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親小孩會親出皰疹性咽峽炎 專家:關係不大

2020-12-20 中國青年網

 

  ■無論是皰疹性咽峽炎還是手足口病,家長一定要讓患兒休息好,重症的要及時就醫。 (資料圖) CFP供圖

■漫畫/王雲濤

    網傳親小孩會親出皰疹性咽峽炎

  ■記者黎秋玲通訊員簡文楊戴希安韓文青林惠芳

  夏季來臨,皰疹性咽峽炎這種傳染病又在幼兒中間流行。與此同時,一篇《不能親小孩,會親出皰疹性咽峽炎》的網帖在朋友圈裡不斷轉發,其中提到:「得了皰疹性咽峽炎以後高燒40℃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得無法進食。醫生警告家人,不要親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這次病毒是大人通過親吻、唾液飛沫傳染的……」

  針對網帖,省婦幼保健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兒科專家搖頭笑稱:「以上說法太過誇張,這些病毒很少有『大人通過親吻、唾液傳染的』,和親不親寶寶關係不大。」

  不過專家強調,不少皰疹性咽峽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因此注意生活衛生,勤洗手,對患者進行隔離,這些才是最重要的預防手段。

  九成以上是病毒性感染

  「『皰疹性咽峽炎』不是新的病種,每年夏秋季節,多發在3-5歲的幼兒,家長不必驚慌。」昨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兒科教授陳德暉對新快報記者表示,近日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確實增多。

  這種病是家長親出來的嗎?「這種說法太誇張,這病其實經過唾液傳播的比較少。」陳德暉稱,95%以上的皰疹性咽峽炎是因病毒感染,吃抗生素是無效的。而能引起這種病的病毒種類很多,比如柯薩奇A組病毒、埃可病毒、EV71病毒、EB病毒等。

  「親了就得?沒有這回事。發病機理為病毒感染,和家長親不親寶寶關係不大!」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李增清也對記者表示,皰疹性咽峽炎通過唾沫傳播的可能性非常小,大部分皰疹性咽峽的病因是病毒感染,有一個重要傳播途徑是「糞-口」傳播。另外,皰疹性咽峽炎有傳染性,在託兒所、幼兒園之間,不少小朋友相互傳染中招。

  因此,專家建議市民要注意生活衛生,對患者進行隔離,處理好生病寶寶的尿布、便便,飯前便後勤洗手,這些才是最重要的預防手段。

  患病兒童應防止高溫驚厥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部分寶寶在一個星期內會自愈。」陳德暉表示,孩子得病後,家長不必過分擔心慌張,目前也沒有針對這類疾病的疫苗和特效藥。如果不是重症,就加強觀察,38.5℃以上時,可以吃退燒藥等。此外,因為得病後,孩子口咽部會長皰疹甚至潰瘍,要給孩子準備流質好吞咽的食物,及時補充營養和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持續高燒,要防止高溫驚厥和出現併發症。」市婦兒醫療中心感染科主任徐翼對記者說,如果孩子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症狀,如高燒持續1-2天以上不退,精神非常差,昏睡,持續嘔吐、頭痛、無力或者呼吸、心跳加快等情況,就要儘快送診就醫。

  「病毒性感染容易引起併發症。」陳德暉告訴記者,得病後,家長要讓孩子隔離,充分休息,多喝水,排空病毒,提升孩子身體免疫力,可以減少併發症。

  那麼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有什麼區別?

  陳德暉說,如果從病因等方面看,兩者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界限。兩者的簡單區別是:只有嘴裡出皰疹,就是皰疹性咽峽炎,如果身上出現皮疹,就是手足口病。

  「無論是皰疹性咽峽炎還是手足口病,家長一定要讓患兒休息好,重症的要及時就醫。」陳德暉強調說。她表示,曾經接診過手足口病的患兒,到醫院時病毒已經入侵腦部,最終不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得了手足口病未引起重視,未能及時讓患兒充分休息,家長還帶著到處玩拖延了病情。

  釋疑

  皰疹性咽峽炎

  這是一系列病毒感染疾病的統稱,絕大部分情況下,寶寶可以依靠抵抗力在一周左右的時間自愈。通過「口—口」傳播的比例很少,拒絕親寶寶也減少不了多少患病機率,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多通風,處理好汙物,患者隔離。對患病寶寶要退燒,適當的飲食,充分的補充水分,同時應該加強觀察,監測體溫。如果有嚴重的症狀,應該儘快送醫診治。病後應再隔離一周,防止感染他人,保證充分休息。

  能不能親吻孩子呢?

  「自己的孩子,一點不親,那也沒有必要。」李增清說,因為此病與親吻關係不大,家長不必就此耿耿於懷。

  不過,陳德暉也強調說:「皰疹性咽峽炎大人很少發病,但有傳染性,且此病有一周左右的潛伏期。如果家長本身感染了病毒,又與孩子密切接觸,是會將病傳染給孩子的;或者家長與患兒接觸後,又去接觸另外一個孩子,也會將病毒進行傳播。」他建議,如果得了皰疹性咽峽炎,要進行隔離。

  貼士

  小兒發燒用酒精擦身是錯誤做法

  近期流行的感冒、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的表現症狀都是會發燒,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近日該院兒科急診人數暴增,其中發燒患兒比平時至少增長2倍以上。昨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兒科主任肖昕教授表示,發熱本身只是疾病的症狀,是身體對許多感染和某些疾病的反應。家長們應當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發熱這一症狀,避免過於恐慌。這是體內的免疫細胞正在和病毒、細菌「作鬥爭」。

  一般情況下,多數的孩子可以耐受39℃以下的高熱,不會出現那種「燒壞腦子」的情況出現。對於高熱的孩子,醫生會採用包括退熱藥、物理降溫等綜合方法幫助孩子退熱。對於反覆發熱的孩子,最好只選用一種退熱藥,間隔4~6小時以上才可以重複使用,24小時之內不應超過4次。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況,如果出現抽搐、嘔吐等症狀,則應立即就醫,避免造成其他不良的後果。

  1.一發燒就用退燒藥嗎?

  超過38.5℃以上,應遵醫囑服用退熱藥。服藥時要多飲水補充水分,以免出汗過多引起脫水。

  2.用酒精擦身可以降溫?

  這是錯誤的做法。可採用合適的物理降溫方法輔助退熱。在額頭上敷涼毛巾或物理降溫貼、用微溫的水擦洗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血流豐富的部位,甚至用溫水給小孩洗澡都是可以選擇的物理降溫方式。

  3.什麼時候要看醫生?

  對於1歲以下的嬰兒,發燒達到38.5℃以上即應該及時就醫,需要排查是否有嚴重的感染或疾病。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是否食欲不振、精神欠佳、面色明顯蒼白或潮紅、特別煩躁以及有無其他的異常如抽搐、嘔吐等。如果有這些情況應立即就診。

  4.病情總是反覆怎麼辦?

  多數情況下,發熱可能會持續幾天不等,一般服藥後體溫都會短時間內降到正常,但是過幾小時後又會再「燒」起來,這就是家長所最擔憂的「體溫過山車」狀態。一般只有當連續24小時或者72小時體溫保持正常,方可表示疾病已經好轉。

  5.可以開空調降溫嗎?

  可以。但是要注意清潔空調出風口,溫度建議以28℃為宜,避免空調對著小孩直吹。

 

相關焦點

  • 親孩子就得皰疹性咽峽炎?95%是病毒性感染
    網傳的消息稱,「不親吻孩子,從我做起。都不要親吻孩子了,換種愛的方式吧 家裡有寶貝的要注意了:新的一輪病毒感染來了,皰疹性咽峽炎,得了以後高燒40度都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的無法進食。兒科專家搖頭笑稱:「以上說法太過誇張,這些病毒很少有『大人通過親吻、唾液傳染的』,和親不親寶寶關係不大。」
  • 網傳親吻小孩容易傳染皰疹性咽峽炎 兒醫專家闢謠
    到底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一旦確診感染皰疹性咽峽炎又怎么正確護理?皰疹性咽峽炎真的是大人親孩子傳染的嗎?今天,湖南省兒童醫院護理專家表示,雖然皰疹性咽頰炎由大人的親吻傳給孩子的說法有可能會發生,但這也是非常少見的個例,只要做好預防,大人小孩兒都勤洗手,保證室內通風,也就不必要過度糾結恐慌是不是可以親孩子了。
  • 親一下寶寶,就能傳染皰疹性咽峽炎麼?
    不親吻孩子,不和孩子用同一餐具,從我做起,家裡有寶貝的要注意了:新的一輪病毒感染來了,皰疹性咽峽炎,得了以後高燒40度都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的無法進食。醫生警告家人,不要親吻孩子,孩子抵抗力太低,這次病毒是大人通過親吻,唾液飛沫傳染的,孩子還小,儘量保護吧。希望病毒趕快過去!出份愛心傳遞下。
  • 親吻會讓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專家這麼說!乾貨!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傳染病進入高發期,不少孩子都已中招,一時間關於「皰疹性咽峽炎」的謠言瘋傳。皰疹性咽峽炎究竟是什麼,家長們又該如何應對?6月1日9:30,《身體健康》特邀山東省中醫院兒科張桂菊教授做相關閃電問診,一一為寶爸寶媽們解答疑問。
  • 網傳「大人親吻孩子傳染皰疹性咽峽炎」 靠譜嗎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張婧) 最近,一則關於「兒童皰疹性咽峽炎」的消息在不少人的朋友圈裡流傳,「大人不要親吻孩子的手和嘴,甚至不能對著孩子喘氣」,這些行為都有可能傳染給孩子「皰疹性咽峽炎」,那麼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 小孩皰疹性咽峽炎圖片
    核心提示: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侵犯1~7歲小兒。臨床以發熱、咽痛、咽峽部黏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兒可重複多次發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 近期皰疹性咽峽炎多發 親吻易讓孩子感染病毒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導 「新一輪病毒感染來了,皰疹性咽峽炎,得了以後高燒40攝氏度不退,嘴裡全是皰疹,疼得無法進食。
  • 回應:皰疹性咽峽炎可控
    朋友圈裡家長們慌了  疾控中心權威回應:皰疹性咽峽炎可防可控  於丹丹張敏丁煜軒  近期,不少家長的微信群裡都在傳這樣的警示信息。「請有孩子的家庭們注意了!近期流行一種皰疹性咽炎,是一種新型病毒,該病傳染性極高……」「皰疹性咽炎的症狀甚至比手足口病還要厲害……」另外,一些幼託機構也因為皰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停課,引起了不少父母的恐慌。
  • 天熱皰疹性咽峽炎又來!專家提醒家長高度警惕
    帶去醫院被確診是:「皰疹性咽峽炎」。無獨有偶,小編幾個好朋友家的寶寶,也不約而同的被感染了「皰疹性咽峽炎」。@兩寶媽:寶寶高燒,用了退燒藥,壓不住,拒絕進食。抱到醫院去,醫生診斷是:皰疹性咽峽炎。@小米粒:兩寶先後患上了皰疹性咽峽炎。大娃高燒、沒精神、不吃東西;三天後,小的也出症狀。
  • 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應物理退燒
    深圳晚報訊(記者 周倩) 每年5~7月為深圳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近日,市兒童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接診的皰疹性咽峽炎患者增多,託幼機構也有多起疫情報告。深圳市疾控中心的專家表示,皰疹性咽峽炎也是一種兒童常見病,但尚未列入法定管理傳染病,患病兒童一般無重症表現,但要注意科學降低體溫,避免高熱引發的驚厥。
  • 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區別
    最近寶媽們都被朋友圈關於「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生怕寶寶也中招!手足口病(HFMD)和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都是7歲以下兒童中最常見的一種典型輕度但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感染,確實令人害怕!這兩種疾病有共同點,也有區別,下面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 皰疹性咽峽炎圖片
    核心提示:急性淋巴性咽峽炎是由柯薩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種變異的皰疹性咽峽炎,有如典型咽峽炎同樣的損害,但不進展到水皰和潰瘍,僅存留有淋巴細胞浸潤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圍繞以紅暈。
  • 當心孩子得了皰疹性咽峽炎
    這不,鄭州有位寶媽剛經歷過一場皰疹性咽峽炎「大戰」,一周下來,娃瘦了2斤,她瘦了5斤……孩子高燒、哭鬧、拒食,讓家長操碎了心然然今年2歲,上周突然發起了高燒,皰疹從喉嚨深處蔓延到嘴唇,一吃東西就哭鬧,最後直接拒食。去醫院就診,醫生說是皰疹性咽峽炎,目前沒有特效藥,開了一些清熱解毒和霧化的藥之後就讓孩子回家了,並交代家長好好護理,扛過去。
  • 兒科專家:皰疹性咽峽炎發病快 並且可以反覆
    夏秋兩季是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期,尤其是在幼兒園裡,一個孩子生病可能會引起其他孩子的連鎖反應。得了這種病為什麼會發高燒?會不會得過一次就有了免疫力?需不需要用抗生素?為此我們採訪了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兒科主任李麗玖。
  • 這個季節,還要注意皰疹性咽峽炎
    一進入夏季,這個疾病就可能會"光臨"——皰疹性咽峽炎,孩子出現發熱,伴有咽部疼痛,張開嘴巴後,發現咽部出現一些小皰疹。皰疹性咽峽炎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孩子還會出現哪些症狀?應該如何預防呢?注意: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只出現在咽峽部陳海明主任說: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還有一部分相同的致病病原,臨床表現上都有發熱、咽痛、皰疹,一般來講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咽峽部;而典型的手足口病的孩子咽峽部及手足均出現有皮疹、皰疹,此外有些孩子在臀部
  • 皰疹性咽峽炎六一前後大爆發!比手足口病還厲害!
    天氣逐漸轉熱,病毒也開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傳染病進入高發期。前兩天朋友毛蛋媽的二小子就因為皰疹性咽峽炎去兒童醫院掛了好幾天水,以下是毛蛋媽加班寫出來的經歷,感謝毛蛋媽麼麼噠,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每個寶寶都健健康康的。
  • 幼兒園高發的皰疹性咽峽炎 究竟是什麼鬼?
    >幼兒園高發的皰疹性咽峽炎 究竟是什麼鬼?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其中最常見的病毒是柯薩奇A組病毒(一種腸道病毒),另外埃可病毒、EB病毒等也可引起感染。  皰疹性咽峽炎的感染途徑主要為糞-口,常發生於夏季和秋季,5歲以下的孩子是高發人群,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幼兒園如果有一個孩子得皰疹性咽峽炎,就很容易傳染給其他小孩,造成群體感染流行。
  • 春天到了,皰疹性咽峽炎來襲!
    醫師在聽完病史描述後,檢查發現佑佑有明顯的口臭,嘴巴破皮範圍很大,包括嘴唇和嘴巴內都深受其害,且牙齦也冒出小泡泡,輕輕一碰就流血,因此判斷為「皰疹性咽峽炎」,改用抗皰疹藥物治療,24小時內就退燒,且其他症狀逐漸改善。
  • 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家長要警惕!
    皰疹性咽峽炎VS手足口病目前正是皰疹性咽峽炎高發期,這引起了很多家長擔憂。導致皰疹性咽峽炎的柯薩奇病毒,也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因之一。但兩者的皰疹位置不同,皰疹性咽峽炎僅限於咽部;手足口病則先出現於口腔內,再發展到手、足、腿部等部位。
  • 寶寶遭遇皰疹性咽峽炎,怎麼辦?
    很多寶媽們會發現寶寶有些厭食,睡覺流口水並伴著突然的高燒。大多數媽媽都會以為孩子是普通的感冒,吃了感冒藥後卻仍不見好轉,這個時候媽媽們就要注意了,寶寶很有可能患上了皰疹性咽峽炎。這種疾病可能聽上去有些陌生,卻是夏秋季兒童常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