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只要不是好吃懶做的大都出去打工掙錢去了。為數不多的青壯年也是承包土地,搞養殖、塑料大棚等經濟項目。不過自從「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這句話被實施以來,也就是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農村的「髒、亂、差」得到了較好的治理。一些養殖大戶的不規範操作,亂排牲畜糞便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離水較近的養殖場也不同程度的汙染了水源。
這不,我們縣就有一個鄉的養雞場被當地居民給舉報了。三千多隻雞要被處理掉,怎麼辦呢?於是養殖場的老闆找到了扶貧的幹部讓幫忙想辦法。於是各單位的扶貧幹部就幫忙想了一個挽回養殖戶損失的辦法。全鄉全民分擔的原則,精確到村,每村每戶共同幫助養殖戶,讓損失降低到最小。於是以行政村為單位(有的行政村包括幾個自然村)每村根據人口分配數量,少的村分到80隻,多的村分到120隻,還有各村的扶貧幹部人人都需要買一隻,鄉鎮府等鄉機關事業單位也是人人買一隻。還有鄉所有的在編教師人人買一隻,全鄉共300多名鄉村教師(2所初中十幾所小學)。
其實每隻雞也就15元,一隻雞大概3、4斤。15元一隻的價格略低於市場價格。不過這大都是下蛋的母雞,3千隻雞每天都能下將近3千隻雞蛋。3000隻雞不到三天就被村民、扶貧幹部、鄉幹部、鄉村教師等買完了,共挽回養殖戶損失4.5萬元。農村的村民其實也挺喜歡買的,養在院子裡,還能吃雞蛋(允許村民小數量的散養)。但是根據《禽畜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因治理環保問題導致養殖戶關閉或搬遷的,由縣級以上單位依法給予補償!所以農村養殖場大都證件不齊全,不能自己開了,證件齊全,檢驗合格的還是可以開的。
這次養雞場問題全民幫扶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如果是養豬場,該怎麼辦啊,鄉村教師可是買不了一頭豬啊(吃不下一頭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