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雙緣安養院參訪隨筆 一位醫生的記錄

2020-12-22 佛教在線

編者按:

本文系北京同仁醫院老年科主任醫師周健在渤海雙緣養老院的見聞錄,這是她與另一位致力於臨終關懷的學者——中國佛教協會《法音》雜誌原副主編陳星橋居士的訪記錄。

周健大夫

渤海雙緣安養院位於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的城郊,距離北京280多公裡,是由一位企業家居士於2016年10月投資興建而成的非盈利養老機構。當地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旁邊附設了一座300張病床的二甲醫院,成為滄州市中心醫院的分院,醫院中有一個大通廊與安養院相連,方便老人就醫。由於安養院從院長到護工幾乎都是佛教徒,因此政府還批准建立了一個大型念佛堂做為正式的宗教活動場所,使其成為一個集養老、醫療、養生、養心、信仰為一體的休養場所。

參訪弘願念佛堂

中午時刻,我們到達渤海雙緣安養院,院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寬敞,四棟6-7層的樓房齊整的排列,穿過一大片鬱鬱蔥蔥的苗圃,一處傳統建築風格的院落映入眼前。安養院的果院長、曹副院長、宗論法師一起接待了我們。果院長、曹副院長負責日常事務的打理,宗論法師和一眾僧尼是院中的精神領袖。

安養院裡的四棟公寓樓

簡單用過午飯後,我們一起走進安和樓,走廊很寬敞,設有欄杆,方便老人行動。老人們的住房分列走廊兩側,都有兩張床位,可以一個人住,也可合住。宗論法師帶我們走進一位老奶奶的家,老人86歲了,面色紅潤,神態慈祥,聲音洪亮,她很歡迎我們來做客,開心地談起了自己進住這裡的經過。她信佛已有很多年,老伴去世後,她說服了四個子女,處理好家裡的財產,來到在這裡養老修行,日子過得非常快樂踏實,逢年過節子女們會來這裡看她,見到母親如此舒心健朗自然也就放心了。老人認定這裡是自己的家,過年也不願離開,子女就在房間裡打地鋪陪伴,照顧幾天才依依不捨地回去,家庭關係也變得更和諧了。

另一位老先生76歲了,因為嚴重的腰椎疾病在家臥床三年,是被輪椅推著進來的,兒子本在終南山修道,是一位道長,這次也陪父親住在這裡,父子得以在這裡重聚,兒子也可以床旁盡孝,不知是心情好了,還是兒子、醫生、法師照顧治療得法,老人竟可以走路了,還停用了所有的止痛藥物,兒子雖為道士,也很喜歡這裡,平時會參與佛事活動,還義務為其他老人們按摩。

目前,渤海雙緣安養院已有400餘位老人入住,其中已有88位往生(現在入住老人已達540多位,往生菩薩109人——小編注),我作為老年科醫生最好奇和最關注的是老人們會怎樣對待臨終的情況呢?因為在老年科病房,即便是再長壽,死亡仍然是人們最難以接受和面對的現實,不論學識、官階如何,臨終時的死亡恐懼是難免的,作為醫生,我們可以盡力減輕患者的軀體痛苦,提供社會幫助,給予心理疏導,但對於他們面對生命即將結束的絕望和恐懼卻無可奈何,任何的安慰不過是流於表面罷了,說的人和聽的人心裡都明白,這是我們安寧療護工作的難點之一。我向宗論法師提出了這個問題,他說來這裡的老人多是高齡多病的,老人離世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老人甚至在來養老院的路上去世,他們也會收留並給予免費助念超度和安排後事。這個問題他稍後將請這裡的老人們回答我。

與老人交流

晚飯在食堂與老人們一起就餐,食堂和廚房很大很乾淨,可以容納七百人同時進餐,分為素食餐廳和葷食餐廳,以滿足老人們的不同需要。晚上6點半,在食堂的二層,有個可容納千人的大禮堂,前面有個小舞臺,今天將舉行每月一次的聯歡會,臺下的老人和親屬們都早早就坐,盛裝出席,氣氛歡快得像過節。

舞蹈

合唱

老人們和工作人員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開始了,有合唱、獨唱、舞蹈、詩朗誦、京韻大鼓、彈奏....,有年邁坐輪椅帶助聽器的,有身段靈活硬朗耳聰目明的,他們緊緊挨在一起卻毫無違和感,因為他們同樣地精神矍鑠、目光明亮、從容安詳,這深深打動了臺下的每一個人,臺上臺下傳遞著友愛與感恩之情,連我這個外來者都被感染到了。

果真如介紹渤海雙緣安養院稿件上提到的一樣,這裡沒有遲暮之年的焦慮、寂寞、怨氣、死氣和暮氣。老人們的節目內容大多與佛教信仰和感恩有關,也有對往生與善終的祝福與期待,我似乎對自己的問題有了答案。

念佛拍手操

第二天早飯後,早操時間開始了,老人們陸陸續續集中到樓前的小廣場,晨光中音樂響起,領操員做動作,拍手操做起來,工作人員還準備了方凳,方便老人們累了坐一坐。有幾位坐輪椅的老人雖然不能在隊列裡活動,也很開心地活動胳膊肩膀,護工、院長也和他們一起認真做操,最後連陳星橋居士也加入了,看來集體的氛圍很有影響力呀。

渤海雙緣安養院夜景圖

很多老人還會在上、下午到念佛堂,在法師引導下念佛,腿腳不便的就在自己房間裡念。他們來自全國除西藏外的30個省,還有的來自海外,有的本是佛教徒,有的不是,但念佛讓他們心裡不再空空的,變得更踏實、有希望和會感恩,在志同道合的群體中還獲得了歸屬感,情緒變得舒暢平和,對人更友善,連身體的病痛也減輕了,感覺有了活力。

有的老人喜歡到有機菜園裡種菜,還有一位老奶奶坐著輪椅在菜園邊放聲歌唱。人們常把逐漸衰老的日子比喻為「天慢慢黑了」,我們醫生也把照顧臨終患者稱為「幽谷伴行」,但和這裡的老人們接觸時,我吃驚地發現,他們都自帶陽光,既照亮了自己,也溫暖著旁人。特別是別人唯恐避之不及的 「死亡」話題,在他們中間卻可以被非常輕鬆地隨時談起,甚至帶著一種喜悅,老人們說如果有哪位老夥伴要往生了,法師一通知大家,都會爭相報名去身邊助念,祈禱他往生極樂,還會跟法師一起去參加往生老人的海葬儀式。

院裡的有機菜園

宗論法師帶我們來到一小片工地前,說這裡將建起一座往生堂,用來專門超度和助念往生的老菩薩。因為老人去世時,小小的房間裡站不下許多的助念老人,有個專門的往生堂就解決了,這個倡議立刻得到大家的熱烈響應,短短2周的時間就收到老人、親屬和信眾7000餘人的小額捐款共200萬元。正說著,一位老奶奶蹣跚走近,很多老人像她一樣,過幾天就會來工地看看進度,盼著早日建成。

我終於明白了,這些老人對死亡的不恐懼、不逃避源於他們對佛教的信仰和對佛教死亡觀的接納,說的直白一些,就是這點燃了老人們的「希望」,使他們的暮年生活重新明亮溫暖了起來,雖然生活條件不是最優渥的,但老人們卻認為這裡是他們真正嚮往的歸宿,是他們的家。我們在臨床醫療工作中發現,臨終者的靈性關懷是醫學技術達不到的,但擁有某種正信的信仰能使他們得到精神的寄託和靈魂的安頓,從而不畏懼死亡。

其實在面對死亡這一嚴肅的話題時,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宗教確實可以起到很大的療愈作用。儒家雖不大談論死,「未知生,焉知死也」。但他們對待生死的態度是「生吾順事,沒吾寧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儒家的人生觀,積極活潑,深沉厚重,對中國人的生死觀念和性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道家認為人應該自由地生活,功名利祿、生死壽夭、貧富貴賤、善惡是非、榮辱毀譽等,都是對自由的限制,對人的桎梏。道家以一種超越的立場、超越的眼光、超越的心態,去「齊萬物,一生死」,讓自己的精神與大道合一,自由往來,一任萬物的變化、生死的往復。

像佛教、基督教等傳統正信宗教在對待終極關懷時同樣起到了很重要的寬慰作用,其教義中有一套博大精深的理論來釋義「生死」,兼以實際行動和儀式來開導人心,讓臨終之人不再害怕死亡,而是能夠坦然的面對。在佛教看來生命是一種輪迴,人活著要經歷各種苦難,人生是辛苦的。每一次的死亡都是一個機會,要麼再次進入六道輪迴,開始下一次的生命旅程,要麼跳出三界之外悟道成佛,所以人應該看淡生死。而基督教為信徒提供一個此生與彼生連續性的觀念,使死亡不再那麼可怕,讓子女相信以後會在天堂再次與親人相見。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渴望得到這樣的臨終關懷,安靜平和的離開這個世界,子女們也慢慢能夠接受這種方式,不再為了盲目延長老年人的生命,不惜任何代價。這是一種社會進步,也是大勢所趨。作為一名老年科醫生,衷心祝願老人家們得到從容、自信、安詳與滿足,在這裡度過真正幸福的晚年,能有帶著尊嚴安詳的離世。也向致力於養老慈善事業的企業家、政府,以及在這裡為照顧、關愛老人們而辛苦付出的法師、居士和全體工作人員致以深深的敬意。

相關焦點

  • 渤海雙緣安養院舉行阿彌陀佛聖像安座法會
    大眾念佛9月18日,滄州渤海雙緣安養院弘願念佛堂四眾弟子隆重舉行阿彌陀佛聖像安座法會,高9.9米慈悲莊嚴的阿彌陀佛接引像在佛號聲聲中,順利吊裝安放在念佛堂外、安養院中的「七寶蓮池」中這尊工藝精美的漢白玉阿彌陀佛接引像由石雕之鄉曲陽縣的能工巧匠雕造,經過長途跋涉,運到渤海之濱的滄州市鹽山縣。這尊阿彌陀佛聖像站立在彩雲蓮花之中,低首傾身,伸手接引,面容慈悲含笑,令人不由心生信受歡喜。法會由弘願念佛堂宗歡老法師主持,法師以佛言祖語做精彩開示,暢佛本懷,令大眾信心倍增,法喜充滿。
  • ...創新發展雙緣養老模式——從河北鹽山縣渤海雙緣安養院談起
    從佛教來說,嚴格按照善導大師倡導的專一持名念佛法門修行的「雙緣念佛安老模式」,則成為渤海雙緣安養院成功的關鍵。4.得益於滄州市、鹽山縣政府主管部門和佛教協會的大力支持。一是鹽山縣政府批准設立了弘願念佛堂,二是根據國家扶持養老事業的相關政策,給予了渤海雙緣安養院多方面的支持。
  • 河北省滄州市渤海雙緣安養院舉行灑淨法會
    河北省滄州市渤海雙緣安養院舉行灑淨法會 法會現場佛教在線河北訊  2016年5月8日,位於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城的大型念佛養老院——渤海雙緣安養院暨淨土宗弘願念佛堂舉行灑淨法會,受弘願寺委派,淨梁法師、淨真法師、慧嵩法師共同主法,當地150位蓮友參加。
  • 河北省滄州市民宗局局長一行考察渤海雙緣安養院
    河北省滄州市民宗局局長一行考察渤海雙緣安養院,對渤海雙緣安養院的養老理念和願景給予高度評價。渤海雙緣安養院董事長張愛農、首任院長、北京雙緣敬老院曹曉紅帶領各位領導參觀了附設的順德醫院、正在整理、添置電器家具的老年公寓,並帶領大家參觀了七寶蓮池、阿彌陀佛接引像、弘願念佛堂等淨土宗文化景區。在弘願念佛堂,常住宗論法師、宗注法師親切接待了各位領導,並對大家介紹了宗教服務於養老事業的重要性,特別是佛教淨土宗文化在安老事業中可以發揮的積極作用。
  • 渤海雙緣安養院7位護工 盡義務與掙錢補貼家用兩不誤
    渤海雙緣安養院7位護工 盡義務與掙錢補貼家用兩不誤時間:2018-05-16 07:33   來源:雲千重昨日晴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渤海雙緣安養院7位護工 盡義務與掙錢補貼家用兩不誤 在渤海雙緣安養院有7位護工,既照顧入住的自己家人,又照顧其他入住的老人,盡義務與掙錢補貼家用兩不誤,
  • 渤海雙緣安養院四棟公寓樓向全國蓮友有獎徵名
    竣工的老年公寓樓期待命名備受全國蓮友關注的大型念佛養老院——渤海雙緣安養院建設順利進行。其附設的鹽山順德醫院已基本完工。渤海雙緣安養院總佔地140多畝,一期工程兩座六層電梯老年公寓樓主體已經完工,進入裝修階段。二期工程兩座七層電梯公寓正在打樁。總建築面積達2萬平米,1200個床位,室內設施完全按照四星級酒店標準。院內建設有七寶蓮池、有機個人農場、花園、果園等。可容納1200多人共修、法師講經、過齋的多功能廳也破土動工,念佛堂外兩座專門用於招待外地蓮友的居士樓即將動工。
  • 渤海雙緣安養院為入住老人隆重舉行重陽節祈福延壽法會
    僧俗大眾在安養院內繞佛祈福九九重陽,佛號嘹亮,當日一大早,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渤海雙緣安養院內,弘願念佛堂僧俗大眾舉行了一場隆重莊嚴的特別法會,為125名已報名入住的老人念佛祈福、消災渤海安養院是位於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的一家以佛教淨土宗文化養老為特色的養老院,佔地140畝,附設大型老年醫院、念佛堂,總投資一億多元。董事長張愛農居士是知名的佛教慈善家,已為護持佛教和各項公益事業累計捐款一億四千萬元。他感於社會老齡化嚴重,發心建一個讓老人安享晚年、念佛成佛的安養院。
  • 河北省資訊|這位河北省優秀志願者來渤海雙緣安養院當「義工」
    河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這位河北省優秀志願者來渤海雙緣安養院當「義工」今天,在渤海雙緣安養院看到,一位活潑、俊俏的「小姑娘」在忙碌著。她有時推著老人散步,有時向工作人員「取經」,有時在記錄著什麼······。她推著89歲的史玉芝在院內散步,兩人有說有笑,儼然是一對快樂的祖孫倆。在孫國鈞老人的房間,她詳細詢問老人的生活情況,像親生女兒一樣,悉心照料。在和義工交談的時候,她仔細了解義工的工作流程,查房、開晨會、打飯、分飯、打掃衛生、和老人談心·····。她拜訪渤海雙緣安養院院長果寶明,向他請教安養院的管理方法。
  • 入住十七天燒出多彩舍利 渤海雙緣莊嚴海葬龍天歡喜
    助念4月15日,北京昌平老人蘇維賢從北京一家醫院直接轉到了渤海雙緣安養院。阿彌陀佛一定會通過一位一位往生菩薩的瑞相給大家信心,加持這個試運營六個月的成佛大道場!儘管往生不以瑞相為決,僅以念佛為決。 5月3日中午,副院長佛宣、護工長佛樂、負責照料的護工佛瑞,三位女眾為老人擦身更衣,在她們眼裡,老人是往生菩薩,是師兄、是父親。 入住17天、助念十幾個小時的老人就這樣往生了,看他身體柔軟得可以將雙腿盤起來!
  • 臺灣老年照護機構參訪與見習日記第二天:臺灣雙連安養中心
    DAY   2            2016年5月31日,進入第二天,學習團參訪臺灣雙連安養中心,個人的一些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如下:        此次參訪臺灣雙連安養中心,結合德耆慈善基金會和順德區善耆養老家園推進室內裝修和籌備運營的工作,分享其中的一些心得與想法:       (1)需要一份精神理念和靈魂來指引。
  • 浙江寧波念佛安養院歡迎您
    古樟如綠孔雀開屏,歡迎全國蓮友來這裡念佛安養!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寶乘寺,歡迎全國各省、市蓮友入住安養念佛學法。隨喜轉發!南無阿彌陀佛!聯繫人:監院當家法師:釋慧超 法師  15267824980客                堂:釋體江 法師 13968337001  義               工:佛
  • 長壽之鄉如東栟茶念佛安養院歡迎您
    院內員工定期接受國學老師培訓,念佛安養,超越普通醫養結合體,融心養、醫養、食養寓一體,是佛教信仰者晚年安養的最佳場所。讓每一位入住的老人生活的安心快樂,念佛養老,國學養心,素食養身,健康長壽,安享晚年;優雅、自在、安詳地生活著。
  • 【臺灣考察】臺灣六天五晚養老機構深度考察參訪
    1.實地參觀對話,考察,多角度、全面、直觀了解參訪機構。2.深入機構,通過融入式體驗活動,了解參訪機構的各類服務項目。3.全程資深專家陪同,參訪前後有針對性的展開個案研討式培訓。4.與被訪機構高階管理層面對面交流,經驗分享。5.與行業協會代表、參訪機構領導、養老產業設備廠商代表洽談。
  • 蔡芳文:臺灣雙連安養中心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
    我跟大家報告、分享的是我這30年來在養老產業方面的工作經驗。從社區、居家養老一直到機構養老的一些經驗,同時也跟各位報告有關臺灣目前在推動的這些養老工作的情形以及我在雙連安養中心所做的一些工作。所以我把題目定成為:「養老照顧產業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   全世界的高齡化,這是大家都眾所周知的。
  • 紀錄片《麵包情人》:臺灣安養院裡「菲媽」的故事
    1996年,導演李靖惠的外公外婆相繼住進臺北的一家安養院(養老院),持續幾年的陪伴護理,讓她舉起攝像機,將外公外婆最後的歲月記錄下來。因為長時間呆在安養院,她又陸續拍攝出另外5部關於「老人」和「被媒體忽略的女性」的紀錄片,分別是《親親我的愛》、《思念之城》、《阿嬤的戀歌》、《她是我媽媽》、《麵包情人》。
  • 惡業須斷除,果報不堪受——一位淫穢光碟販賣者的懺悔
    《慈尊安養院》吃住全免費.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新接引站!念定寺安養院歡迎您蘇州靈巖山寺佛教安養院正陽安養院歡迎您--念佛養老 臨終關懷浙江寧波念佛安養院歡迎您年老了您不再孤單,靜秀念佛養老院等您回家圓通古寺首創國內寺院安養新模式金太陽(佛教)養老中心八所佛教安養院簡介修善寺慈善安養院大理羅荃寺安養院歡迎您
  • 臺北科技大學青年學生參訪考察團到河源廣州參訪考察
    3月31日至4月4日,臺北科技大學青年學生考察團一行24人到河源、廣州參訪考察。河源市政協副主席梁國華、唐漢芳,省臺盟副主委鄭廣臺、廣州市臺聯會長葉耀華、副會長廖如先後會見了參訪考察團。    此次活動由河源市臺辦、臺聯會邀請,聯合廣州市臺聯會共同舉辦。
  • 大愛無形,眼科醫生陶勇隨筆集《目光》上榜豆瓣、南都等權威讀書榜單
    近日,眼科醫生陶勇的文學隨筆集《目光》入選豆瓣2020年度讀書榜單中的高分圖書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