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11:17 來源:中指研究院
米爾頓·凱恩斯位於英格蘭中部,是當前英國的經濟重鎮,行政區劃範圍為310平方公裡,城市規劃面積88平方公裡。1967年,被英國政府規劃為新城,1971年開始建設,人口從原有的6萬增長至2016年的26.45萬人。米爾頓·凱恩斯新城位於英國第一大城市倫敦與第二大城市伯明罕之間,距倫敦80公裡、伯明罕100公裡。東西位於世界著名學府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之間,新城建設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絡以及便利的鐵路交通系統。
說起米爾頓·凱恩斯,這主要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整體進入生育高峰期,新生兒數量急劇增長。戰後初期,倫敦人口增長近100萬,人口的快速增長遠超城市容納能力,且快速城市化帶來了居住問題、交通問題等一系列「大城市病」,政府亟需建立新的居民點,以疏散大倫敦的人口、就業壓力。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附近建設新城,成為了政府應對人口快速增長的有效措施,新城的建設不僅對於緩解中心城區的擁擠程度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於平衡全國人口分布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為政府主導下的國家戰略,新城建設得到英國政府空前重視。在1946年之後的20多年時間裡,英國政府陸續頒布了《新城法》、《新城開發法》等,並且專門組建了新城委員會。在此期間,共建成14座新城,其中環繞倫敦的8座用來緩解倫敦人口增長過快的城市問題,並計劃向外疏散150萬人口。
結合英國的新城建設規模,可將其分為三代,最初類別的人口集聚較少,隨著新城功能逐漸完善,吸引大量人口湧入。
▌第一代是1946-1950年之間興起的小城鎮。人口規模不超過六萬人,規模較小,功能分區嚴格,強調獨立自足與平衡,較少考慮經濟開發問題。
▌第二代是1950-1964年之間興起的新城。規劃新城總人口不超過十萬人,是新開發地區中心,規模比第一代新城較大,功能分區沒有之前的新城嚴格,更加注重景觀設計。
▌第三代新城是1960年之後規劃建設的。人口總規模達25-30萬,屬於中等規模新城,規劃比較周全,目的是打造宜居新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米爾頓·凱恩斯新城。
圖:米爾頓·凱恩斯區位圖
資料來源:中指研究院綜合整理
米爾頓·凱恩斯新城曾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為解決倫敦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一系列城市病問題,英國政府於1967年將距離倫敦80公裡的米爾頓·凱恩斯規劃為新城,新城佔地88.4平方公裡,由原有三座小鎮以及十三座村莊組成,經過50年的發展行政區劃擴大到309平方公裡。
米爾頓•凱恩斯新城地理位置優越,位於英國第一大城市倫敦與第二大城市伯明罕之間,東西兩側是世界著名學府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建設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絡和便利的鐵路交通系統。另外,新城內雖然沒有機場,但其周邊有大小5個機場。
圖:米爾頓·凱恩斯新城1967-2026年人口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Milton Keynes council,中指研究院綜合整理
米爾頓•凱恩斯新城人口由建立之初的6萬人快速增長到2016年的26.45萬人,根據新城委員會預測估計,2026年新城人口將達到30.85萬人。目前,以新城為中心,1小時經濟圈內,約有800萬人口。米爾頓•凱恩斯新城優越便利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英國為緩解倫敦人口、就業壓力的第三代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