽能、車業、廚衛、小家電、水工業、電視機等公司陸續收到合肥市國資公司關於《榮事達品牌形象識別系統手冊(基礎班)》發布實施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品牌授權經營企業即日起開始實施新版《榮事達VI手冊》,原《榮事達VI手冊》停止使用;各品牌授權經營企業可結合自身情況設計各企業的《榮事達VI應用規範》,但需報合肥三洋審核後執行。
企業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簡稱「VI」),包括企業名稱、品牌標誌、產品說明書、產品及其包裝、展示場所和器具、交通運輸工具等基礎與應用設計系統。通過VI,可以將企業形象傳達給社會公眾。
自2003年起,榮事達品牌一直使用灰黃色作為商標的識別色,但根據
新版VI手冊的要求,榮事達將改用紅色(三洋的識別色),並在6月1日開始落實和執行。
榮事達車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成文彬認為,經過幾年的發展,各品牌企業的銷售門店已經覆蓋全國,一旦倉促改變企業VI,各品牌授權經營企業將面臨企業形象建設再次投資問題,其次是全國各地經銷商投資的售後服務車輛、產品展臺等物件都得廢棄,勢必會集體聯合向廠家索賠。
以售後車輛為例,目前9家被授權企業合計擁有售後車隊約13000輛,每輛車改漆至少要2000元,合計要2600萬;銷售網點14000家,若要更改包括門頭、裝修、展櫃等設施,平均每家要1.5萬元,合計2.1億元。
但對於這筆費用由誰負擔,新版VI手冊裡面並未提及。此外,榮事達商標的持有者是市國資公司,使用權包含合肥三洋在內的10家企業。但是,與其他9家企業不同的是,合肥三洋同時擁有榮事達品牌的管理權。
一方面,合肥三洋擁有三洋、帝度、榮事達等多品牌,產品涉及冰箱、洗衣機、座便器、微波爐、淨化器等多種家電品類,與其他9家公司形成同業競爭;另一方面,榮事達品牌的使用權與管理權交叉,造成合肥三洋與其他9家企業間的不對等地位,遏制並阻礙其他品牌授權經營企業的發展。「在多家品牌授權企業並不知情的情況下,合肥三洋突然提出終止現行VI手冊便是實證。」成文彬說。
對此,合肥三洋董事長金友華12日在電話中對本報回應稱,新版VI手冊已通過了市國資公司的同意,同時也允許經銷商一直使用舊榮事達標識直到廢棄。但被問到是否擔心榮事達兩套VI會造成市場混亂時,金友華並未回答。
三洋的陽謀
據本報了解,成立於1994年的合肥三洋前身為合肥三洋洗衣機有限公司,並在2004年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目前,合肥市國有資產控股有限公司佔該公司33.57%股權,而三洋系合計佔29.51%。
5 月 14 日,合肥三洋(600983.SH)發布《關於重大事項停牌公告》。據外媒披露,日本三洋正考慮將其在合肥三洋所持有的股份出售給美國惠而浦。若惠而浦果真進場,合肥三洋屆時將同時擁有惠而浦、三洋、帝度和榮事達四個品牌。
自2011年推出高端自主品牌帝度以來,合肥三洋一直將帝度作為重點發展項目。目前,帝度洗衣機銷售已佔合肥三洋總量的1/3。而對於榮事達,合肥三洋則認為可借其填補公司在三四級市場的品牌空缺。與之佐證的是,合肥三洋在年初搞了一次帝度經銷商大會,一拿到榮事達品牌後,又開了一次榮事達經銷商大會。
此外,根據市國資公司與合肥三洋的授權協議,合肥三洋承諾在2013年度產銷榮事達洗衣機、電冰箱和微波爐不低於30萬臺,而且每年對「榮事達」、「Royalstar」商標的推廣費用投入不低於2500萬元。
「在這個時候合肥三洋更改VI,一方面是為了與美的榮事達切割,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藉助我們多年來所建立的通路,迅速打開三四線市場。」榮事達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保春分析稱。
公開資料顯示,榮事達洗衣機在全國份額已從2004年的13.2%跌至2012年的1.6%。相較之下,在其餘9家授權公司中,除榮事達電視機和管業已基本退出外,榮事達小家電、太陽能、電動車、水工業等產品均取得了安徽省行業第一、全國前茅的市場地位。
「淨水行業剛起步,現在正是佔領市場的關鍵時期。」榮事達水工業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雷鳴表示,去年其公司在業內排名第六,今年本來計劃衝刺前五,但目前看來,今年銷售將受到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