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跟老家的表妹通了個視頻電話,正好表妹也和我商量個事情。
表妹的兒子到今年年底滿3周歲,表妹就和妹夫一直在猶豫到底是今年秋天送孩子去上託班還是等明年秋天。
現在小學有規定,必須滿6周歲才能上小學一年級,所以說,今年要是上幼兒園的話,就要上4年幼兒園,表妹一家人都比較糾結,於是就問問周圍人的意見。
這種情況應該是很多家長都會面臨的問題,孩子兩周歲半,三周歲的時候,家長都在考慮這個問題,擔心孩子進入幼兒園各種不適應。
又擔心孩子上晚了跟不上人家學習的東西,怕耽誤了孩子。
所以,很多家長都在猶豫,拿不定主意。
其實,孩子早一年上幼兒園和晚一年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說。但是有家長以為孩子早一年上幼兒園和晚一年上幼兒園沒啥區別,家長別天真了,區別很大,尤其是對男孩子來說,家長更要引起重視。
男孩的心理成熟普遍比女孩晚。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男孩的心智發育普遍比女孩晚6—13個月。
所以對於男孩來說,如果家裡能夠忙得過來,或者是有人照看孩子,不如讓孩子在家鍛鍊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其他的能力,讓孩子上學的時候更有一些成熟穩重,以後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自己也會更加的放心。
有專家認為,孩子4、5歲時才是最需要玩伴的時候,這個時間前,家庭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對小孩子來說,早一年和晚一年上幼兒園,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在自理能力上。
一歲,對成年人來說可能沒有區別。但對小孩子來說,一歲就能有很大的差別。
3歲和4歲的孩子在自己吃飯、洗臉、刷牙、穿衣、上廁所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差別。很多3歲的孩子吃飯,穿衣等動作還需要大人協助完成,但4歲的孩子就可以獨立完成了。
孩子如果自理能力不到位,就被送到了幼兒園,老師又要照顧那麼多的孩子,老師可能無法顧及到他,根據自己幼師朋友的了解,真的是提前上幼兒園的孩子真的自理能力要弱很多。
雖然有些家長主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了,但是,畢竟年齡在那裡。有時候孩子發現自己比其他小朋友落後,孩子自己也會覺得不開心,慢慢就變得不愛說話,總感覺自己比別人差。對孩子身心沒有好處。
其次,環境的適應上有區別
專家認為,孩子3-4歲,是從自我到外部過渡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期,晚一年,孩子身體免疫力、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理能力都要好很多,再去幼兒園就能更好的適應集體的環境,不僅能少生病,孩子和老師能更好的溝通,能表達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東西,能力達不到的只能被迫前進。
年齡不是判斷孩子上不上幼兒園的唯一標準,如果你覺得你家孩子各方面都合適了,那就可以讓孩子上幼兒園。
孩子的各項行為能力都是可以提前在家裡培養的。比如,從小鍛鍊孩子不挑食,鍛鍊孩子自己上廁所,鍛鍊孩子講禮貌等。
孩子自覺掌握了這些行為習慣就是非常不錯的。
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鍛鍊出來的,有時候我們可以故意的鍛鍊引導孩子,引導孩子自己丟掉垃圾,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讓孩子有自己整理自己玩具的意識。
很多家長可能要上班,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只能晚上好好陪陪孩子,我們不妨給孩子買一套《行為管理成長繪本》書中都是從很多細小的行為習慣入手,幫助孩子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孩子能儘快的學會必要的生活習慣,減少家長的操心。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給孩子做語言啟蒙,幫助孩子更好的建立溝通表達的能力。
十本套裝,有十個主題,貼近生活的切入點,更能夠幫助孩子快速的掌握相應的行為習慣,並且主動的做出改變。
比如刷牙,孩子不會再抗拒,每天都主動刷牙。
這是因為書中小主人公的表達方式跟我們大人的表達方式不同。孩子更容易接受。
這套書減少一些家長的操心,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點擊圖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