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有了寶寶後,家裡的雞蛋消耗量直線上升,雞蛋就成了家中常備的食物之一。
市面上售賣的雞蛋,大致可以分為洋雞蛋、土雞蛋兩種。洋雞蛋的蛋殼顏色稍深,而土雞蛋的蛋殼顏色偏白略淺,價格也要比洋雞蛋貴些。
再加之土雞蛋多是農家散養的土雞所生,吃的都是天然食物。而洋雞蛋則是養雞場或養雞專業戶用飼料餵養的雞所生。
不少家人就認為土雞蛋比洋雞蛋更有營養,給寶寶吃雞蛋也是以土雞蛋為首選。事實真是如此嗎?關於雞蛋的這些知識,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
蛋殼的顏色深淺不一,顏色越深的雞蛋就越有營養嗎?事實上,一顆雞蛋的顏色在誕生之前就已經決定了。
蛋殼顏色的深淺主要受原卟啉(又稱卵卟啉)這種色素物質影響。色素沉澱的越多,蛋殼的顏色就越深。
而每隻母雞合成原卟啉的能力又受遺傳因素決定,天然食物或者商品飼料中獲得的色素,並不能直接沉積到蛋殼中。所以同一隻母雞,所生的雞蛋顏色基本上是固定的。
中國健康網曾就此問題做出明確的說明:人們所需求的營養都是來自於蛋黃和蛋白,與蛋殼及其顏色無關。
因此,人們在選購雞蛋時,與其看重蛋殼的顏色,不如關注雞蛋本身的新鮮度更為重要。
既然雞蛋的營養與蛋殼的顏色無關,那麼洋雞蛋和土雞蛋本身所含的營養物質,是否存在區別?對寶寶來說吃哪種雞蛋更好呢?
相較于洋雞蛋,生出土雞蛋的母雞在生活習性和吃的食物等方面看起來更為健康,且土雞蛋的價格也更貴些,因此不少人認為土雞蛋的營養價值更高。
有專業的測定結果顯示: 土雞蛋中膽固醇的含量更高,可達到洋雞蛋的2.3倍。
洋雞蛋的營養物質也不差,儘管膽固醇和脂肪含量較低,但鈣、鐵、鎂等礦物質含量更高,營養更加全面。
正是因為土雞蛋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較高,口感就變得比較好,味道也很香。
而膽固醇和脂肪雖然是成年人比較「懼怕」的營養成分,但對於生長發育迅速的嬰幼兒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尤其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十分有利。
因此,給寶寶吃土雞蛋,營養成分更為合適。
了解了寶寶吃哪種雞蛋更為合適,但部分家人在雞蛋如何吃,怎麼製作等方面仍會存在某些誤區,讓寶寶吃到嘴的雞蛋營養「打折」,甚至威脅健康。
①一天不能超過一個雞蛋
寶寶吃多少雞蛋最合適?每天一個是否存在過量風險?
剛添加輔食的寶寶,因為消化系統尚未完善,每天給到一個蛋黃的1/4即可,等寶寶接受了再逐漸增加食用量。
到了一歲後,寶寶的消化能力進一步增強,如果沒有經常食用含膽固醇較高食物(如豬肝)的習慣,每天1~1.5個雞蛋是完全可以的。
②糖心蛋味道更好
有些家人喜歡給寶寶煮糖心蛋吃,認為糖心蛋味道更鮮美,流動性的蛋黃也不怕寶寶吃噎著,既營養又易消化。
真實情況並非如此,糖心蛋實質上就是未煮熟的雞蛋,極有可能包含沙門氏菌,對寶寶的健康產生威脅,不建議給寶寶吃糖心蛋。
③把雞蛋當做補鐵的重要食物來源
蛋黃中營養豐富,鐵元素也是蛋黃能提供的主要營養物質之一。
寶寶添加輔食後,補鐵就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但如果把蛋黃當做寶寶補鐵的主要食物來源,就大錯特錯了。
雖然富含鐵質,可蛋黃中的高磷蛋白卻對鐵的吸收起幹擾作用,因此人體對蛋黃中的鐵質吸收率很低。
如果要為寶寶選擇補鐵食物,還是要以高鐵米粉、紅肉為主。
白煮蛋可以最大的保留住雞蛋的營養,給寶寶煮雞蛋,一定要熟透。一般在水燒開後,小火煮5~6分鐘,將蛋黃煮至鬆軟的凝固狀態即可。
今日話題:各位家人,關於寶寶吃雞蛋還有哪些誤區和注意事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