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的售價,2.48萬元起。M3的售價1.8萬-2.5萬」。比德文電動汽車發布會現場的經銷商一片歡呼。就此時,比德文控股集團總裁李國欣正忙裡偷閒地拿著手機,拍著現場照片,發著朋友圈。因為他知道,他和比德文又贏了。當天兩個小時2.6億元的籤約也證實了李國欣的自信。
此情此景,對李國欣和比德文來說,或許已經習以為常。而此時,比德文控股集團也同時擁有了比德文和雷丁兩個電動汽車品牌,兩駕馬車並駕齊驅,完成了中端和高端的同時布局,而且在每一個價格區間都有自己的產品能領跑,讓人不得不佩服李國欣的賽馬戰術,這場蓄謀已久的提前布局,你了解的有多少?先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的是雷丁品牌而非比德文品牌,你又產生了多少疑惑?
6月28日的比德文電動汽車的發布會也多多少少給外界的猜疑有了些許準確的答案。
雷丁:優等馬領跑高端
2007年底,初訪比德文,在產品展廳,四輪電動汽車剛剛成型,「電動汽車是我們的未來發展方向。」李國欣的話語至今還記憶猶新。也就在第二年,比德文開始進入電動汽車行業。
四年磨一劍,2012年,比德文控股集團正式啟用電動汽車品牌——雷丁。同年,自主研發的兩廂電動汽車雷丁D50發布上市,2014年,明星車型D70上市,V60推向市場,鋰電車型也在同步研發中,一切都步步為營。在品牌定位上,雷丁打出國民用車的旗幟,立志做電動汽車行業的國民用車,無論是從產品還是定位都讓雷丁品牌牢牢佔領行業高端地位,這也成為李國欣戰略規劃裡的優等馬。
優等馬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李國欣的總體品牌戰略裡拔得頭籌,高舉雷丁這個新品牌進入市場,意味著李國欣超脫傳統的品牌延伸運作模式,意味著雷丁品牌肩負著為集團公司破局的使命。縱觀雷丁品牌的發展歷程,汽車級的生產製造工藝,業內獨一無二的自主研發優勢,已為雷丁贏得了滿堂喝彩,這些都讓雷丁從出生就帶有高貴的血統,質量遠遠領先於同行業水平。可以說,雷丁一直定位打造高性價比的電動汽車,只用高端的定位來形容未免有些太過狹隘。
2014年,低速電動汽車在山東的產銷量已經達到36萬,這也印證了中國工程院士郭孔輝的看法,「中國有良好的電動兩輪、三輪車和農用車產業基礎,山東的低速電動汽車像是一棵路邊的野草,很有競爭力;現在是個『醜小鴨』,不久後就會成為『大天鵝』,因為它是百姓的需要。」在2014年的銷售統計中,御捷、時風等車型的銷量都排在雷丁的前列,2015年,雷丁給自己定下了6萬輛銷售目標,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查到具體的銷售數字,但可以判斷,雷丁的銷量雖然沒有位列行業第一,但是其後發優勢明顯,短短幾年的發展已然引發了市場的震蕩,其品牌運作策略也引起了眾多企業的跟風而上。
比德文:黑馬佔領中端
先使用雷丁品牌破局而出,高端有了,中端產品如何補充?什麼樣的策略謀劃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完勝?比德文將如何導演這場賽馬術?6月28日,優秀的比德文團隊給出了完美答案:比德文品牌+雷丁品質+優勢價格+龐大的營銷網絡=成功上位。
過去十五年的堅守,讓比德文品牌家喻戶曉,品牌價值68億,比德文兩輪和三輪銷售有著已經成型的銷售渠道,這些都讓比德文電動汽車具備了一批中等馬的品質,完全成熟的渠道與還處於市場渠道開拓初期的御捷、時風等品牌比較,優勢顯然更為突出。
同時,比德文電動汽車的團隊在產品布局上也進行了精心謀劃,推出的兩款車型都非常具有針對性。M3小身材大空間,車尺寸達到2800*1340*1560mm,軸距達到1840mm,真正做到兩全其美。空間更大,行駛更平穩,乘坐更舒適,駕乘人員更安全,而1.8萬元的起步價,更是詮釋了定位城鄉經濟適用型電動汽車的定位,在競爭中佔據優勢。而M6則針對2.5—3萬元價格區間的競爭者,產品定位於城市中端舒適型電動汽車,是幸福全家的出行之選,而這正是目前電動汽車行業最暢銷的價格區間。
比德文集團真正勝出的是什麼?
品牌+渠道,讓比德文電動汽車躍居中等馬前列,但真正讓比德文集團能夠提前勝出的卻是雷丁的高端品質。從這場布局上來看,在低速電動汽車市場萌發期,李國欣利用雷丁品牌搶佔的是電動汽車的高端市場,用雷丁品牌佔領30%的高端市場份額,而在2015年低速電動車市場已經提前進入了爆發期,剩下的70%中低端市場份額已經被激發。在這個時間推出比德文電動汽車品牌,利用雷丁品牌已經建立好的品牌效應打入市場底部,按照精心策劃的布局搶佔中低端市場,可以說,比德文電動汽車一旦進入市場,再利用比德文建立的兩輪、三輪的渠道優勢,對行業將產生一場顛覆式的革命!憑藉比德文集團旗下的比德文和雷丁兩個品牌的提前布局,小編相信,即使覬覦低速電動汽車市場的電動自行車企業如愛瑪、雅迪等,想要趕超比德文,也可能需要四五年或是更長的時間。
小編了解到,比德文集團電動汽車2015年的銷量預期是6萬臺,2016年15萬臺,2017年30萬臺,2018年突破50萬臺!布局已久,如今大幕揭開,李國欣帶領的比德文真正勝出的是對市場的提前預判和布局,但是如何平衡兩個品牌經銷商的利益,怎樣駕馭好這兩駕馬車的方向,正是李國欣將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