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上海三家律所合併引關注!為何越來越多律所布局長三角區域

2020-11-06 律新社

長三角法律服務一體化趨勢正在加速!

10月23日下午,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江蘇漫修」)、江蘇億誠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江蘇億誠」)、上海國創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上海國創」)三家律所正式宣布合併運營,作為跨地域律所合併典型案例,引起業內關注。

據律新社了解,三家律所此舉並不是一種戰略合作,而是完全的合併,採用一體化運行模式。未來,這家大所的目標不僅僅是做成長三角頭部律所,更是要走向全國,構建一個對律師極具吸引力的大平臺。

自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律師行業對於長三角區域法律服務一體化的討論與行動也愈發密集。要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新發展,尤其需要合作共贏,協同發展,這一點已經成為了行業的共識。

日前,律新社採訪了三家律所主任,一起探尋江蘇漫修、江蘇億誠、上海國創三家跨地區律所合併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看待該合併對區域法律服務一體化發展的意義。

01 三家律所如何結緣?

近幾年來,律師行業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陳揚 江蘇億誠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任

作為江蘇億誠的主任,陳揚律師深知面對形勢的巨變時,如果自己不革自己的命,一定會有人來代而為之。

成立於2006年的江蘇億誠,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以高端商事訴訟聞名的精品律所,201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並多次獲得「ALB」等律所評級機構的推薦和認可。隨著律所逐漸發展壯大,陳揚律師希望將律所打造成長三角區域一流律所,為此,她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律所進行合併,但是找到能「看對眼」的人並不是易事。

2019年,江蘇億誠和上海國創結緣。

陳敏 上海國創律師事務所主任


在烏茲別克斯坦法律之春國際論壇上,一直奔波在「一帶一路」國家業務的上海國創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敏「邂逅」了江蘇億誠的專家顧問一行,相談甚歡。回國後,陳敏拜訪了億誠所,被其濃厚的學研氛圍、商事訴訟領域的優勢以及民主溫馨的律所氛圍所吸引。上海國創的區位優勢、品牌本土化優勢及在涉外法律服務上的優勢也吸引著億誠所。隨後,江蘇億誠和上海國創開始了合併運營的創新管理模式。

之後,兩家律所又牽手了江蘇漫修律所。

王卉青 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合伙人

丁嘉宏 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

長期以來,江蘇漫修的兩位創始合伙人王卉青律師和丁嘉宏律師一直懷有建成江蘇頭部、華東一流律所的目標。成立於2006年的江蘇漫修,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現已在上海、南京、蘇州、鎮江、常州、崑山等地設立了十餘家分所,人員規模達到250多人,且一直秉持總分所一體化管理的理念,2011年江蘇漫修獲評「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

一次偶然機會,陳揚律師和王卉青律師兩位老朋友在電話裡談起了各自律所的發展目標與理念,雙方非常默契。第二天,王卉青律師趕往南京,與陳揚律師促膝長談。隨後,兩家律所的管理團隊也進行了多次交流。

短短幾個月內,江蘇億誠、上海國創和江蘇漫修三家律所負責人和管理團隊就進行了密集性的互訪,對三所現行制度、人員結構、分配方式做了幾輪調研和交流,對律所未來的發展願景也越來越清晰。

2020年10月17日下午,在三家律所充分討論和修定了「合併框架協議」後,當即就籤訂了協議。10月23日,江蘇漫修、江蘇億誠與上海國創合併的消息發布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02 合併之後如何管理?

三家律所合併後,業內人士紛紛提出疑問,跨省市的律所合併如何進行?合併後如何管理?在案源和財務上是否合併?

據律新社了解,在合併模式上,三家律所進行了一次創新。

合併後的律所將採用一體化管理模式。國創目前已經和億誠實現了業務、財務、行政上的合併管理,但上海國創的主體地位仍將保留。

為體現開放包容的格局,吸引律師行業中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江蘇漫修與江蘇億誠合併後,主動放棄了各自原有的字號,決定使用一個全新的字號,江蘇漫修的分所也全部變成新律所的分所。這家全新的律所可能實行「雙品牌運營」的戰略。同時,幾位主任都談到,合併後的律所的各項管理制度一定要符合《律師法》以及司法部和江蘇省、上海市對律所、律師的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規定,對利益衝突等問題將主動避免。依法運營、維護客戶的利益是未來律所發展的首要原則。

為何採用這一特殊戰略?陳揚律師解釋道,這是出於戰略性的考慮。長三角地區是國家在戰略上高度重視的地區,如果將上海的律所變成分所,實際上會降低其在戰略位置上的優勢,畢竟上海是長三角的「老大」。

簡單來說,合併之後的三家律所雖然在主體上是兩家,但是由一個獨立的運營服務團隊來運營。除了法律業務之外的其他工作,都由這個運營團隊來完成。將律師從管理、行政實務中解脫出來,專心於法律業務,這樣的分工思路,也被越來越多的一體化律所採用。

對於制度上的創新,陳揚律師也做了法律上的解讀:「《律師法》只是規定了一個律師不能在兩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並沒有規定兩家律所不能由一個運營團隊來運營。國家都提出要創新,我想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創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03 為何越來越多的律所選擇合併?

當下律師業,規模化已是一種趨勢,而合併是規模化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

以北京為例,2020年,北京46家百人以上大所執業人數總和逼近行業三成,且百人所的佔比在不斷增加。北京、上海、江蘇等多地也出臺了關於鼓勵律師業做大做強的政策和措施。

為何律所需要規模化?

一方面是外因。當下律師行業內的整合力度越來越大,一些全國大所的下沉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擺在中小律所面前的路似乎越來越明晰,如果不能自己做大或者做成有特色的精品所,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未來將很有可能被大所「吃掉」。而客戶的需求也愈發多元化,能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的律所在競爭可以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另一方面則是內因。規模化能帶來更多資源整合效益,也能通過專業布局多元化來提升律所抗風險能力。

總而言之,規模所的優勢,一是在於地域上不再受限,二是在於可以很自然地挖掘客戶的其他需求。

以江蘇漫修、江蘇億誠和上海國創的合併為例,王卉青律師告訴律新社,三家律所在地域上和業務上都有很強的互補性,這也是除了主要合伙人性格、理念一致之外,三家律所選擇彼此的重要原因。

在業務上,江蘇億誠專攻高端商事訴訟,現有的律師中有近1/3都是商法學博士,律所1/3人員有海外學習背景或取得國外律師執業證;國創在涉外業務上比較突出,現已與143個國家的律所建立了合作關係。而漫修是一家綜合所,主要紮根於中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蘇南地區,與客戶之間的聯繫密切。在地域上,國創位於上海,億誠在南京和海口,而漫修布局整條滬寧線。

分別來看,三家律所雖然有各自的優勢所在,但在律師人數、分所數量上都很難與正在往區域下沉的規模大所相抗衡。當三家律所一合併,在長三角地區便有了較大的發展優勢,並且已在全國版圖上開始落子,將擁有12家辦公室,律師總數近300人,專業領域也將大大擴展。

在律師行業內對規模化趨勢的討論中,有聲音提出,規模化可能會影響專業化,導致律所大而不強。

事實上,規模化恰恰是專業化的基礎。當律所的規模到達一定程度,有了專業分工的基礎,專業化才會順水推舟的實現。只有有機會大量處理同類案件或者接觸同類客戶的律師,才有可能在特定領域實現專業化。

要推動專業化,就一定要推動案源的重新分配,這也牽涉到利益再分配問題,因此對於律所的管理制度設計要求較高。

對於區域規模所來說,陳揚律師認為比較適合的制度是在公司制和提成制之間找到平衡點。具體到合併之後的三家律所,王卉青律師和丁嘉宏律師提出,律師在專業上要儘快實現強制性的「一主兩輔」。除了律師自己選擇的兩到三個專業之外,其他專業的案源必須要給別的律師來做。當然,拿到資源的律師也要分配一些利益給提供案源的律師。「通俗地說,就是鼓勵律師合作辦案,合作共贏。」陳揚律師總結道。

儘管通過合併實現規模化的趨勢在律師行業很「流行」,但在實際操作中,合併對於律所管理者理念一致性、胸懷的要求是極高的,尤其是在律所字號、合併模式、專業方向等涉及各自利益的規劃上,這也是這麼多年跨省合併都沒有特別大進步的非常重要原因。


04 區域法律服務一體化對於行業發展有何意義?

2018年,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多來,律師行業對於長三角區域法律服務一體化的討論與行動也愈發密集。

對於長三角地區的法律服務行業而言,要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新發展,尤其需要合作共贏,協同發展,這一點已經成為了行業的共識。

在行動上,滬蘇浙皖四地律協已經於2019年共同籤署了《長江三角洲區域律師業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及三個子協議,確定了加強律師協會管理協同、律師隊伍建設發展、律師協會服務協作、律師行業信息互通等合作重點。在去年的陸家嘴法治論壇上,長三角三省一市律師協會的4位副會長在人才培養一體化上,都表達了深化合作的意願。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長三角法律服務行業一體化的趨勢將繼續深化,區域內的生產要素和市場要素流動頻率會進一步升高。今年7月,在橫跨滬蘇浙兩省一市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行政複議委員會正式成立,各地司法局在長三角一體化運作管理上正在進行一些探索。

陳敏律師告訴律新社,在區域一體化戰略提出以前,一家律所總部落在哪裡是非常重要的,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如果區域內實現了一體化,律所總部落在何地可能就不那麼重要了。

對於律師行業來說,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無疑帶來了更多的機遇,為區域所提供了一個做大、做強的機會。丁嘉宏律師主任告訴律新社,他認為這個時間窗口,也是區域所能夠做成全國大所、強所的最後一次機會。

機遇產生的同時,挑戰也與之並存。對於律所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競爭力,而區域一體化使得的人才的流動性也隨之加強。如果律所平臺有很強的吸引力,那麼就會有更多的高層次律師人才進入。反之,如果律所沒有做好準備,培養出來的人反而會流入到其他平臺。

05結 語

在採訪最後,幾位主任也展望了區域一體化實現之後的法律服務行業。一體化一定是一個勢不可擋的潮流,律所應該擁抱這種趨勢。未來,律所與律所之間的藩籬可能會越來弱化,律所可能只是一個行業的平臺,甚至是混業經營的平臺。


看完,別走開,文末有彩蛋!

11月28日,「聚力長三角法律服務新基建」第五屆中國新興法律服務業高峰論壇即將火熱來襲!

本次論壇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指導,華東政法大學、律新社等主辦,全國法律服務業生態小夥伴匯聚長三角,打造新生態!

此次論壇,將繼續發布《2020中國新興法律服務業發展報告》、發布2020年長三角上市企業合規指數、長三角地區法律服務業區域聯合合作機遇等,聚焦長三角企業法律服務、律所信息化、司法新基建以及社會治理新模式。

與會嘉賓共同探討——

如何打造適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法律服務新基建設施?

如何推動長三角高質量、法治化、一體化的發展目標?

如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全國發展戰略?

聚焦長三角地區法律服行業的聯合發展與生態建設,我們在這裡等待你的智慧火花!

邀請函正在發送中,報名通道即將啟動,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跨地域合併!4大律所「牽手」 打造江蘇頭部律所
    現代快報訊(記者 金辰 朱鯨潤)12 月 30 日上午,來自南京、無錫、泰州、江陰四地的四家律所——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法舟律師事務所、江豪海信律師事務所、申越律師事務所在南京金陵飯店籤署戰略合併協議。據悉,此次強強聯合,四家律所瞄準的是頭部律所目標,決定合併組建一家全新的江蘇本土品牌律所。
  • 2020年律所合併盤點!疫情會讓律所「合併潮」更洶湧嗎?
    來源:律新社又有律所開啟合併8月15日,在江蘇宿遷舉行的律所品牌提升暨路漫律所規模化發展籤約儀式上,江蘇杜江律師事務所,江蘇力豪律師事務所,江蘇鑫焱律師事務所,江蘇河濱律師事務所四家當地律師事務所正式籤約合併。據悉,合併成立的路漫宿遷分所有望成為當地首家律師人數突破50人的律師事務所。
  • 2020年近20家律所搬遷,為何律所紛紛租「高大上」辦公樓?
    據律新社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8月底,包括盈科總部、盈科成都、大成無錫、匯業西安、康達南京、隆安上海、煒衡福州、福建瀛同、煒衡上海、北京嘉維泰銀、隆安昆明、蘭迪上海、法德東恆蘇州、段和段鄭州、邦信陽中建中匯西安、廣東名道、萬商天勤上海、北京京平、上海靖予霖、湖南通程等近20家律所均將辦公室搬遷至當地具有代表性的位置。
  • 2020年近20家律所搬遷!為何律所紛紛租「高大上」辦公樓?
    據律新社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8月底,包括盈科總部、盈科成都、大成無錫、匯業西安、康達南京、隆安上海、煒衡福州、福建瀛同、煒衡上海、北京嘉維泰銀、隆安昆明、蘭迪上海、法德東恆蘇州、段和段鄭州、邦信陽中建中匯西安、廣東名道、萬商天勤上海、北京京平、上海靖予霖、湖南通程等近20家律所均將辦公室搬遷至當地具有代表性的位置。
  • 律所一體化很難,為何還有這麼多律所「躍躍欲試」?丨律新社觀察
    「現在律師越來越難做了,甲方越來越挑剔,原來律師能做的一些業務現在都不需要我們做了。」10月31日晚,在以「律所管理一體化是選擇還是追求」為主題的「桂客夜話」上,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光超點出了律師行業面臨的危機。他提出:「一體化是一個課題、也是一個任務。我認為律所如果要可持續發展,是要選擇這個方向的。」
  • 南航全面布局長三角區域
    抓住迪斯尼開園機遇  日前,南航上海分公司引進的1架空客A320飛機到位。按照計劃,今年內,南航上海分公司還將引進2架空客A320,屆時執管客機將達到9架。南航將以上海分公司為著力點,搶抓迪斯尼開園機遇,全面增大航班運力,積極布局長三角區域。
  • 1679家上海律所字號大盤點
    後來,人們便以"申"代稱上海。在上海律所字號中,「申」字出現68次,傳承了這份歷史記憶。居住在濱海及吳淞口的先民多以打魚為生,他們發明了一種叫「扈」的捕魚工具,以後又改「扈」為「滬」代指上海。上海律所字號中「滬」字出現29次,彰顯出上海律所的地理特點。根據《律師事務所名稱管理辦法》規定,律師事務所名稱中的字號應當由兩個以上漢字組成。
  • 致中小律所管理者:突圍之道
    其中,律師10人(含)以下的律師事務所2.1萬多家,佔65.57%,律師11人至20人的律師事務所6860多家,佔21.06%, 律師21人至50人的律師事務所3420多家,佔10.48%,律師51人至100人的律師事務所620家,佔1.90%,律師100人(含)以上的律師事務所320多家,僅佔0.99%。
  • 界面發布金榜律所100強名單引爭議!誰最適合為律所做評價?
    為何一家財經媒體要做律師行業評選?評選的專業性與客觀性如何保障?律新社觀察到,近幾年,關於律師評級的活動及獎項越來越多。為何律師行業需要評級?誰來為律師/律所做評價?評價律師/律所好壞的標準有哪些?其他行業的評價體系有無值得借鑑之處?為此,律新社推出專題報導,為大家解鎖「法律評級機構受歡迎的秘密」。本篇為上篇,下篇將後續推出,敬請關注。01誰適合為律師、律所評級?
  • Magic Circle:五家頂尖律所的前世今生
    目前A&O的銀行金融業務是Magic Circle律所中最厲害的,只有高偉紳可與之一戰。A&O目前在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分布著44間辦公室,總共有2800多名律師。在中國,A&O在香港、北京和上海均有辦公室,其中香港辦公室有100多位律師,北京辦公室有10多位律師,上海辦公室有差不多20位律師。
  • 2020ALB CHINA智慧財產權排名公布、江蘇百人律所增至10家丨律界情報...
    29960名,律所2166家,業務收費82億元○ 山東擁有律師29960名,律所2166家,業務收費82億元江蘇百人律所增至10家○ 泰和泰、盈隆、京師設立新分所律新社《律界情報》根據法律科技平臺、律所官網、公眾號發布信息及相關聯繫人提供內容整理,歡迎各大法律服務機構主動提供新聞動態。
  • 10家中國律所進入全球律所創收200強丨律界情報(219期)
    名單顯示北京擁有全國優秀律所13家、律師24位;上海擁有全國優秀律所8家、律師18位;廣東擁有全國優秀律所16家,律師29位。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及全國優秀律師名單請點擊連結查看。 相關連結 本周關注○ 2020全球百強律所名單公布,10家中國律所進入全球律所創收200強○ 司法部公示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和全國優秀律師名單○ 海南國際仲裁院仲裁員名單公布○ 田大原擔任長春律協新任會長,長春擁有律師2436名、律所227家
  • 上海1660家律所46家創收過億,26520名律師…
    在這一段歷程裡,上海律師在行業發展中書寫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國家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的律師行業一直走在全國最前沿。上海律師行業依託於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經貿優勢,在職業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方面不斷深化發展。截至2019年底,上海共有1,660家律師事務所、26,520名律師。
  • 中小律所管理如何跳出圍籠?管理者突圍困局5步走
    其中,律師10人(含)以下的律師事務所2.1萬多家,佔65.57%,律師11人至20人的律師事務所6860多家,佔21.06%, 律師21人至50人的律師事務所3420多家,佔10.48%,律師51人至100人的律師事務所620家,佔1.90%,律師100人(含)以上的律師事務所320多家,僅佔0.99%。
  • IFLR1000公布八大省市律師律所排名、最適合工作的律所排名公布...
    律新社丨編輯部出品  本周關注  ○ IFLR1000中國首刊發布,八大省市律師律所排名公布  ○ 界面新聞公布2020年度最適合工作的律所排名結果  ○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可開展港澳律師執業試點  ○ 寧夏律協換屆,祖貴洲當選會長
  • 全國優秀律所"黑馬"德禾翰通:重組四年如何實現裂變式發展?
    2020年9月21日,在司法部公示的擬表彰的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名單中,一家合併重組僅四年的律所赫然在列,成為上海8家獲選律所當中的"黑馬"。 這家律所就是上海德禾翰通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德禾翰通)。
  • ...評級機構的律師三萬元;2020ALB十佳成長律所、客戶首選律師名單...
    律新社丨編輯部出品本周關注○ 2020年ALB China十佳成長律所、客戶首選律師名單公布○ 廣州律協宣布對入選國際權威法律機構評級的律所給予3萬元/家/項、律師1萬元/人/項的獎勵○ 大成上海、浩天信和、天達共和迎新合伙人、顧問加盟○ 上海法院首創「待立案」滿五個工作日
  • 1679家上海律所字號大盤點,把法治信仰寫進字號
    本文匯總了上海1679家律所字號(數據截至2020年7月)讓我們一起探尋上海律所字號都隱藏了上海律師的哪些獨特密碼上海律所字號最受歡迎漢字排行 你知道嗎?組成上海律所字號一共需要 856 個漢字。 居住在濱海及吳淞口的先民多以打魚為生,他們發明了一種叫「扈」的捕魚工具,以後又改「扈」為「滬」代指上海。上海律所字號中「滬」字出現29次,彰顯出上海律所的地理特點。
  • 廣州律協獎勵入選國際評級機構的律師三萬元;2020ALB十佳成長律所...
    律新社丨編輯部出品 本周關注 ○ 2020年ALB China十佳成長律所、客戶首選律師名單公布 ○ 廣州律協宣布對入選國際權威法律機構評級的律所給予3萬元/家/項、律師1萬元/人/項的獎勵
  • 最新全球百強律所公布!恭喜這5家中國律所入圍!
    Global 200中有139家律所在美國的律師人數超過其他國家和地區,有25家律所的律師在英國的比例最大。有50家律所的年度營收超過10億美元,相比2018財年的46所有所增加。 除了DLA Piper和Dentons這兩家採用聯營模式(verein)的律所以外,Top 10律所無一例外均為英、美律所。 接下來我們再來關注一下中國律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