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美,我聽了你的建議後,把壓歲錢全給苗苗了,可是,我昨天一看她的餘額,把我又氣壞了,這孩子就是個把兩分錢當一分錢化的主,啥東西都是悄悄亂買。商店裡出現的新飲料沒有她不知道的。買頂帽子,都要跟別人不一樣,我那天去她奶奶家,又發現了一頂風扇帽子。這半個多月一點,她都買了三頂這種劣質帽了。我一怒之下,直接把她的剩下壓歲錢沒收了!結果,苗苗哭著鬧著說我這當媽的說話不算數,不配做大人。我又把她打了一頓,她終於老實了。你說,梅美,我該怎麼辦?」
英麗一通電話過來,又是孩子的零花錢問題。我怕影響正在給同學製作生日禮物的兒子,趕緊進臥室帶上了門。
朋友英麗是一家服裝品牌店的代理商,她精明強幹,做事雷厲風行,就是對女兒耐心不足,她丈夫目前又被借調在外地工作。獨生女苗苗在上小學三年級,苗苗看起來安靜乖巧,長相甜美,學習成績還不錯。可在英麗眼裡,苗苗總是不稱她心意。英麗也難得一直來信任我,我就認真給她當一回參謀吧!
「英麗,你先別急。我幫你分析一下兒啊,首先,我聽出來你是想迫切解決問題的。作為母親,你應該有家長的權威,可是動手打孩子絕不是解決問題之道。換位思考一下兒,你小時候喜歡父母打你嗎?趕緊給苗苗道歉啊!第二,苗苗亂買東西不會辨別質量,這也該是你的事,你跟她平時普及過買東西的知識沒?還有,你說,苗苗亂花錢,我建議你給她一本記帳本,她記了嗎?你看了嗎?」
英麗一聽,果然態度一下兒蔫了,儘管她還在努力為自己找理由搪塞,可我還是聽出來了,她把家長權威當成了第一位,只管傳達不管監督,出現問題就發怒,暴力解決。啥事都不給孩子講清楚,只等孩子給好結果。這怎麼行,讓我再啟發啟發她。
電話又說了半個小時,我最後又囑咐英麗一定讓孩子少喝外面的含糖飲料,多注意口腔衛生。跟孩子講通道理,不會太難。英麗答應了,並說再觀察一段苗苗的表現後給我匯報。
關於給孩子零花錢這事,只要有孩子的父母,都會遇到的。那麼,對於不同學齡段的孩子,該如何給零花錢呢?具體多少數額合適?
我不能說我給予孩子零花錢的方式多麼好,但確實起到了好的引導。我願把自己這方面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首先,我認為,得為孩子先普及一下兒錢與價值的區別。
一、 錢和價值
(註:此處不談網絡支付貨幣形式,但道理是差不多的,這一樣可以告訴孩子。)
錢
這裡可以用最利於孩子理解的語言解釋錢與價值的區別。
錢就是貨幣,貨幣叫大名,錢就是大家習慣稱呼的小名。單純看,錢就是印著不同圖案的紙張和硬幣。錢面值的具體大小由家長親自普及。在此不提。
錢什麼時候體現價值呢?
舉個例子:你家種水果,我家種蔬菜,當我需要水果,你需要蔬菜時,一個方法就是交換。可要交換的東西太多了,有的人還想得到更多交換不到的東西,於是產生了貨幣,它代表東西的價值更方便攜帶交換。
價值
用錢來衡量的話,使用時間越長的思想和物品價值越高,否則相反。
像《西遊記》這樣的經典文學作品就算,代代都喜歡看。它體現的就是思想價值,帶給小孩與成人的思想價值又是不同的。
孩子從出生後見到的大部分物品基本都是父母用錢交換的,這孩子定是明白的。
而家人或朋友送的禮物(也包括現金、紅包)除了物品本身,還有一種心意在裡面。所以禮物不能僅用錢數額的多少衡量,它還有一份親情和友情的成分在裡面。
這需要大人好好啟發孩子,如:清楚禮物的內涵,這是需要回報的。中國人一直有禮尚往來的傳統文化。那麼,回贈的禮物最好要大於此前接受的物品價值,它還包括你能講得通的心意。不要試圖讓孩子有佔便宜的心理。
一切的物品在使用時就體現著它本身的價值,只要你愛惜著用,都會延長壽命,這叫增值。這也就是物有超值的說法;如果你不愛惜使用,那麼東西就會提前耗損,這就減值了。
同樣,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常聯繫溝通著友誼就深厚;愛惜生命與科學運用就健康是一個道理。告訴孩子這些道理是不難理解的。
二、如何給孩子錢?給多少錢?怎麼分階段給?
孩子半歲時,我買了一個小豬的陶瓷儲錢罐,平時購物時的硬幣找頭,就放裡面。孩子大了,只要有硬幣,都會交給他去餵小豬。後來,遇到學校組織的捐款活動,他就用這儲藏罐裡的硬幣。
我記得給自己的孩子錢是在上小學一年級時,那時候的每個周末他需要搭車去離家幾站的地方學習英語。給的也就是車票錢。
上二年級時就開始給他多增加一些零用錢了,平時吃飯在家裡,上學步行,需要的學習物品與零食都是家人買,所以給他一個月15元-30元不等也夠了,其實也就是偶爾買個筆芯和水而已,偶爾也回買些不太健康的小零食,這時候一定會告訴他,好在孩子還算聽話,如果要吃,一般會由大人把關才買。再有他說的需要品,那一定會要求他把東西記好帳,給的多餘錢也會退回來,記帳時不會寫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從三年級開始,我開始把孩子每年幾千元的壓歲錢支付完保險和學費外,把剩下的50%交孩子自己管理,大約也就千元左右,我開始有意識鍛鍊他的規劃支配零花錢能力。我更會時不時翻看他的帳本並幫著核算。
後來他的壓歲錢越來越多,於是我就親自帶著他去銀行開了一個戶頭,並讓他自己設密碼,當然存的錢數我是知道的。
同時我告訴他,他銀行戶頭裡所有收到的錢數基本都是我們給親朋孩子們送出去的錢數,這是一種禮尚往來。對待親人如此,對任何人都應該如此的禮數,這是待人學問。孩子似乎明白了什麼,我發現,他不會胡亂花錢,這應該是引導見效了。
初中以後,孩子每年的壓歲錢就足夠支付他在學校學習的各項費用。我偶爾會翻看一下兒他的記帳本。他買的無非就是些課外書籍和學習用品等,對於投資知識,我從來都是積極的鼓勵態度。
把錢交給孩子自由支配後,我發現到他明顯的一個變化。那就是因得到尊重信任後的自信,他的自覺學習能力更強了。一旦在學校和家裡得不到問題答案,他自己會主動去新華書店或網絡上尋找。
開始,他挑選的書籍我幫著把關,買書我來付錢。後來,他不要我付錢,他說要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購買。這都是順意而為,我支持!
同時,我還發現,他能幫著我分擔家務的能力也在漸長。家裡一旦有什麼急需錢或購買生活用品手頭不方便時,這孩子都會主動把自己的錢拿來墊付。過後給他錢,他並不要,對於這點,我很高興,因為他不是個自私的孩子。
當然,一旦遇到他帳戶裡錢不夠用的時候,我也從不懷疑,因為我完全信任他的品行,他也定會誠實告訴我錢的去處。需要補充錢的時候,一次幾百或上千元不等。
我發現,這麼做,會帶給孩子個體的尊嚴和自信,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我覺得有了錢的自由支配權,能引導孩子儘早學習並適應個人財務進出入平衡規劃,這屬於生活能力的訓練,很有必要。
平時我和孩子的交流也是平等的。在購買東西方面寧缺毋濫,教育孩子要買就把質量放在第一位。當然愛惜東西也是必須的。這是一項隨機教育。父母是孩子的貼身老師,言出必行,首先得要求自己做到,才能給孩子好的示範作用。這一點,還需要再加強。
當然,孩子也會時常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會鼓勵他買下來。畢竟,有愉悅自己身心的東西做伴,那會多開心啊!
遇到逢年過節或生日,也是需要給家裡或朋友回贈禮物的時候了,我讓他記在心裡,手機上的重要人都標註著生日,祝福的電話與簡訊,孩子比我記得還牢,這都是言傳身教。送給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以及堂表兄妹等的禮物,他都有著積極的參與權與選擇權購買權。
如果他買的禮物物有超值,美觀大方,又包裝精美,我就會大加讚賞。這一方面能鍛鍊他的審美眼光,二是根據回贈禮物學習了解親朋的需求,是關心與感恩的體現。這也是為今後的人際交往做啟蒙鋪墊。重視親情友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相當重要的課程。
其實,每家都根據自家的情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來教孩子學會認識錢的用途和意義。據孩子目前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