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如何在學習上避免抓大(娃)放小(娃)

2020-08-13 金融辣媽

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這句話好像是許多二胎家庭的真實寫照。我的不少朋友告訴我,自己再怎麼精打細算地做好時間管理,好像都挪不出時間顧及老二的學習。

但作為一個倔強的老母親,我並不甘心接受學習上抓大(娃)放小(娃)這件事,因此也做了一些努力。以下,是本人的一點體會,希望屏幕前的您讀完,有所啟發。

01

首先這是個心態管理,需要明確兩點

a. 先得建立你不管、沒人管的緊迫感。

對於很多二胎媽媽來說,雞娃的技能是過關的(畢竟帶過老大),所謂無暇顧及老二的學習,多半就是覺得老二的學習重要程度似乎不如老大;或者心存僥倖,把老大搞好了,就會起到榜樣作用。

說句實話,我已經把胖寶帶成了學習習慣非常好的哥哥,但他的弟弟根本無心與其看齊。所以,不要指望家裡的老大能帶好隊伍。

另外,也別太指望隊友會主動想到去管老二的學習。此處可省略500字吐槽,總之,如果你沒有建立你不管、沒人管老二的這種緊迫感和決心,那麼老二真的可能長期處於放羊狀態。

b. 放低對老大的期待(更是放下自己的執念)。

每個人的時間終究有限,當我們挪出一部分時間、精力給老二的時候,同樣也意味著我們可以適當放低對老大的期待——他在某一階段的學習效率可能會降低,但多出的留白時間可能也會讓他習慣獨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事情。總之,他的進步斜率大概率會緩和,但不必苛責自己或者孩子,因為這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02

其次這一個時間管理,同樣有三個建議

a. 倆娃的學習一起抓,靠一個人是很難的,必須發動隊友(而不是老人),所以,用好隊友的時間,是我的第一個建議。

雞娃是一件漫長且難以見效的時候,如果一個媽媽全都自己來,我覺得需要擁有強大的內心。人到中年,人會疲憊、會沒有耐心,此時若沒有隊友的參與,個人覺得媽媽的犧牲感會非常強,並不利於家庭和睦(這是老人幫忙無法取代的)。

當然,有的家庭中,也許爸爸承擔了更多養家的任務,因此工作壓力更大。那麼,在分工中可以相應地做一些調整。以我家為例,比如弟弟更為調皮、不服管教,那麼我常常分給爸爸的工作是陪哥哥學習。相比弟弟幾乎時時刻刻需要和媽媽互動的狀態,哥哥可以獨立看書、做題目,只有不懂、不明白的內容需要爸爸解答。這樣,陪讀的爸爸還能同時加一會班。

b. 有些事情就得外包。此處的外包,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

比如,家務,你可以外包給鐘點工阿姨。以我家為例,阿姨每天要花四個小時幫助我們做晚飯、洗碗、打掃衛生和處理各種家務,而我就能騰出手來做別的事情。

又比如,胖寶有固定的數學培訓班。是我和孩子爸爸不懂嗎?當然不至於,隨便拿起一本數學輔導書,要給孩子講講題目還沒什麼問題。但是,梳理知識點、總結歸納例題、把要點講清楚講生動,就不那麼容易了。因此,把從0-1攝取知識點的這個任務外包給老師、自己承擔缺漏補差、興趣拓展的工作,相當於問別人「要」了時間。

再比如,認真、長期、相對集中地用好網課。很多人對網課的第一需求是薅羊毛,在比價中樂此不疲。但我的想法是,家長和孩子的時間都很珍貴、甚至比錢還要珍貴。不唯價格論、以品質論,選出靠譜的網課,系統地吸收其內容(好的網課都有相對完善的體系),同樣也是把自己的陪讀工作部分外包,幫助我們提高效率。

甚至睡前故事這個環節,都可以考慮外包。兄弟倆曾一度為了媽媽臨睡前陪誰而爭執。但其實無論凱叔、喜馬拉雅都有非常有趣的音頻課,可以作為孩子的睡前故事。比如胖寶最近的新寵,是這套國家地理新出的音視頻課程(戳這裡)。

當然,外包會帶來額外的費用花銷,但是我們應對明確,我們的第一任務是做成這些事,而不是以不做為代價實現省錢。

第三,少泡群,碎片的時間積累起來也驚人。

這一點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微信群很像我們當年的BBS,大家七嘴八舌,發散性很強,泡在群裡總想插話點評,就意味著要不定期爬樓,幾乎就是專注工作的反義詞。一旦有意識地屏蔽了很多活躍的群,你會發現自己遠離了七嘴八舌的討論,時間不再被分割得支離破碎。關鍵,就算不泡群,你會發現自己並沒有錯過什麼重要的信息。

我把家人群和工作群之外的所有群都開啟「消息免打擾」功能,然後給自己定了兩個原則:1. 上班時間儘量不開微信的PC同步;2. 每天單個群的停留時間儘量控制在5分鐘以內。自此,我至少覺得自己每天多了1個小時。

03

另外,談談實踐操作中的一些技巧

a. 夫妻雙方可對工種分工,分別做流水線的熟練工。比如,在我們家,但凡涉及英語拼讀(phonics)、閱讀寫作技巧輔導的工作,都是我來承擔的;而哥哥大多數的數學題,則由爸爸負責講解。這是基於熟練程度的分工,越熟練、效率越高,以此緩解時間的稀缺。

b. 非常建議二胎家庭為每一個孩子都留出獨立,專屬於他的學習空間。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個學習空間會給他提供一種儀式感,提醒他進入狀態。當然,如果條件允許,這兩個學習空間最好保持一定的物理距離,避免幹擾。

c. 每個孩子的稟賦、天性都不一樣,看著孩子、因材施教會更有成就感(成就感絕對是支持二胎家庭長期學習的重要動力)。比我們家為例,弟弟的英語能力遠遜於同期的哥哥,但識字敏感度又明顯強於同期哥哥。那麼,不必用哥哥在英語能力上的標準要求弟弟,短板不太差、長處更放大,這條漫長的旅途才會有多一點樂趣。

d. 雞娃這件事,不用求一口氣吃成一個大胖子,細水長流比啥都強。一般我會把想做的事情細化到每天(每個晚上),說做也就做了。以弟弟這三個月來的中文學習為例,一旦習慣了,就真的納入了生活(黃色為當天有進行學習)。

e. 最後,盤一盤我覺得近階段陪弟弟讀書比較好用的教材。數學我們主要跟著《摩比愛數學》在做,有貼紙,大彩圖,孩子覺得很好玩(JD上的第三方買家比JD自營和噹噹自營都便宜);語文跟著一畝寶盒在學;英語主要看繪本,同時也會跟著喜馬拉雅的牛津樹課程學(目前L2,)。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最後,希望更多的二胎家庭可以留給老二一樣多的時間、耐心,讓兩個孩子齊頭並進。

和胖寶媽一起升級打怪

金融女民工,家有二男寶

自雞與雞娃,一直都在線

相關焦點

  • "不想生二胎的我,去年生了個二胎!"(一.)
    孕中期也沒有刻意補充營養,每天照常背著七斤重的電腦包擠地鐵上班,什麼唐篩、無創、大排畸、血糖都一路綠燈闖關。孕晚期我最在意的羊水指標也非常正常(懷老大的時候,孕32周後羊水就開始不明原因地減少,每天喝水喝到吐,到最後還是不得已提前催產~~)。
  • 二胎家庭,兩娃互相吃醋,家長該怎麼辦?
    2016年以來,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實與實施,不少家庭由一胎家庭變成了二胎家庭。隨之而來的問題:二胎家庭中兩娃之間互相吃醋、互相吵鬧,讓不少家長很頭痛,不知所措?(有時小女兒肯說對不起,有時還是不肯)接著我也會緊緊抱著大女兒8秒鐘,並拍拍她的肩膀說:媽媽,知道你很傷心很委屈,你其實也很想媽媽抱下你對吧?這時,大女兒情緒就會緩下來,並點點頭。我接著說:媽媽,很愛你的。媽媽有時為了照顧妹妹,可能真的疏於對你的照顧,對不起。妹妹,她現在不懂事,什麼事情都只要媽媽,她打你是不對的,媽媽已經批評了她,你能原諒她嗎?
  • 新手媽媽 快樂帶娃(上)-學會與自己和解
    從懷孕開始,媽媽需要操心的事情就很多,各類產檢先不說了,那都是小case!整個孕期對各種重大項目的檢查總有那麼些提心弔膽吧!還要為涉及到自己和寶寶的事情做決定,請月嫂還是去月子中心?公婆照顧還是爹媽照顧?生孩子到底要準備些什麼東西?學習如何養育護理孩子的理論知識等等…這就耗費了很大一部分精力了。想要跟你的孩子見面是嗎?可以啊!
  • 生活小記——養娃的艱難(一)
    我調整了一下飲食發現他腹瀉的次數逐漸變少了,天真的以為經過幾天孩子腹瀉自己痊癒了(此處自我檢討一下)。正好周末,我倆就心大的帶著他去逛了宜家。結果到下午三點多發現一天下來還是拉了4、5次,就帶著孩子去醫院掛號化驗大便。檢查發現不是細菌感染,只開了蒙脫石散回家吃藥去了。吃了兩天藥我發現他沒有什麼改善,還是維持著3-4次腹瀉。
  • 當小夥伴給出餿主意,娃該如何應對?—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中)
    上一回,在關於「如何培養學齡前兒童安全意識(上)」在這一篇文章裡,我用2個真實案例跟大家分享了如果孩子在小區裡和大人走丟,孩子應該如何應對的實操方法,我看很多朋友都收藏了,希望對你們都幫助!其實這套方法,放到場外非封閉環境也一樣適用。但非封閉環境只會更加兇險。
  • 《夢想改造家》給二胎打造閱讀角,為有娃家庭做出完美示範
    家庭版圖書館我覺得最最出彩的,還屬樓梯間和琴房「共處"的書房了,也是娃和家長逗留最久的區域。書架上可以放下相當大數目的圖書,給娃打造一個「家庭圖書館」。如何給娃打造一個讀書角?小書架的的選擇面非常大,不同年齡階段,考慮角度也不同。對於低幼階段的小朋友,可以考慮展示類書架,就像《夢想改造家》裡面一樣。
  • 新手媽媽 快樂帶娃(中)-父母是永遠的支柱
    上一次,我分享給大家一篇關於如何讓產後媽媽快樂帶娃,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受益?上一篇請戳:新手媽媽 快樂帶娃(上)-學會與自己和解當了媽媽以後,你會發現,除了娃那點事讓你焦慮吧,還有更多讓你焦慮的事,比如婆媳那點兒事或者身邊的隊友不給力啊等等,老一輩帶娃你看著怎麼都覺得不對勁,豬隊友讓你怎麼看都不順眼,你的世界每天就圍繞著這些事焦慮不完,卻又不知道如何理清頭緒~~中招了嗎?
  • 要不要生二胎,先看看我這過來人都經歷了些什麼(三)
    可意外懷了二寶說實話,我剛開始並不排斥生二胎,因為我和老公都不是獨生子女,覺得有兄弟姐妹挺好的,所以也想過等寶寶大一些可以生個二寶。發現懷了二寶,我和老公都有點慌,一是因為我剖腹產還不到兩年,怕有危險,二是兩個寶寶年齡差距比較小,我自己帶不帶的過來最終決定留下來,主要是因為我害怕流產,想想就很恐怖,我老公也覺得打掉也是一條小生命(所以,沒決定要二寶的一定要做好措施)另外我家大寶還是比較好帶的,不鬧人,體質也不錯很少生病,所以帶起來也並沒有覺得特別辛苦,就這樣開始了我的二胎生活我懷兩個寶寶都沒有孕吐
  • 如果娃在小區走丟,該怎麼找?——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上)
    回家後,姥爺給我講了事件的整個過程,我又仔細詢問了孩子具體是怎麼跟對方奶奶求助的過程:(這是娃第一次在小區因為找不到家人而主動向外人求助)我:「你找不到姥爺,是怎麼跟那個奶奶說的?」娃:「我就說奶奶,我找不到姥爺了,你能幫我找一下嗎?」我:「那這位奶奶是怎麼說的?」
  • 獨自帶娃的為母則剛,只是你看不到的心酸和堅強(四)
    比如我,老公平時出門掙錢,家裡的事只有我來做了每一個媽媽在結婚生娃之前,也都是家裡父母的手中寶,很多家務,做飯也都不會,婚後開始慢慢摸索,慢慢學習我畢業租房自己生活了幾年,一般燒點家常菜還是沒問題的。但是有寶寶了,也在吃輔食,我就得想著弄點她愛吃,能吃的東西。
  • 家長學校講師團「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十)《做智慧父母 育自主學習娃》
    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2015〕10號),直面家校共育的新趨勢和新問題,聚焦學生和家長實際需求,豐富指導內容,優化指導方式,聚焦問題解決,提升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聯合合肥項娟名班主任工作室,組織了一批精英團隊,製作了「家庭教育」系列講座,供家長們借鑑和參考。
  • 成蹊媽媽養娃啟示錄(一)
    養娃是門科學,更是門哲學——有些和老一輩養娃相左的觀念,就看你信哪個了——信哪個是哪個。2. 網上所謂的「科學」,很多都是人云亦云抄來的。流量不代表正確(親眼看到過一篇青雲文章把一個心理學實驗機制解釋錯了)。起碼去信科班出身或有資質的。3. 不要隨意批評一個媽媽對孩子兇——她真的可能累了、倦了、無能為力了、忍了很久忍不住了。4.
  • 二胎家庭起矛盾:大娃和二娃同時哭時,該先哄哪一個?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家庭要起了二胎。新生命的到來給家庭帶來的喜悅和歡樂,但同時也帶來了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大娃和二娃之間發生的矛盾了,處理得好就幸福美滿,稍有不慎,處理不好就麻煩多多,甚至引起家庭紛爭。
  • 新手媽媽 快樂帶娃(下)-與「豬」隊友一起成長
    沒想到,我這話匣子一開便收不住了,《新手媽媽 快樂帶娃》這個主題居然連著出了上中下三個系列上篇和中篇請戳:新手媽媽 快樂帶娃(上)-學會與自己和解新手媽媽 快樂帶娃(中)-父母是永遠的支柱不過只要寶媽們喜歡,這樣的嘮叨也是挺值得的,並且傾訴後心情也會變得很好~今天,我來繼續跟大家分享我的新手媽媽心得:如何與「豬」隊友一起成長
  • 這個超長假期,我和娃都經歷了些什麼?(家長群分享)
    有沒有在一大一小兩神獸的前沿陣線無縫切換,無休止的調解兩個娃之間的愛恨情仇?快來看看下面三位愛貝睿城市群的爸爸媽媽,用了哪些小妙招讓兩個甚至三個娃相親相愛?直到二寶漸漸長大,我才意識到,「精心養育」並不適合二胎家庭,我要做的是找出適合兩個寶寶共同成長的道路,緩解焦慮,讓我自己快樂起來,才有可能給孩子帶來正向的能量,讓孩子健康成長。
  • 二胎家庭有福了!新出的「兒童三輪車」,安全穩固,倆娃一起玩
    二胎家庭放開之後,很多寶媽都是老大稍微可以省點心,就立馬備孕生老二,為的是可以倆娃一起帶大,反正怎麼都是不能出去上班,在家照顧娃。索性把倆一起帶大,辛苦幾年就可以了。一般的家庭模式是寶爸賺錢養家,寶媽自己帶倆娃。由於倆娃相差太少,戴起來確實很辛苦,而且容易爭搶東西。二胎家庭有福了!新出的「兒童三輪車」,安全穩固,倆娃一起玩!
  • 【兒童房設計案例】 ①家有倆娃(倆姐妹or倆兄弟),可以試試
    【兒童房設計案例】①家有倆娃(倆姐妹or倆兄弟),可以試試定製上下床設計。衣櫃延伸到飄窗上,床底設計成抽屜,牆上還有隔板,各種隱形空間趕緊解鎖,儲物空間多到你想都不敢想。②轉角位置又可以利用起來了!設計一個轉角書桌櫃,兩孩子一人一邊,不搶不鬧。還有吊櫃可以放書籍和玩具。[可愛]#二胎##兒童房##收納#
  • 來自爸爸的條件反射(高能預警),誰說爸爸帶娃不靠譜?
    有位爸爸說:「男人通常做事的時候,都會分一部分心思在周圍的環境上,比如走在馬路上,男人會一邊說話一邊注意來往的車輛,有沒有速度過快的、距離自己太近的、行駛方向奇怪的,這就是一種本能的觀察。」我小時候爸爸經常帶我出去玩兒,爬樹摘槐花摘榆葉,田野裡跑著捉兔子抓山雞,小河裡學遊泳撈小魚,房頂上乘涼看星星,每次媽媽反對爸爸帶我玩兒這些危險的遊戲,爸爸都拍著胸脯保證:「有我在,遇到危險也不怕。」
  • 稀裡糊塗去生娃(1)
    我忍 ,我再忍,實在忍不住了凌晨和老公急急忙忙又趕去醫院, 又是一陣暈頭轉向終於辦理好了住院手續開始了我漫長的生娃過程。當然生娃的過程並沒有那麼順利,凌晨住院沒有床位,只能在走廊上都臨時床位上先住著,耀眼的燈,熙攘的人,哇哇哭的小寶寶,夜班的護士,還有我疼的厲害的肚子。對!
  • 寶寶3-12月護理事項,科學帶娃的知識點!寶媽必備收藏(上)
    屬於爸媽須知的科學帶娃知識點避免家裡老人傳統的錯誤帶娃!寶寶佰天之後很多家長會放鬆警惕,對寶寶的護理事項不在細緻。很多寶媽也準備重返工作,大多數就交給長輩老人照料!隔代親的愛護和老人傳統經驗還是有很多誤區操作,這裡糕頭媽媽為您整理了,一起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