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朱貴銀 通訊員 張春華
12月11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指導,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支持,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主辦,德州市商務局 、德州市民政局承辦,德州恆豐集團、山東金信空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中國山東(德州)紡織服裝科技創新大會暨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科技創新成果發布會在德州隆重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原會長王天凱、副會長李陵申、原副會長楊紀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葉志民、山東省工信廳原一級巡視員王兆春、山東省科技廳總工程師孫高祚、德州市副市長張桂愛、青島大學副校長於紅波、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建國、德州仁和恆豐紡織集團公司董事長蘇建軍等,來自紡織服裝行業及德州市的領導、專家、企業家代表二百餘人出席大會。本次科技創新大會是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歷史上的第一次,會上對系統內科技創新成果進行了發布,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華紡股份有限公司、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獲得首屆成果一等獎,其餘11家單位項目分獲二三等獎。
大會由山東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副會長王淼主持。
大會由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桂愛作歡迎致辭,德州市是山東的紡織大市,擁有中國棉紡織名城夏津縣、中國半精紡毛紗名城禹城市、中國土工用紡織材料名城陵城區等三個國家級產業集群,擁有山東省新型紗線及面料創新中心,以及德州恆豐集團、華源集團、宏祥新材料等行業領軍企業。「德州市將完善相關產業配套,增加產業創新有效供給,著力打造紡織服裝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地,創新要素集聚地。」
德州仁和恆豐紡織集團公司董事長蘇建軍在致辭中表示,德州恆豐集團將緊緊圍繞科技、健康、綠色、時尚主題,以打造建立完整產業鏈條為發展方向,以「產品+工業化旅遊」為主線,採取線上線下雙運營模式,通過紡織服裝產業鏈的孵化及落地,開展主營核心業務,以核心業務為引領,創新產業效益增長點,聯合產業鏈上下遊合作企業,充分發揮各方優勢作用,最終實現紡織產業集群商業化運作。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在大會上作了《後疫情時代中國紡織科技創新發展》的報告,如何發展,方向在哪裡,李陵申的報告讓紡織系統的企業家們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對科技創新的未來發展有了可以付諸實施的措施。科技元素已成為引導消費的重要力量,一場基於纖維材料的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對紡織的再認知,科技元素已成為產業升級和獲取新優勢的重要力量。「我國的紡織工業將成為中國最具潛力率先跨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的工業部門之一」。
沒能親自參會的東華大學校長、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科技創新總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通過視頻發來特别致辭,對山東紡織服裝科技創新發展給予高度評價,作為山東紡織服裝行業科技創新總顧問,這些年見證了山東紡織人的在科技創新道路上的艱辛付出和豐碩成果。行業企業應聚焦需求,自主創新,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注重孵化完善紡織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注重節約化創新生態;注重打造市場化成果轉化機制。
在致辭環節最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作了總結講話,「向山東紡織服裝人熱烈祝賀,紡織作為傳統產業,現在幾乎所有高新技術都在紡織上落地。同時,紡織還產生了很多高新技術,現在所有的紡織產品進入人類生活全方面。也希望山東的企業在新的時代,在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和創新聯盟平臺能夠繼續秉持創新優先的宗旨,繼續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紡織工業的發展。」高勇給予山東的紡織服裝行業極高的評價,他的講話高屋建瓴直擊紡織服裝科技創新的核心。
本次大會的召開,正處在「十三五」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面進步,「十四五」即將開局之年。前不久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我國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的遠景目標做出了戰略部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當中,紡織產業將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從這個層面上說本次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及時,意義重大。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分析紡織科技創新面臨的形勢,探討未來紡織科技創新發展的路徑,表彰年度行業科技創新的優秀成果,研究山東省紡織科技創新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以科技的自立自強為我省紡織服裝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本次大會的重要工作。
「疫情發生後至今,據不完全統計,我們省協會先後召開了五十餘場線上線下會議,給企業搞對接,在困難中抱團取暖,打造山東紡織服裝企業命運共同體,協同發展,集成創新,重塑山東紡織服裝行業新形象。」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建國表示,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下一步將聚焦平臺建設,打造創新體系,以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以及德州恆豐集團新型紗線及面料、濟南聖泉石墨烯材料、威海光威碳纖維複合材料、山東路德高性能複合土工材料等4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為依託,在成立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山東省紡織行業大數據中心的基礎上,力爭在高性能纖維材料、新型紗線面料、高端織造、智能綠色印染、先進時尚家紡服裝等領域實現重大研發突破,解決一系列共性關鍵技術和「卡脖子」難題。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作為紡織大省,山東擁有全國行業唯一的「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4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以及數量眾多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專業技術研發人員。「十一五」以來,在全國紡織服裝行業獲得的四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有三項為山東企業獲得。恆天海龍(濰坊)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的「年產45000噸粘膠短纖維工程系統集成化研究」項目榮獲多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如意集團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複合紡紗技術」,榮獲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山東康平納集團的「筒子紗數位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在此期間,我省紡織服裝企業還獲得了10項左右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2012年以來,我省紡織服裝行業還累計獲得了中紡聯「紡織之光」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9項、二等獎84項、三等獎74項,涉及70餘家企業、10餘家院校和多家行業科研機構,獲獎總數佔全國總數的1/4;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4項、二等獎18項,位居全省工業系統領先地位。在創新平臺建設上,全行業擁有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6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4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4家;國家級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示範園區8家。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近年來全行業先後有30多人分別榮獲「全國優秀紡織企業家」、「全國優秀青年紡織企業家」和「山東省優秀企業家」;先後有300餘人分別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全省紡織行業首席技師」、「齊魯首席技師」等榮譽稱號。
會上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和寧波民營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建立產業創新發展基金,探索設置成果轉化突出貢獻獎,對積極應用省內紡織行業科技創新成果並取得明顯成效的企業給予獎勵。
德州恆豐的植物染項目、陵縣恆豐的可充磁保健功能面料的研製與開發、夏津仁和的細絡聯動智能物流機器人及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示範項目也在科技創新大會現場同步籤約。
中國紡織行業大數據中心山東中心暨山東省紡織行業大數據中心今天在大會上正式揭牌,將以大數據為支撐,賦能山東紡織服裝產業,強鏈補鏈推動山東紡織數位化轉型和技術創新能力全面提升,為中國紡織行業發展踐行新定位、構建新格局貢獻力量。
由25家紡織服裝企業及科研機構、大學共同成立的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被山東省紡織服裝企業賦予極大希望和承擔重要歷史使命,「科技創新可以在聯盟內聯盟內完成研發、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我們充滿期待。」有參會企業家表達著迫切之情。聯盟成立後,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春華帶領聯盟成員宣讀了科技創新共同宣言,把會議推向了一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