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真與假提問:
阿拉斯加用來切鯨魚肉的刀是什麼刀?
上一期我們推送,阿拉斯加州真的是每家一架飛機嗎?為大家闡述阿拉斯加是否真的每家都有飛機。
這一期是關於為什麼阿拉斯加原住民愛吃生鯨魚肉??
曾經的遠古人民常吃生肉,自打發明了「火」之後,就拒絕了啖生肉,那為什麼阿拉斯加人原住民還在吃生鯨魚肉呢?
是因為好吃嗎?
是的!!
鯨魚肉沒有想像中的肉質難以撕咬,也沒有想像中的油膩膩,而是帶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可能有些人對於這個氣味比較敏感,但確實是香氣。
肉質緊緻,香而不膩,而且很有彈性,也許是因為常年活動口感才這麼好的吧。
還聽說鯨魚噴水口的肉質最為美味,就像西瓜最中心那一口,西湖醋魚的肚皮,在火鍋裡面滾了三滾的雪花肥羊,反正聽說評價很好,但我卻沒有機會品嘗,實為一大遺憾,如果你們有吃過的可以留下評論說一下感受。
除了鯨魚肉口感方面,還有其他原因,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他們不喜歡這個稱呼)捕鯨,吃鯨魚肉不僅僅是為了保暖,還是一種流傳至今的傳統。
食物匱乏的北極,吃生肉能補充維生素,吃了動物的肉正好可以彌補體內缺乏的維生素。他們通常會直接切成小塊,想吃的話直接從冰箱拿出來就吃,頂多沾點醬油啥的。
況且鯨魚肉能提供高熱量,能保證在嚴寒冬日提供最基礎的活動能量,怪不得阿拉斯加人這麼耐寒,很多人大冬天的只穿一件T恤。
在這基礎上再說一件事,歷史上曾有一段時期,因鯨魚捕殺濫殺,導致國家禁止捕殺鯨魚,因紐特人也被背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得到體能補充,那一段時期所有人的體質都下降了。
他們沒辦法,只能向上反饋。
當然結果就是到現在為止他們都在保持著吃鯨魚肉的習慣。
過去,在眾人的通力協作下,獵人會被拋向高空,從而確定遠方馴鹿和鯨魚的位置。
雖然現在不需要這麼複雜的搜索鯨魚,但在阿拉斯加,每年7月的會有一種紀念儀式,世界愛斯基摩—印第安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運動會上有一個比賽叫:軟毯跳高賽,就是依據捕鯨而產生的。
《白鯨》書中描寫了那種海上航行和紛繁的捕鯨生活,被譽為"捕鯨業的百科全書"。
說實話,不可盡信書,現實中的捕鯨和書中的捕鯨有著很大的差別,在阿拉斯加捕鯨是有額度的,你不能超過這個額度,不可濫殺,只能捕殺成年或年老的鯨魚,肉質比較柴的話就忍忍吧。
而且阿拉斯加人捕鯨魚沒有這麼血腥與不近人情,不擇手段的是捕獵者,阿拉斯加人是擁護大自然的。
他們在每年一年一度的捕鯨活動結束後,會留下一部分鯨魚肉給北極熊和海鳥。
他們是愛分享的一幫人,也正是如此,總有一大批北極熊聞味兒而來,他們就好像知道這裡有吃的一樣,而北極熊離去之前也會為海鳥留下一些鯨魚殘骸當做海鳥的食物。
當然啦,不論「他們」吃或不吃都只是為了生存而已。
... The End ...
文: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