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你好嗎?
大概身邊的人,十個會有九個說「不好」。
腸胃病患者過於普遍,醫學統計腸胃病患者已經高達1.2億,何況還有些覺得「忍一忍」「期待調理好」而沒有去醫院就診的人。
近年來,胃癌發生率極高,僅次於肺癌,癌症排行榜名列第二。
每年我國超過40萬人會被確診胃癌,其中超過30萬人死於胃癌。
可見胃癌的高發率和死亡率。
但胃作為儲備人體營養的第一道關卡,出現問題總是和「吃」脫離不了干係的。
諸多人的胃病,只能說真的是吃出來的。
眾所周知,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例如早晨不吃飯,晚上暴飲暴食,吸菸酗酒,吃刺激性食物,醃製食物,過湯食物等都會引起胃病。
而起初輕微的胃病得不到有效治療,便會發展成胃炎,胃炎反覆發作,最終可能轉化成胃癌。
這個過程看似很遙遠,但是實際上離你很近。
要提醒患有胃炎的朋友們,胃炎轉化成胃癌僅需四步,千萬別忽視。
第一步:慢性淺表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在醫學上的解釋為:胃黏膜組織學上有炎症細胞浸潤、組織水腫等。
但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胃病」,也無需太緊張。
因為胃鏡看到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很基礎的消化功能問題,比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並不是指真正患有慢性炎症。
雖然離真的胃病有一定距離,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保護好我們的胃,不要忽略它。
第二步: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患者都是年長的人。
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與年齡增大、肌體衰老、器官萎縮是平行的。
由於我們每天都要吃飯補充能量,使慢性淺表性胃炎很難徹底恢復。
但是時間長了,隨著年紀的增大,就會慢慢變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胃病最常見的症狀有隱痛,飽脹不適,還有消化不良等症狀,一般來說,症狀越明顯,病情越重。
但是萎縮性胃炎未必,萎縮性胃炎無明顯症狀時也有可能已經發展到了嚴重地步。
而有著比較明顯不舒服的朋友未必會真的有問題。
有些人覺得,萎縮性胃炎看上去不是什麼很大的病,但卻不知道它是癌前病變。
所以當身體出現不適,要到醫院檢查,不要「胡思亂想」,而且要定期檢查身體狀況是否良好。
第三步: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腸上皮化生一聽像腸道裡的問題,怎麼會在胃裡呢?
首先,這確實是腸道的細胞,但是因為有的人胃炎反覆發生,胃黏膜經常修護,長此以往,腸道裡的細胞就來胃裡"串個門",才出現了「腸上皮化生」。
第四步:胃癌
所有的病和健康一樣,不會一天兩天形成,最主要的是積累。
胃病也是如此,胃炎反覆發作,得不到癒合,損傷部位可能就會發生癌變,最終形成胃癌。
重視胃鏡檢查
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因為胃癌早期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再加上「吃」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胃病早期總會被「吃」來耽擱癒合,所以,一些患者只能任其疾病發展。
外加,一些患者意識差,總認為「胃病」不需要治療,而是靠「養」,最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但胃癌可怕就可怕在它的治癒率較差,胃癌5年的生存率只有30%左右。
而相對比,與我國一海之隔的日本,還有韓國,兩個國家的胃癌生存率可以達到60%~70%。
這難道是中國醫療技術不行?
錯。
只因他們國家的人更重視胃癌篩查,而胃癌篩查的第一步便是胃鏡檢查。
不要小看胃鏡,它對於一些胃癌高發地區、長期有不良飲食習慣的人、患有慢性胃炎,胃息肉、做過胃手術,甚至有胃癌家庭史的人尤為重要。
所以,小康醫生最後建議大家高危人群應當定期篩查胃癌,多一種排查,就多一次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