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追蹤:「四六級考試是杆假秤」
「四六級考試確實衝擊了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母語學習,這是事實,但與考試本身無關」。教育心理測量學專家謝小慶教授反對「四六級考試是杆假秤」這種說法。他認為——標準化考試只能用於汰劣而非擇優
9月11日,本報《87.5%的人認同「四六級考試是一桿假秤」》一文,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公眾的矛頭幾乎一邊倒地指向了四六級標準化考試。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學術界對此還有另一種聲音。為此,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我國專門研究語言類標準化考試的教育心理測量學專家謝小慶教授。
「四六級考試確實衝擊了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母語學習,這是事實,但與考試本身無關」
在美國教育測量中心(ETS)做過一年博士後研究工作的謝小慶教授快人快語——
「我也希望改革高校英語教學、保護學生權利,但我並不認同『英語四六級考試是假秤』的觀點。」
謝小慶認為,考試是衡量人的能力的工具,是一把尺。這個工具的製造不能靠「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而是要有質量標準,使用前要進行質量檢驗,測量的結果要有可比性。「『假秤』應該是指沒有達到國家或權威部門頒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質量標準,而四六級考試恰恰不在此列。從我這個從事教育測量學研究20多年的專業工作者的角度看,四六級考試是合格的達到質量標準的語言類測試。」
「四六級考試確實衝擊了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母語學習,這是事實,但與考試本身無關。好比說菜刀是用來切菜的,如果有人用菜刀傷了人,要追究用菜刀傷人者的責任,而不是菜刀製造者的責任,也不能將菜刀扔掉不用。」謝小慶認為,考試這杆「秤」是用來測量人的能力的,是區分人的能力差異的,不是用來限制人的權利的,也不是用來製造『創收』機會的。
他說,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四六級考試被一些不稱職的教育行政官員誤用、濫用了,造成了對學生的傷害。應該追究的是這些誤用者的責任,應該改變的是這種濫用考試的制度性安排,應該反對的是行政權力的尋租和利用公共權力壟斷市場,而不是取消廢除考試本身。「只要市場存在求職競爭,用人單位存在量才使用,鑑選人才的能力測試就永遠需要。」
「考試的質量標準中最重要的就是『高能高分、低能低分』」
「考試的質量標準中最重要的就是效度標準,簡言之,就是『高能高分、低能低分』。從試題編製程序上看,標準化考試應該是在正式使用之前經過定量的質量檢驗的考試。
「標準化考試的另一個特點是需要經過公平性檢驗,保證對於男女考生、城市和農村考生、窮人和富人子女的公平。如果某項考試明顯地有利於男性,或有利於城市考生、富人子女,這項考試就不能稱為『標準化考試』。」
對我國目前從事語言類測試的命題員隊伍和評分員隊伍的現狀,謝教授認為,如果有足夠高水平的評分隊伍,就可以不要客觀性試題;如果有足夠高水平的命題人員,就可以不要主觀性試題。然而,我們面對的現實是既不能保證評分隊伍的水平,也缺乏命制客觀性試題方面的經驗積累。因此,「我們需要用選擇題來保證可比性,用作文來保證有效性。在語言文字類測試中,重要的是命題水平,是命題人的水平,而不是題目形式,不是採用選擇題還是作文題的問題。」
「標準化考試是專業化分工的產物」
「在沒有服裝廠之前,我們也穿衣服,並沒有赤身裸體。這可以成為反對服裝廠標準化、批量化生產服裝的理由嗎?」謝小慶反問道。
他認為,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來解釋考試。「過去許多學校、教師及單位人事主管,自己編制考試對學生或求職者進行測試;今天,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及單位人事主管轉向藉助社會化的考試服務來進行教學成績檢測及人員評價。」
「為什麼出現這種變化?道理很簡單:分工帶來專業化、更高的勞動生產效率和更高的質量。自己做服裝,一天不過兩三件,質量也參差不齊;專業化分工以後,藉助於機器,平均一個人一天可以剪裁成百上千件,也可以整體提升產品質量。對大多數人而言,剪裁衣服是『業餘工作』,而對服裝生產者而言,剪裁衣服是職業化的——職業水平當然高於業餘水平。」
謝小慶說,標準化考試是專業化分工的產物,是由從事考試研究的專業人員所編制的,是科學研究的成果,要經過多個環節的質量檢驗。
「標準化考試通常只能用於『汰劣』而不是『擇優』」
在謝小慶教授看來,即使是標準化考試,也只能滿足一定層次的社會需求,通常只能用於「粗篩」,而不能用於「精選」;只能用於「汰劣」,而不能用於「擇優」。譬如,當100個求職者競爭10個職位時,標準化考試的作用就是淘汰掉50個明顯不行的競爭者。從餘下的50人中怎樣選出10人?這超出了標準化考試的作用範圍。只能再通過檔案審查、原單位調查、面試、答辯、同行評議、民意測驗等方式來「擇優確認」。
作為考試專家,謝小慶教授反覆強調,目前還有大量未經質量檢驗的「非標準化考試」被用於重要的招生、招工決策和人事錄用。
「升學權和就業權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憑藉一項不能保證『高能高分』或與本職工作關係不大的考試(如職稱外語考試等),剝奪一些人的升學權和就業權,是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嚴重侵害。這才是真正應該呼籲社會公眾特別關注的。」(記者 袁曉露 謝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