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哄騙和強迫都是下策,這樣做才是上策

2020-10-10 小屁孩兒

文|文兒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每天焦頭爛額的開始,不是工作,也不是還房貸,而是如何把孩子順順利利送去幼兒園。

昨天,鄰居還跟我說,她家孩子今年上幼兒園,每天送他去上學就跟打仗一樣,大人手忙腳亂,孩子哭得天昏地暗。為了不去上幼兒園,孩子一到上學的時間點,乾脆連門都不願出。最後,家長只能和孩子「鬥智鬥勇」。比如,如果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就告訴他「咱不去了,一會兒我們去某某地方玩,好不好?」等到把孩子騙到車上,孩子不樂意也要送到幼兒園......我聽後調侃鄰居,為了孩子上幼兒園,可謂是煞費苦心。不過,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哄騙和強迫都是下策。


因為,不論是哄騙還是強迫孩子上幼兒園,這些做法都是在忽略孩子不想上幼兒園背後的東西。結果可能是,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問題沒有解決,還激發了親子矛盾,讓孩子更加討厭、不信任家長。所以,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家長還是應該搞清楚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原因無非這幾個:

①上幼兒園的環境變化,孩子不適應。孩子上幼兒園前,活動的區域主要是家裡,平時的衣食住行,也有固定的監護人陪同。孩子上幼兒園,突然要面對一大群陌生人,還要在陌生的環境學習,感覺到不適應。

②孩子在幼兒園,和同學老師相處不來。有的孩子性格或者處事方式,比較另類,比如說,過於內向、非常霸道等等。當然,在家和家裡人相處沒有什麼,都會遷就他。但是,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可能就不招人喜歡了,和同學玩不到一起去,也吸引不了老師的關注。所以,孩子就不喜歡上幼兒園。


③家長把焦慮的情緒傳給孩子。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好,產生了焦慮的情緒,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安。比如,各種囑咐孩子、詢問孩子過得好不好、在幼兒園門前和孩子依依不捨等等,孩子更不想上幼兒園了。

如何解決孩子不想上班幼兒園?

①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並找到孩子不願意去上幼兒園的原因。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上學,也有過不情願的階段,所以要理解孩子的情緒。然後,家長可以問孩子不想去上幼兒園的原因,是不適應,還是和同學相處不來,或者是受欺負了等等,找到原因再幫助孩子。


②家長要收起自己的焦慮。孩子很容易受家長情緒的影響,家長各種焦慮的行為,反而讓孩子牴觸上幼兒園。建議家長在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要表現得輕鬆一點。

③陪著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孩子上幼兒園,家長不能把他丟在學校就不管了。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了解幼兒園的方方面面,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學習和社交。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就該立規矩了,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中策,上策鮮有人用
    其實,父母們想要教好孩子,是有秘訣的哦!棍棒教育是下策,說教式教育是中策,立規矩才是上策!大道有國家法律的約束,小道約定俗成的道理,都是規矩的一種體現。買賣物品有交易的規則;過馬路,車輛和行人都有各自要遵守的規則;上班有公司的規定;上學有學校的規則。規矩約束著所有的人。
  • 孩子犯錯後,父母不停嘮叨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上策卻很少人用
    有了孩子之後,媽媽的話題總是會3句不離孩子。這天,小雅和安安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關於孩子犯錯後,家長應該怎麼處理的問題?小雅覺得要和孩子講道理,但是安安卻說這樣根本沒用,自己家的孩子講道理是根本不會聽的。
  • 教育孩子,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立規矩是上策,親子溝通
    當孩子不聽話時,或無意犯錯誤時,脾氣火爆的父母就會吼孩子,或直接一巴掌拍到屁股上,然後大家各自安好。但是,父母經常發脾氣,要麼,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性格;要麼,孩子會有樣學樣,遇事首先也是用壞脾氣進行解決。
  • 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安慰、鼓勵、哄騙都無用!父母試試這樣做
    今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看到剛入園的小班的小寶貝抱著爸爸的脖子哭著鬧著不要去幼兒園,爸爸又心疼又無奈在那給寶寶做了半天的工作,可是寶寶一直搖著頭說不去。每年的開學季幼兒園都會有這樣場面發生,雖然最後爸爸媽媽咬咬牙狠狠心給孩子送進去了,可是內心卻充滿了煎熬,心裡一直在擔憂孩子在幼兒園怎麼樣?會不會一直哭,會自己上廁所嗎?需要幫助會找老師嗎?總之心裡有太多的不舍和擔心。
  • 孩子3歲立規矩,選好上中下3策—善用上策,慎用中策,杜絕下策
    而且奶奶在孩子犯錯時總是袒護,不喜歡阿姿批評和責罵孩子,甚至想出各種理由為孩子開脫。由於長期這樣做,現在3歲的孩子經常要這要那,得不到滿足就無理取鬧。只要阿姿教育孩子就告狀,爺爺奶奶就會進行幹涉。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到國家的法律法規,小到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到處都有規矩和規矩的約束。因為只有這樣社會才能井井有條的運行,人們的生活才有保障,對孩子的教育也不例外。
  • 管孩子要趁早!6歲前立好規矩,打罵是下策,上策卻鮮有人用
    10年後,作家再見到這個女孩時,她正在自己樓下吸菸,胳膊上腿上布滿駭人的紋身,也不再禮貌地向大人問好了。作家不僅感慨:食物有「有效期」,父母教育也一樣,孩子原本都是天使,父母不在適當時間教育,就會變成魔鬼。
  • 安慰膽小的孩子,家長說「別怕」是下策,這樣做才是上上策
    因為,孩子膽小,遇到事情總是知難而退,不敢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後很多機會都從手中溜走了。而且,孩子想要的東西都不能得到滿足,隨著他慢慢長大,他自己也會在心裡留下了很多遺憾。面對膽小的孩子,不少家長也在設法幫助孩子。比如,家長為了緩解孩子遇到事情緊張不安的心情,會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別怕」。但是這句話好像很多時候並不管用,家長越對孩子說「別怕」,孩子就越怕。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她講述了這麼一件事: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最近女兒特別喜歡這樣下樓: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腳不用力地向下溜。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她講述了這麼一件事: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最近女兒特別喜歡這樣下樓: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腳不用力地向下溜。媽媽不允許孩子這樣做,說樓梯扶手平時沒人擦,那樣會把衣服弄髒磨壞。但再一次下樓時,孩子又那樣,屢說屢犯,家長終於失去耐心,大發脾氣。
  • 孩子三歲之前就該開始教育了,打罵孩子是下策,給立規矩是上策
    孩子三歲之前就該開始教育了,打罵孩子是下策,給孩子立規矩是上策雖說我們經常說父母要教育孩子的職責,但是該怎麼教育確是父母面臨著的最大的問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問題受到的關注和討論度越來越高,當然關注度越高的問題越說明他是一個普遍性的比較難解決的難題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怎樣做,孩子才願意和父母溝通
    一、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1.價值觀的衝突:父母不理解孩子在乎的價值,強迫孩子接受父母在乎的價值。2.代溝:人生經歷不同,內在經驗不同,父母不理解孩子言行背後的感受和需求。3.強迫的愛:父母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孩子,孩子不接受,父母就不高興。4.堅持「我是對的」:父母不肯認錯和改變,讓孩子心裡不服,卻不好說什麼。
  • 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遵守「三做三不做」原則,幫娃愛上幼兒園
    有人說,不就是上個幼兒園嗎?沒當過父母的人永遠不會懂,孩子第一次離開家,獨自面對新的陌生環境,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家長們和孩子們都要經受「感情上的折磨」。尤其是開學的前幾天,對孩子和父母來說,每天的心情可以用惴惴不安、度日如年來形容。
  • 【育兒有招】育兒,「講道理」是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覺得成人靠武力徵服孩子,真是無能。
  • 兒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無奈的媽媽用繩綁著拖去,路人:一臉懵逼
    導讀:兒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無奈的媽媽用繩綁著拖去,路人:一臉懵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兒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無奈的媽媽用繩綁著拖去,路人:一臉懵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34;是很多家長經常使用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慢慢大家也發現講道理的教育效果真的很差,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反而越不聽話。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並不是一件&34;和被告知的事情要使兒童&34;,不要僅僅要向孩子講明白道理,還必須要讓孩子有機會通過親身體會來深刻理解並記住道理。有這麼一則新聞,廣州番禺張中良夫婦收養了很多孤兒,有一次,張中良讓小女兒慕恩帶著眼睛看不見的姐姐美春出去玩,但是慕恩將美春一個人丟在了外面,獨自回來了。
  •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上策的方法是這個
    很多父母大概都不可避免的犯了這樣一個錯誤,那就是在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下不斷地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能夠聽話。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只能稱得上「下策」的方法,有的家長甚至直接跳過講道理的環節直接衝著孩子大發雷霆,這樣的教育辦法是最糟糕的辦法。
  • 「媽,我不去幼兒園行嗎?」當孩子恐懼幼兒園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開學的第一天,當大人們都沉浸在各種喜悅的氛圍中時,軒軒卻顯得有些沉默。早上九點是入園的時間,可都已經八點多了軒軒還拖拖拉拉的賴在床上不肯動。媽媽怎麼喊孩子就是不肯起,一開始軒軒說自己不舒服,媽媽趕緊走近觀察沒看出任何異常點準備要去醫院檢查時,軒軒卻說自己又沒事了。這情況很明顯就知道孩子是故意的,最終實在沒辦法,軒軒媽媽只好動用家長的威嚴來嚇唬孩子,強迫孩子吃飯穿衣服趕緊去幼兒園。
  • 想教育好孩子,打罵不可取,講道理要慎用,做好這一點才是上策
    還有一些孩子在生活中,因為有家人的全權守護,所以在基本的生活能力上,就會顯得十分脆弱,根本承受不了一點挫折。其實,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也是有一定方法的。正所謂棍棒教育不可取,講道理只能算中策,懂得立規矩才是上乘。教育孩子時,立規矩是必須要執行的,特別是在孩子三歲以後,就應該著手考慮了。規矩無處不在,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沒有規矩的約束,就像是脫了韁繩的野馬,到處亂竄。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竟是常...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發脾氣加虛偽是下下下策。  總之,教條不重要,教養才重要。  事事講一番道理,是心胸狹窄的人的一種癖好。有氣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種語言的,他通過這種語言,能說服人心,作出行動。
  • 3歲就該教育孩子了,低層次父母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已經掌握上策
    別看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小,在這三年內他們學習能力極強。3歲時孩子大腦發育初步完全,且善於模仿,這時父母的引導就顯得極為重要。想讓孩子不被落在起跑線上,父母的及時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寶寶的成長「速度」也會更快。