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都挺好》帶火了「原生家庭」這個詞。一時間「原生家庭」好像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一樣,原生家庭真的像人們說的那麼恐怖嗎?它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影響呢?
昨天看了一個抖音,一個大V說有個女孩諮詢他說女孩男朋友的父親有家暴的習慣,問自己的男朋友會不會家暴,結婚要不要考慮這一點。
大V說:「男孩的父親有家暴的習慣,那麼這個男孩很可能也會家暴,因為他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也學會了,他現在對你很好是因為你們還沒有結婚,結婚後很可能會原形畢露。」
他說女孩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就證明女孩已經從這個男孩的身上看到了家暴的傾向,才會有這種擔憂。
這個抖音看得我很糾結,因為我遇到的情況和這個女孩是差不多的。
張先生的父親有一段「光輝的」歷史,且可能會一直「光輝」下去。
張先生是他父親與第一任妻子生的孩子,為什麼說是第一任呢?因為他們在張先生7歲的時候離婚了。
據說張先生父親與母親的關係並不好,兩人時常吵架,且他父親經常打罵他們母子,張先生就是在父親的打罵中長大的。
之後,張先生的父親又娶了他第二任妻子,第二任妻子給他生下一個女兒。張先生與這位妹妹的關係倒是很好,但與繼母的關係並不好,繼母對張先生頗有嫌棄,經常不讓他吃飯。
但這位繼母也沒落得什麼好下場,最終因為忍受不了打罵與他離婚,帶著女兒改嫁了。
就在張先生獨自承受了父親的炮火幾年後,張先生迎來了人生重要的高考時刻,別的家庭或許都如今年火爆的電視劇《少年派》和《小歡喜》中一樣積極應戰高考。但是張先生的父親卻不讓他參加高考,不是沒有考上,而是連參加的機會都沒有。
就這樣張先生輟學了,開啟了打工生涯。他父親立下的規矩是每個月的薪水必須悉數上交,之後給一百塊的零花錢。
終於張先生忍受不了,提出了反抗,反抗的結局是他父親把他趕出了家門,並說以後結婚生子都跟他沒有關係,自力更生。於是張先生懷揣600塊錢來到了北京獨自一人闖蕩。
現在,聽說張先生的父親娶了他第三任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今年應該有三四歲了。
張先生就是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中長大的,他從小父親就對他進行精神上的打壓和肉體上的打擊,至今,他仍然沒有原諒他的父親。
也是因為這樣的家庭環境,所以他特別在意自己的感受,他說他現在只想讓自己開心,因為他被壓抑得太久了。
他說他父親至今沒有活明白,或許永遠也活不明白了。
由於原生家庭的緣故,張先生是一個極其沒有安全感的人。幾乎每天都會問我的問題就是「你還愛我嗎?」這在別人看來或許是太矯情,但我懂他,他是害怕失去。
當然,也是因為原生家庭,他也會更有責任感。他時常說結婚後要對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負責,不能離婚,生了孩子就要對他負責任,不能讓孩子過他小時候那樣的生活。
從張先生的身上我看到,原生家庭真的會對人的成長有影響,且這種影響會是伴隨一生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讓它影響我們是變更好還是變更糟。
總之,原生家庭就是一個心理學中的詞彙而已,我們不能讓它來左右我們的人生,也不能將所有的性格缺陷全都歸結於原生家庭。
作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要有自己思考的能力,不能讓「原生家庭」四個字左右你的一生。
心向陽光,思想獨立,才能把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