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1:吃梨
「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驚蟄時節,有吃梨的習俗。
「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保全年好收成。
習俗2:祭雷神
驚蟄的節氣神乃雷神。
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錘,就是他用鐵錘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習俗3:祭白虎
古人,以白虎,為獸中之王, 能夠驅邪,驅百害, 每年驚蟄日拜祭白虎,驅百蟲,免受蟲害。
祭拜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然後可以打它。
習俗4:打小人
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習俗5:炒蟲
驚蟄日,驅蟲、除蟲、吃蟲的習俗,起源非常古老。
客家民間,則以「炒蟲」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
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留著與客家「炒蟲」類似的傳統。
驚蟄過後,萬物萌芽,此時,也是養護身體健康的好時節。
此時,養成一些好習慣,飲食上做注意,有助於身體健康。
驚蟄時節,忌食一味
即:忌過食酸味。
酸性,有收斂、固澀的特性。
驚蟄時節,食用過多的酸性食物,反而妨礙人體氣機的疏洩,不利於人體陽氣的生發。
所以,此時,注意不要吃太多過酸的食物。
驚蟄時節,多吃二菜
1、韭菜,養陽散寒
韭菜,自古有「春菜第一美食」的美稱。
初春時節,韭菜品質最佳,驚蟄時候,吃點韭菜,是不錯選擇。
並且,「春夏養陽」,而韭菜,是養陽的佳蔬良藥,可祛陰散寒。
此外,韭菜,還有「洗腸草」之稱,可預防改善便秘。
韭菜炒雞蛋,是最佳搭配組合,韭菜養陽,雞蛋滋陰,陰陽雙補。
2、蔥白,通陽氣,散風邪
大蔥,也是每天都會用的蔬菜。
驚蟄時節,蔥白,是不錯的好選擇。
蔥白,入肺、胃、肝三經,《用藥心法》載:「通陽氣,發散風邪。」
可緩解春天的風寒感冒,蔥白生薑煮水喝,或者用蔥白蘿蔔煮水,預防感冒,效果更佳。
驚蟄時節,常飲三茶
1、去火茶
驚蟄時節,人體容易上火,喝點去火茶,很有必要。
菊花,可清熱解毒,幫助人體降火,還可改善眼乾、眼澀等。
2、解鬱茶
初春時節,容易肝氣解鬱,導致心情差,情緒不佳。
一旦,肝氣鬱結,則會嚴重損害健康,增加疾病風險。
所以,喝點解鬱茶,對健康有益。
玫瑰花,可疏肝理氣,解鬱,改善心情,作為花茶,還可改善春困。
3、排毒茶
春季,萬物萌芽,體內的毒素,也會趁機「外發」,此時,是排毒的好時節。
蒲公英,在早春發芽,是好吃的野菜,也是常用的草藥植物,有「排毒草」之稱。
用其泡水,可以給身體很好的排排毒。
驚蟄過後,萬物萌芽,此時,也是養護身體健康的好時節。
1:調順肝氣,散散步
春屬木,與肝相應。
驚蟄後的養生,以養肝為主。
這個節氣肝氣旺盛,也容易導致肝氣鬱結。
因此,要注意調順肝氣,助力肝氣抒發,保護肝臟健康。
經常散散步,外出踏青,有助於散心,可促進肝氣抒發。
切莫久宅家中,儘量出去走走,踏踏青,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2:調養胃氣,吃好早餐
"胃氣",中醫泛指胃腸為主的消化功能。
春季一到,一些河鮮、野味開始端上了人們的餐桌,考驗胃氣的時候就到了。
胃氣不足的人,往往消化功能比較弱,吃東西不容易消化,同時,還常會有脘腹脹悶、全身乏力、頭暈思睡、舌苔白等表現。
所以,此時要注意調養胃氣,吃好營養早餐,尤為重要。
一份溫熱,營養搭配的早餐,可以喚醒胃氣,助力胃部健康。
3:調勻肺氣,揉中府
肺主氣,人的氣力都來自肺氣充足。
生活中,很多事會損耗肺氣,比如,春天的忽冷忽熱的天氣,感冒久咳,悲傷過度,勞累過度等,都會讓我們肺氣虛。
肺氣虛的人,往往沒有精神頭,總是感覺氣短乏力,看起來很虛。
調養肺氣,要多按揉中府穴。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建議不要使勁,稍稍施力即可。
4:調足腎氣,搓搓腰
中醫講,肝腎同源,驚蟄後,適宜養肝,也同樣適宜養腎。
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尤為重要。
若腎氣不足,不僅早衰損壽,還會引發各種病症,對健康極為不利。
腰為腎之府,經常搓一搓,可疏通筋脈,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再向上摩擦,上下來回揉搓,至皮膚微紅,有熱感為宜。
驚蟄一到 瀋陽春醒
請一定多加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