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蛋類品種很多,除了雞蛋以外,還有鵪鶉蛋、鴨蛋等。這些日常食用的蛋類,那到底這三種蛋類哪種更有營養?更適合寶寶吃呢?別急,答案就在這篇文章裡。
雞蛋
雞蛋,營養好,價格親民,其蛋白質的胺基酸比例,與人體內的蛋白質結構相似,因此人體腸胃能很好吸收其營養,吸收率高達90%以上。此外蛋黃中所富含卵磷脂,能促進寶寶大腦及腦部神經發育。
推薦輔食:蛋黃南瓜小米粥
適合月齡:8個月以上
食材:雞蛋一顆,南瓜40克,小米40克
製作:
1.南瓜削皮去籽,切片備用;
2.小米浸泡後,加清水上鍋煮加入南瓜片;
3.雞蛋蒸熟,取蛋黃搗碎加入南瓜粥。
課外題:土雞蛋比雞蛋更好嗎?
土雞蛋,即散養土雞下的蛋,有人說它比雞蛋的營養更豐富,蛋黃也比普通雞蛋更大一些,顏色也更深。
其實是因為雞吃的飼料食物的差異,像散養雞在山裡可能食用綠葉菜較多,導致雞蛋的蛋黃顏色不一樣,蛋其營養價值和普通雞蛋相差無幾。
因此家長選購雞蛋時,不需要特地給寶寶選擇土雞蛋。
鵪鶉蛋
鵪鶉蛋口感較細嫩,維生素B2含量豐富,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在蛋類中並不突出。
推薦輔食:鵪鶉蛋羹
適合月齡:12個月以上
食材:鵪鶉蛋3-4顆,香油適量
1.將鵪鶉蛋打入碗中,加適量清水攪拌均勻
2.將蛋液放入蒸鍋中,大火蒸8分鐘即可。出鍋前滴上一兩滴香油,增香。
小提醒:建議給3歲以下的寶寶吃整個的鵪鶉蛋,因為鵪鶉蛋煮熟後,個體小而滑,小寶寶吃整個的蛋容易噎著。
鴨蛋
鴨蛋的蛋白質含量和雞蛋差不多,但是鴨蛋的脂肪含量更高一些。
中醫認為,鴨蛋較於前兩種蛋類而言,偏寒涼,因此如果寶寶飲食積滯或者是身體不適的情況,就需要暫緩鴨蛋的攝入。
此外,醃製後的鹹鴨蛋鈉含量高,不適合小寶寶食用。
推薦輔食:鴨蛋粥
食材:鴨蛋一顆,大米40克
1.大米洗淨後,加清水浸泡半個小時。加水上鍋煮半個小時
2.鴨蛋打散攪勻,滴入幾滴嬰兒醬油,加入粥中,再煮兩分鐘。
總結而言,三種蛋類在營養的角度上差距不大,輔食製作也比較簡單,家長平時可以換著給寶寶吃,避免輔食的單一。
最後無論是哪種蛋,給寶寶食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蛋清不宜過早攝入
雞蛋中的過敏原基本都在蛋清裡,而寶寶的消化機能發育尚未成熟,容易患上雞蛋過敏症。尤其是蛋清含有的蛋白質分子較小,寶寶過敏的機率較高,因此最好8個月大前不建議食用蛋清。
而蛋黃的攝入也需循規漸進,初次給寶寶時先食用1/4顆,如若寶寶沒有不適反應才可增量。再者因為蛋黃含有膽固醇,因此一周食用不宜過多,4顆之內比較合適。而鵪鶉蛋每次食用3-4顆即可,不能多吃。
②一定要蒸熟
蒸熟的蛋黃口感較幹,有些寶寶可能不愛吃,因此不少家長給喜歡蒸7-8成熟,弄成蛋黃口感更為軟糯的溏心蛋。
然而沒有煮熟的雞蛋可能含有沙門氏菌,食用後會引起寶寶腸道不適,因此,給寶寶吃的雞蛋要煮熟。
家長可以多嘗試雞蛋的花樣做法來改善口感,比如將蛋黃搗碎在粥裡,或者是做成雞蛋羹,吃起來口感會溼潤也會更順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