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的世界,天地萬物皆可詠誦,就連一葉一木、一風一雪都有名字。
最有詩意的當屬儀態萬種的「花」,爛漫著獨特個性,搖曳生姿在字裡行間。
01梅花篇
是歲寒三友,亦是四君子之一,梅的「魂」在於高潔純粹和頑強不息。古人說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正因此,賞梅、品梅、識梅、詠梅的詩才會寓意深刻、句句流傳。
《雜詩三首》(王維)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對雪二首》(李商隱)
「侵夜可能爭桂魄,忍寒應欲試梅妝。」
《樸算子.詠梅》(陸遊)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一剪梅.舟過吳江》(蔣捷)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清平樂.別來春半》(李煜)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02蓮花篇
是出淤泥不染、濯清蓮不妖的個性。是文人清澈聖潔、高風亮節的象徵。自古常被騷人墨客稱頌潔身自愛、超脫世俗。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孟浩然)
「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
《淥水曲》(李白)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清平樂.池上納涼》(項鴻祚)
「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
《驟雨打新荷》(元好問)
「驟雨過,似瓊珠亂撒,打遍新荷。」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03桃花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它象徵著美好生活和幸福愛情。儒家思想中的桃花,蘊含著繁華的生機,也暗藏命運的寂滅。自信勇敢、樂觀執著,便是桃之形象。
《長歌行》(李白)
「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
《題都城南莊》(崔護)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小桃紅.詠桃》(周文質)
「不尋俗,嬌鸞彩鳳風流處。」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杜甫)
「癲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人月圓,玄都觀裡桃千樹》(元好問)
「古今幾度,生存華屋,零落山丘。」
04牡丹篇
不媚庸俗、不畏權貴,是繁榮昌盛、雍容華貴的象徵。它有國色天香的風姿,更有桀驁不馴的品格。遷客騷人對它專寵偏愛,它是文化符號,更是民族團結的體現。
《清平調.其一》(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晏殊)
「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
《牡丹花》(羅隱)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洛陽春吟》(邵雍)
「桃李花開人不窺,花時須是牡丹時。」
《紅牡丹》(王維)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05蘭花篇
是花中君子,更是堅貞不渝、自強不息的代表。風姿素雅、幽香清遠,古人稱它比雪花聖潔、比白雲端莊。世人以它讚揚愛國人士,更以它讚嘆國之精神。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李白)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題楊次公春蘭》(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飲酒.幽蘭生前庭》(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蓄待春風。」
《峭壁蘭》(鄭燮)
「峭壁一千尺,蘭花在空碧。」
《高山幽蘭》(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06菊花篇
是花中隱士,亦是四君子,還是民族氣節的象徵。冷豔清貞、不趨炎勢,歷經風霜、傲然獨立。古人用菊花隱喻遺世獨立的情懷,歌頌高潔忠誠的品格。
《菊花》(元稹)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重陽席上賦白菊》(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題菊花》(黃巢)
「他年若我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多麗.湧白菊》(李清照)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