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鯨魚由來已久日本的魚食文化可以說是島國的地理特性以及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據文字記載自從天武天皇(673~686)頒布肉食禁令以來,直到明治時期解禁牛肉為止,千餘年來,日本民族一直靠魚蝦過活至今的。而作為海洋中最大的魚類---鯨,以其高蛋白低卡路裡的美味自然也躲不過島國人民的捕捉。
在形成有組織的捕鯨產業之前,日本早就開始食用鯨魚肉。據悉,在出土的舊石器時代「貝塚」(人類丟棄的貝類魚類食物殘渣)中、以及彌生時代的遺蹟中就曾發現小型齒鯨的化石。雖然在歷史上,日本數次由於宗教原因禁止「食肉」,但是鯨魚作為魚類一直位於可食用之列。
對鯨魚肉的特殊情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出現糧食危機,同時物流保存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鯨魚肉成為代替短缺的牛肉、豬肉的重要肉類,鯨魚肉排、鯨魚肉咖喱等逐漸走上人們的飯桌。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鯨魚肉」及其他魚類製品被視為價格低廉替代品的代名詞,成為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獲取蛋白質的重要食材之一。
1958年鯨魚肉的產量約為13.8萬噸,到了高峰時期的1962年達到22.6萬噸。對於成長於戰後年代的人們來說即對鯨魚肉存在著「替代品、廉價」的偏見與厭惡感,同時也極易引起」懷舊」情愫。當時「龍田炸鯨魚塊」就是戰後學校配餐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因此那個年代的日本人對鯨魚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為什麼非要吃鯨魚肉?
在日本國內對於鯨魚肉的食用也存在著兩種聲音「喜愛派」與「保守派」。在近20年間日本的一些環境保護民間組織就曾通過披露日本漁村殘忍屠殺鯨類的場景,試圖阻止對鯨類的獵殺和食用,但是效果並不很見效。然而,當「鯨類體內容易蓄積水銀等有害物質」等研究發現公開之後,市場上對海豚、鯨魚等鯨類肉質的需求受到很大打擊。
日本厚生勞動生對鯨肉類中水銀含量的標準是0.4ppm(毫克每克),但從領航鯨的樣本中就曾檢測出超標十倍的水銀含量。日本厚勞省提出孕婦、兒童等慎用鯨魚類肉質,在太地町每年都會對居民進行水銀的檢測。
日本各式各樣的鯨魚肉料理
即便如此,鯨魚類肉並沒有從飯桌上消失。「喜愛派」認為,從陸地近海捕捉的海豚等或許存在以上問題,但從南極海域捕獲的鯨類受汙染程度小,體內蓄積的有害物質與其他動物相比要少的多。除此以外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抵不住鯨魚肉的美味與營養價值。
鯨魚肉水分多肉質細軟,可塑性很強,日本常用的料理方法幾乎都可以用來處理鯨魚肉。另外鯨魚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又是富含鐵元素的紅色肉,被認為是高蛋白低卡路裡的健康食材。日本很多地方都會舉辦鯨魚美食節,展示鯨魚肉料理以及各式各樣的加工食品。
日本的捕鯨產業鏈
在日本除了一些專營鯨魚料理的老店之外,在很多餐廳,用鯨魚肉做的菜品也經常可見。「鯨魚肉刺身」、「鯨魚肉壽司卷」、「鯨魚肉沙拉」、「鯨魚肉咖喱」等各式各樣。利用鯨魚不同的部位做成的加工品也是很常見的。
另外由於鯨魚肉低脂肪的特點,還被用於醫院的配餐,作為食療的重要食材。為了促進消費,一些學校配餐也會採用鯨魚肉。在日本,從捕鯨延伸出的餐飲、加工等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鏈。
捕與反捕的持久戰
焦點:「科研捕鯨」還是「商業捕捉」
近年來,日本捕鯨之所以引起人們高度關注,主要是在南太平洋反捕鯨非官方組織曾多次與日本捕鯨船發生衝突。2010年5月31日,澳大利亞政府正式向海牙國際法庭起訴日本,以求阻止後者在南極海的捕鯨行為。今年3月31日聯合國海牙國際法院就日本捕鯨案作出判決,認定日本每年在南極海域捕鯨並非出於「科學研究」目的,要求日本停止這一活動。
捕鯨案焦點是日本在南極海域捕鯨是否屬於1946年《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第八條允許的科研行為。澳方認為,日本捕鯨活動是打著科學旗號的商業捕鯨,違反公約規定;日方則辯稱捕鯨是「合法的科學研究」。國際法院斯洛伐克籍首席法官彼得·託姆卡說,日本在南極海域的科研捕鯨項目沒能證明日方需要每年捕獵850頭小鬚鯨、50頭長鬚鯨和50頭座頭鯨,即便實際捕殺數目沒有那麼多。而且,日方沒有考慮規模小或使用非致命方式的替代項目。
對於這一裁決,日本雖然表示接受,但是判決並不適用於其他海域的捕鯨活動。4月3日日本漁業部門一名官員表示日本方面已經決定取消本財年在南極海洋的「科研捕鯨」活動,但計劃在其他區域繼續這一活動。
實質:以「科研」之名 謀公海捕撈之實
有分析認為,一旦捕鯨活動停止,意味著整個捕鯨產業鏈上的大量工人面臨失業的可能,相關水產公司有可能面臨倒閉危險,從而減少日本的財政稅收。同時日本一直以所謂「科研」捕鯨為藉口,實際上在掩蓋其捕撈公海漁業資源的真相。
與日本和食精神的背離
太地町是日本獵殺海豚最集中的地區,每年9月到次年4月,這裡就會成為血腥的屠宰場。
對鯨魚的保護重要原因是源自鯨魚頻臨滅絕的現狀。據報導,南極的藍鯨數量已不足原來的1%,西太平洋灰鯨僅剩100頭,徘徊在滅絕的邊緣,而在南極海域每年都有近1200頭鯨魚被捕殺。
除了被捕殺之外,水質汙染會使鯨魚中毒,船隻的噪音也會對其產生嚴重影響,這些都威脅到鯨魚的生存。2012年3月,日本官方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和食」申遺時,重點闡述「和食」不僅是日本料理本身,而且是基於日本人「尊崇自然」的氣質,以及與「食」有關的「風俗習慣」。
而大肆捕殺鯨類這樣「與人類社會種群關係」極強的動物,顯然與所謂的「尊崇自然」向背離。今年1月18日,美國駐日本大使卡羅琳·甘迺迪曾用英日文發表文章稱:「美國政府反對(日本)圍追捕殺海豚(鯨類)的捕魚方式。」她還表示對這種做法的「非人道性」感到非常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